百草园 医书大全 中药学 网站导航

第三节 清热凉血药

2015-02-01 20:17:58

  清热凉血药,常用于血热妄行之吐血、衄血、血热发斑疹及温热病邪入营血、热甚心烦、舌绛神昏等症。热邪入于营分、血分,往往伤阴耗液。本节药物中,如鲜生地、玄参等兼有养阴滋液的作用,故在热病伤阴时,应用此类药物有标本兼顾之效。

  清热凉血药,一般适用于热在血分的病症,如果气血两燔,可配合清热泻火药同用。

  鲜生地(附:生地)

  【药用】本品为玄参科植物地黄的新鲜块根。

  【性味与归经】甘、苦,寒。入心、肝、肾经。

  【功效】清热凉血,生津。

  【临床应用】用于热病热邪入营、舌绛口渴,或身发斑疹,或阴虚火旺,咽喉焮肿,以及血热妄行引起的吐血、衄血等症。

  鲜生地泻火而凉血,气清质润,能清营血之邪热,并具生津作用。营热得清,伤津劫液之象可解;血热得凉,则血不妄行,吐衄可止,斑疹可消。故适用于温热病热入营血的症候,可合丹皮、赤芍、玄参等同用。

  【处方用名】鲜生地(新鲜者,洗净用)

  【一般用量与用法】五钱至二两,煎服。

  【附药】生地:本品即为地黄的块根。晒干入药,故又称干地黄。性味甘寒。入心、肝、肾、小肠经。功能滋阴凉血,适用于热病发斑疹、身热舌绛,或热病伤阴、低热不退、舌红、口干、唇燥,以及血热妄行等症。一般用量为三钱至一两,煎服。

  【按语】鲜生地甘寒多汁,略带苦味,性凉而不滞,质润而不腻,主要功用为清热生津,凉血止血,且能止血而不留瘀。配以玄参,则滋阴降火,用治咽喉焮肿;配以丹皮、赤芍,则清热凉血,用于热入营血;配以茅根、侧柏叶,则凉血止血,用于血热妄行;配以鲜石斛、麦冬,则清热生津,用以热病伤津。

  【方剂举例】地黄煎《证治准绳》:生地黄汁、生门冬汁、白沙蜜酥。治小儿壮热心烦、卧不安。

  清营汤《温病条辨》:生地、犀角、玄参、竹叶心、银花、连翘、黄连、丹参、麦冬。治热病热入营血,高热神昏等症。

  紫草

  【药用】本品为紫草科植物紫草及新疆紫草的根。

  【性味与归经】甘,寒。入心、肝经。

  【功效】凉血、解毒、透疹。

  【临床应用】用于麻疹与其它热病发斑疹因血热毒盛而疹出不透,或疹出而色不红活等症。

  本品性寒,有清热凉血、解毒、透疹之功,故对血热毒盛,麻疹、斑疹透发不畅等症,可与蝉衣、牛蒡子、连翘、荆芥等配伍应用;如疹出而色甚深,呈紫暗色而不红活者,这也是血热毒盛的症候,须以凉血解毒药如丹皮、赤芍、银花、连窍等同用。

  此外,试用本品预防麻疹,可减轻麻疹症状或减少麻疹发病率。

  【处方用名】紫草、紫草根、紫草茸、老紫草(洗净,杀干,切片用)

  【一般用量与用法】一钱至三钱,煎服。

  【方剂举例】紫草快斑汤《证治准绳》:紫草、人参、白朮、茯苓、甘草、当归、川芎、芍药、糯米。治痘疹血气不足,不能透发,色不红活。

  紫草消毒饮《张氏医通》:紫草、黑豆、绿豆、赤小豆。预防麻疹。

  犀角

  【药用】本品为犀科动物犀牛的角。

  【性味与归经】苦、酸、咸,寒。入心、肝、胃经。

  【功效】清热定惊,凉血解毒。

  【临床应用】1.用于温热病热盛火炽、壮热不退、神昏谵语、惊厥抽搐等症。

  犀角性寒,能清心热而定惊,常与黄芩、黄连、山栀、牛黄、冰片、麝香等品制成丸药服用。

  2.用于温热毒盛、身发斑疹,以及血热妄行的吐血、衄血等症。

  犀角又能清血分热,解热毒,故对热毒燔于血分,血热伤络,迫血妄行所致的吐衄、发斑等症,均有良好的作用,常与赤芍、丹皮、鲜生地等同用。如属气血两燔所致的高热神昏、发斑等症,本品又可与生石膏、知母等同用。

  【处方用名】犀角粉、乌犀尖(研粉用)

  【一般用量与用法】每次二至五分,研粉冲服。本品大多配入丸散内服用。价格昂贵而物少,必须严格掌握使用。

  【按语】1.犀角是一味清营血、解热毒的药物,配以牛黄或羚羊角,则清心定惊;配鲜生地、赤芍、丹皮,则凉血止血、配大青叶、玄参、升麻等,则凉血化斑;配连翘、竹叶卷心等,则清心解毒;配生石膏、知母、玄参等,则凉血清热。

  2.犀角、鲜生地都能清热凉血,鲜生地长于养阴生津,犀角则偏于解毒定惊。犀角主要用于清血分实热,与生石膏的清气分实热,也有所不同;但犀角与石膏相同,以治气血两燔,则功效甚好。

  3.阅读前人方书,在方剂中用犀角的颇多,这说明当时犀牛较多。现在世界上犀牛已成稀有动物,犀角一药,货源日少。因此,为了保障广大劳动人民的健康,应以发展眼光来看待这一问题,即必须积极的寻找代用的药物。

  4. 目前临床上采用水牛角(即水牛的双角)作为犀角的代用品。按《别录》记载,水牛角能“治时气寒热头痛”,又《大明本草》说:「煎汁,治热毒风及壮热」。据上所述,则水牛角的功效与犀牛角相似。《中药志》引用天津市药政局的调查报告说,天津市某市民用水牛角治疗小儿热症十数年,有较好效果,也建议临床试用。

  5.水牛角的一般用量为三钱至五钱,大剂量可用一两至二两,煎服。如研粉吞服,每次五分至一钱。

  【方剂举例】犀角地黄汤《千金方》:犀角、生地、丹皮、芍药。治伤寒温病,热伤失血。

  犀角大青汤《张氏医通》:犀角、大青、玄参、升麻、黄连、黄芩、黄柏、栀子、生草。治斑出火盛,狂闷难透。

  牛黄

  【药用】本品为牛科动物黄牛或水牛的胆囊结石。

  【性味与归经】苦、甘,凉。入心、肝经。

  【功效】清心开窍,豁痰定惊,清热解毒。

  【临床应用】1.用于高热烦燥,神昏谵语及惊痫抽搐等症。

  神昏谵语、惊痫抽搐,多由于高热或痰热蒙蔽清窍所引起。牛黄能清心热、豁痰浊,可收开窍定惊的功效。在临床上本品常和清热药与开窍药如黄连、黄芩、山栀、麝香等做成丸散,应用于热盛昏迷惊痛。

  2.用于咽喉肿痛腐烂、各种热毒疮痈。

  牛黄为清热解毒要药,对热毒引起的咽喉肿痛、疮痈肿痛及一些外科疾患属于阳症者都可应用,常配合青黛、冰片等治咽喉肿痛;配金银花、七叶一枝花、甘草等治疮疡。

  【处方用名】牛黄、西黄、犀黄(研粉用)

  【一般用量与用法】每次吞服五厘至二分。多入丸散剂应用。入汤剂宜冲服。外用适量。

  【按语】1.牛黄功能清热解毒、豁痰定惊,它的开窍之力远不及麝香、冰片。

  2.本品配以麝香、天竺黄、全蝎、钩藤,则豁痰开窍、清热镇痉;配黄连、黄芩、栀子、郁金、朱砂,则清热解毒、开窍安神;配青黛、珍珠、人指甲、象牙屑、冰片,则清热解毒、消肿定痛。

  3.牛黄原为病牛胆囊中的结石(少数为胆管、肝管的结石),故货源较少。现除此种天然牛黄外,尚有人工合成的牛黄,系按牛黄含有的成份,由牛胆汁或猪胆汁中提取,加工而成。目前临床上主要用人造牛黄,功效颇好。

  【方剂举例】牛黄清心丸《痘疹心法》:牛黄、黄连、黄芩、山栀、郁金、朱砂。治热盛神志不清。

  抗热牛黄丸(原“安宫牛黄丸”)《温病条辨》:牛黄、郁金、犀角、黄连、朱砂、梅片、麝香、真珠、雄黄、黄芩、山栀。治温病邪入心包,神昏谵语,身热烦燥,以及小儿惊厥,中风窍闭等症。

  牛黄解毒丸《证治准绳》:牛黄、甘草、金银花、草河车。治小儿胎毒疮疖及一且疮疡。

  牡丹皮

  【药用】本品为毛茛科植物牡丹的根皮。

  【性味与归经】辛、苦,微寒。入心、肝、肾经。

  【功效】清热凉血,活血散瘀。

  【临床应用】1.用于温热病、热入营血、高热、舌绛、身发斑疹,血热妄行、吐血、衄血、尿血,以及阴虚发热等症。

  牡丹皮清营血之实热,同时还能治阴虚发热。清血分实热,常与鲜生地、赤芍等同用;疗虚热,常与大生地、知母、青蒿、鳖甲等药相配伍;治血热妄行,常与鲜茅根、侧柏叶、山栀等同用。

  2.用于经闭、跌扑损伤,疮痈肿毒、肠痈等症。

  经闭、损伤,皆有气血瘀滞,由于络道瘀阻,常发生疼痛。丹皮能活血散瘀,使瘀滞散而气血流畅,疼痛得解,常和当归、赤芍、桃仁、红花等同用。

  3.对于疮痈肿毒、肠痈等症,本品也是常用的药物。疗疮痈可配合清热解毒药如银花、连翘、地丁草之类;治肠痈初起未能脓者可和大黄、芒硝、桃仁、冬瓜子等同用;已成脓者合红藤、连翘、败酱草之类应用。

  【处方用名】粉丹皮、丹皮(生用,用于清实热、泻虚火,活血败瘀)、炒丹皮、丹皮炭(炒至黑色用,用于凉血止血)

  【一般用量与用法】一钱至三钱,煎服。

  【按语】丹皮善清血,而又活血,因而有凉血散瘀的功效,使血流畅而不留瘀,血热清而不妄行。故对血热炽盛、肝肾火旺及瘀血阻滞等症,都恃为要药。

  本品配鲜生地,能清热凉血;配大生地,则滋肾泻火;配山栀,则清肝泄热;配赤芍、桃仁,则活血散瘀;配侧柏叶、鲜茅根,则凉血止血。

  【方剂举例】牡丹散《证治准绳》:牡丹皮、芍药、当归、红花、干漆、苏木、没药、莪朮、鬼箭羽、延胡、乌药、陈皮、甘草、桂枝。治虚损精闭、潮热体疲、午后发烧。

  牡丹皮散《证治准绳》:丹皮、赤芍、生地、当归、桃仁、川芎、乳香、没药、骨碎补、续断。治跌仆损伤、滞血疼痛。

  赤芍药

  【药用】本品为毛茛科植物芍药、草芍药及川赤芍的根。

  【性味与归经】苦,微寒。入肝经。

  【功效】清热凉血,活血散瘀。

  【临床应用】1.用于温热病,热入营血、发热、舌绛、身发斑疹,以及血热妄行、吐血、衄血等症。

  赤芍功能凉血散瘀,配鲜生地、牡丹皮等,可清热凉血,用于热入营血及血热妄行等症。

  2.用于经闭,跌扑损伤,疮痈肿毒等气血瘀滞之症。

  赤芍活血散瘀之功颇佳,配川芎、当归、桃仁、红花等,可用于经闭及跌扑损伤;配当归、金银花、甘草等,可用于疮痈肿毒。

  【处方用名】赤芍、京赤芍(洗净,晒干,切片用)

  炒赤芍(炒用,清热凉血之性稍减)

  【一般用量与用法】一钱至三钱,煎服。

  【按语】赤芍能清血分实热,散瘀血留滞。本品功能与丹皮相近,故常与丹皮相须为用。但丹皮清热凉血的作用较佳,既能清血分实热,又能治阴虚发热;而赤芍只能用于血分实热,以活血散瘀见长。

  【方剂举例】赤芍药散《证治准绳》:赤芍、牡丹皮、白茯苓、白芷、柴胡。治妇女气血不和,经闭发热。

  赤芍药丸《圣惠方》:赤芍药、大黄、鳖甲、桂心、赤茯苓、柴胡。治腹痛、便泻不畅。

  大青叶(附:板蓝根、青黛)

  【药用】本品为十字花科植物菘蓝的根。

  【性味与归经】苦,大寒。入心、胃经。

  【功效】清热解毒,凉血。

  【临床应用】1.用于时行热病、热入血分、高热神昏及热毒发斑等症。

  热入营血,则神昏、发斑。大青叶清热凉血解毒,故临床多用为要药,常与黄连、栀子、赤芍、丹皮、升麻等同用。

  2.用于丹毒,咽喉肿痛,口疮,肿毒等症。

  心、胃实火上炎,则咽喉肿痛、口舌生疮。热毒发散于肌肤,则成丹毒、疮痈热疖。大青叶能泻心胃热毒,常合玄参、石膏、黄连、栀子、板蓝根等用于上述诸症。

  【处方用名】大青叶(洗净,晒干,切碎用)

  【一般用量与用法】三钱至五钱,大剂量可用一两。煎服。

  【附药】1.板蓝根:上海地区用菘蓝的根。性味苦寒。有凉血解毒、清利咽喉的作用。临床上常用于大头瘟毒,热毒斑疹,咽喉肿痛等症,其功与大青叶相似;近年来临床上又用治传染性肝炎。用法用量与大青叶同。

  2.青黛:将鲜大青叶加水打烂后,再加入石灰水等,捞取浮在上面的靛蓝粉末,晒干后,就是青黛。性味、功效与大青叶相同。外用治口腔炎、扁桃体炎等;内服用治肺热咳嗽;一般用量三分至五分,入丸散服用,或拌其它药煎服。外用适量。

  【按语】1.大青叶功能清热凉血,为解毒要药,主要用于热毒发斑、丹毒、咽喉肿痛、口舌生疮、疮痈肿毒等症,故前人认为它能解心胃热毒。近年来此药在临床上广泛应用,除可用治上述诸症外,又可用于痰热郁肺、咯痰黄稠;尤常用于流行性乙性脑炎,既可单味应用于预防,又可配合柴胡、银花、连翘、板蓝根、玄参、生地等,能清解气分、营分的热毒,可用治各种乙脑,而以偏热型较为合适。

  2.全国各地市售的大青叶品种甚多,植物来源各异,又:爵床科植物马蓝。十字花科植物菘蓝及大青。蓼科植物蓼蓝。豆科植物木蓝。以上植物的叶,都做为大青叶使用,也均能作为制青黛的原料,除木蓝外,其根均作为板蓝根使用。

  3.上海地区近年来种植得大青叶,是属于十字花科草本植物菘蓝的叶,经临床实践,确有良好的清热解毒功效。但本品味虽不甚苦,却是气浊性寒,如用量过多,易致恶心呕吐。

  【方剂举例】大青汤《沉氏尊生》:大青、玄参、知母、山栀、石膏、木通、升麻、桔梗。治热毒内陷。

  犀角大青汤《活人书》:大青、犀角、豆豉、山栀。治伤寒发斑,咽痛。

  玄参

  【药用】本品为玄参科植物玄参的根。

  【性味与归经】苦、咸,寒。入脾、胃、肾经。

  【功效】清热滋阴,泻火解毒。

  【临床应用】1.用于温热病热入营血、口渴舌绛、烦燥、夜寐不安、神识不清或身发斑疹等至症。

  温邪入于营血,伤阴劫液则口渴舌绛,内陷心包则烦燥神昏。玄参能清热凉血,并有养阴生津作用,常合鲜生地、麦冬、黄连、连翘、银花、竹叶卷心等同用于以上诸症。

  2.用于咽喉肿痛、目赤、瘰历结核等症。

  咽喉肿痛有外感风热所致者,有阴虚、虚火上炎所引起者,这两类咽喉肿痛,玄参皆可治疗。如感受风热者须配辛凉解表药如薄荷、牛蒡子等品;虚火上炎者配合养阴药如鲜生地、麦冬等品同用,故玄参为喉科常用之品,尤以治虚火上炎者为佳。至于目赤而有阴虚火旺的症候,可用本品配合生地、石决明、夏枯草、青箱子、密蒙花等同用。治瘰历结核,可配贝母、牡蛎等同用。

  【处方用名】元参、玄参、乌元参、黑玄参(洗净,晒干,切片用)

  【一般用量与用法】三钱至五钱,煎服。

  【按语】1.玄参为咸寒之品,质润多液,功能滋阴降火、解毒、利胭。配鲜生地、丹皮、赤芍等,则清热凉血;配大生地、麦冬等,则滋阴增液;配牛蒡子、板蓝根等,则解毒利咽;配大生地、石决明、密蒙花、蝉蜕等,则明目退翳;配牡蛎、贝母、夏枯草等,则散结消瘰;配银花、当归、甘草,则解毒消肿。

  2.玄参滋养肾阴的功效,与地黄相近,故两药常配合同用。但玄参苦泄滑肠而通便,泻火解毒而利咽,临床应用范围较为广泛,一般不作长服的滋补之剂;地黄则功专补肾养阴,可作为久用的滋阴药品。

  【方剂举例】玄参解毒汤《外科正宗》:玄参、山栀、黄芩、荆芥、桔梗、生地、葛根、甘草。治咽喉肿痛。

  四妙永安汤《河北豍院经验方》:玄参、当归、银花、甘草。治闭塞性脉管炎。

  茅根(附:茅针花)

  【药用】本品为禾本科植物白茅的根茎。

  【性味与归经】甘,寒。入肺、胃经。

  【功效】清热生津,凉血止血。

  【临床应用】1.用于热病烦渴,胃热呕哕,肺热咳嗽。

  茅根能清肺胃之热,故适用于上述诸症,常作辅助药应用。又在麻疹出疹期与恢复期,均可用茅根煎汤作饮料,取它清热生津的功效。

  2.用于血热妄行、吐衄尿血等症。

  本品有凉血止血作用,治血热妄行之症,可以单用,也可配小蓟、藕节等同用。

  此外,本品尚有利尿作用,可用于水肿,热淋,黄疸等症。

  【处方用名】鲜茅根、白茅根(鲜用,作用较佳)、干茅根(晒干用,作用较弱)

  【一般用量与用法】鲜者用一两至二量,干者用五钱至一两,煎服。

  【附药】茅针花:又叫白茅花,即白茅的花穗。有止血功效,适用于咯血、鼻血。一般用量为一钱五分至三钱,煎服。

  【按语】1.白茅根味甘性寒,善清肺、胃之热,因它有利水作用,故能导热下行。它的特点是:味甘而不泥膈,性寒而不碍胃,利水而不伤阴,尤以热症而有阴津不足现象者,最为适用。

  2.本品清肺胃的功效与芦根相似,但芦根清热血火,善清气分热;茅根凉血止血,偏于血分。

  【方剂举例】茅葛汤《沉氏尊生》:茅根、葛根。治热呃。

  茅根汤《沉氏尊生》:茅根、姜炭、蜜。治溺血。

上一章
目录
第一章 中草药的采集与炮制
第一节 中草药的采集与贮藏
第二节 中草药的炮制
第二章 中草药的性能
第一节 四气五味
第二节 归经
第三节 升降浮沉
第三章 中草药的应用
第一节 配伍
第二节 用量
第三节 服用法
第四章 解表药
第一节 发散风寒药
第二节 发散风热药
第三节 解表药应用注意事项
第四节 具有解表功效的其它药物
第五章 清热药
第一节 清热泻火药
第二节 清肝明目药
第三节 清热凉血药
第四节 清热解毒药
第五节 清热燥湿药
第六节 清虚热药
第七节 清热药应用注意事项
第八节 其它具有清热功效的药物
第六章 泻下药
第一节 攻下药
第二节 润下药
第三节 峻下逐水药
第四节 泻下药应用注意事项
第五节 其它具有泻下功效的药物
第七章 利水渗湿药
第一节 利水渗湿药
第二节 利水渗湿药应用注意事项
第三节 其它具有利水渗湿作用的药物
第八章 化湿药
第一节 化湿药
第二节 化湿药应用注意事项
第三节 其它具有化湿功效的药物
第九章 祛风湿药
第一节 祛风湿药
第二节 祛风湿药应用注意事项
第十章 理气药
第一节 理气药
第二节 理气药应注意事项
第十一章 活血祛瘀药
第一节 活血祛瘀药
第二节 活血祛瘀药应用注意事项
第三节 其它具有活血祛瘀功效的药物
第十二章 止血药
第一节 止血药
第二节 止血药应用注意事项
第三节 其它止血的药物
第十三章 消食药
第一节 消食药
第二节 消食药应用注意事项
第三节 其它具有消食功效的药物
第十四章 驱虫药
第一节 驱虫药
第二节 驱虫药应用注意事项
第三节 其它具有驱虫功效的药物
第十五章 化痰止咳平喘药
第一节 温化寒痰药
第二节 清化热痰药
第三节 止咳平喘药
第四节 化痰止咳平喘要注意事项
第五节 其它具有化痰止咳平喘功效的药物
第十六章 祛寒药
第一节 祛寒药
第二节 祛寒药应用注意事项
第三节 其它具有祛寒功效的药物
第十七章 开窍药
第一节 开窍药
第二节 开窍药应用注意事项
第三节 其它具有开窍功效的药物
第十八章 平肝息风药
第一节 平肝息风药
第二节 平肝息风药应用注意事项
第十九章 安神药
第一节 重镇安神药
第二节 养心安神药
第三节 安神药应用注意事项
第四节 其它具有安神功效的药物
第二十章 补虚药
第一节 补气药
第二节 助阳药
第三节 养血药
第四节 滋阴药
第五节 补虚药应用注意事项
第六节 其它具有补虚药功效的药物
第二十一章 收敛药
第一节 收敛药
第二节 其它具有收涩安神的药物
第二十二章 其它药
第一节 其他药
[附] 具有肾毒性的中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