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草园 医书大全 中药学 网站导航

第四节 滋阴药

2015-02-01 21:20:53

  滋阴药,又叫养阴药或补阴药,就是能治疗阴虚病症的药物。具有滋肾阴、补肺阴、养胃阴、益肝阴等功效,适用于肾阴不足、肺阴虚弱、胃阴耗损、肝阴亏乏等病症。它们的主要症状为:

  (一)肺阴虚干咳,咯血,虚热,烦渴。

  (二)胃阴虚 唇赤,舌绛,苔剥,津少口渴,或不知饥饿,或胃中虚嘈,甚或有呕、秽等症。

  (三)肝阴虚 两眼干涩昏花,眩晕等症。

  (四)肾阴虚 潮热,盗汗或遗精等症。

  以上各种阴虚病症都可用滋阴药治疗,但滋阴药各有专长,应随症选用。

  滋阴药大多甘寒滋腻,如遇脾肾阳虚,痰湿内阻,胸闷食少,便溏腹胀等症,不宜应用。

  沙参(附:珠儿参、西洋参)

  【科属与药用部分】本品为伞形科植物珊湖菜(北沙参)或桔梗科植物杏叶沙参、轮叶沙参(均为南沙参)的根。

  【性味与归经】甘,微寒。入肺、胃经。

  【功效】润肺止咳,养胃生津。

  【临床应用】1.用于肺虚有热、干咳少痰,或久咳声哑等症。

  沙参功能清肺养阴,且益肺气,为治肺虚热咳的要药,常与川贝、麦冬等配伍。

  2.用于胃阴耗伤、津少口渴等症。

  沙参甘凉柔润,能养胃阴而复津液,故可用于热病伤津、舌绛口渴等症,常与麦冬、生地、石斛等品同用。

  【处方用名】南沙参、大沙参、空沙参(其形粗大,质较疏松,功同北沙参而作用较弱。)

  北沙参、北条参、细条参(其形细长,质坚致密,功效较佳。)、鲜沙参(即南沙参之新鲜者,清肺热之功较佳,多用于肺虚有火、咳嗽痰多。)

  【一般用量与用法】三钱至五钱,煎服。鲜者用量加倍。

  【附药】1.珠儿参:为五加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大叶三七(或称纽子三七)的根。性味苦微甘寒。功能补肺清热,养阴生津。适用于气阴两虚、津少口渴,以及咳血等症。一般用量为一钱至三钱,煎服

  2.西洋参:为五加科多年生草本植物西洋参的根。性味苦甘凉。功能补肺降火,养胃生津。适用于肺阴不足、虚热喘咳、咯血,或热病伤阴燥咳等症。一般用量为一钱至三钱,煎服。

  【按语】1.南沙参与北沙参是两种植物,一般认为两药功用相似,但南沙参偏于清肺袪痰,养胃生津的作用较差;北沙参养胃生津的作用较佳。

  2.据古代文献记载,前人所用沙参,系南沙参。至清代《本草纲目拾遗》、《本经逢原》两书,始载有沙参分南、北两种。

  【方剂举例】沙参麦冬汤《温病条辨》:沙参,麦门冬、玉竹、甘草、桑叶、扁豆、天花粉。治燥伤肺阴,发热咳嗽。

  【文献摘录】《本经》:「主血积惊气,除寒热,补中,益肺气。」

  《本草纲目》:「清肺火,治久咳肺痿。」

  《本经逢原》:「有南北二种,北者质坚性寒,南者体虚力微。」

  天门冬

  【科属与药用部分】本品为百合科植物天门冬的块根。

  【性味与归经】甘、苦,大寒。入肺、肾经。

  【功效】润肺止咳,养阴生津。

  【临床应用】1.用于肺阴受伤,燥咳、咯血等症。

  天冬功能养阴清热而润肺,故可用于肺虚有热、干咳少痰、咯血等症,常与麦冬、沙参、生地等配伍。

  2.用于阴虚内热,口渴等症。

  天冬能滋阴生津,凡遇热病伤阴、阴虚内热、津少口渴等症,可与生地、麦冬、石斛等同用。

  【处方用名】天门冬、明天冬、天冬(洗净,晒干,切断用)。

  【一般用量与用法】一钱至三钱,煎服。

  【按语】天冬为一味甘寒清润的药物,善治肺肾虚热。用于上焦,能清肺热而养肺阴;用于下焦,能滋肾养阴,且可润燥滑肠。如属脾胃虚弱泄泻者,不宜应用。

  【方剂举例】二冬膏《张氏医通》:天门冬,麦门冬、白蜜。治肺胃燥热,咳嗽痰少。

  【文献摘录】《本经》:「主诸暴风湿偏痹,强骨髓,杀三虫。」

  《药性本草》:「治肺气咳逆,喘息促急,肺痿生痈吐脓,除热,通肾气,止消渴。」

  《本草纲目》:「润燥滋阴。」

  麦门冬

  【科属与药用部分】本品为百合科植物沿阶草的块根。

  【性味与归经】甘、微苦,微寒。入心、肺、胃经。

  【功效】清心润肺,养胃生津。

  【临床应用】1.用于肺阴受伤,燥咳,咯血,以及心烦不安等症。

  麦冬为清润之品,既能润肺止咳,又能清心降火。用治肺虚热咳,咯血等症,可与沙参、天冬、生地等配伍;用于清心除烦,可与竹叶卷心、莲子心等同用。

  2.用于津少口渴等症。

  麦冬能滋养胃阴而生津,故可用于阴虚内热、胃阴耗伤、津少口渴等症,常与石斛、沙参、天冬、生地、玉竹等配伍应用。

  【处方用名】麦冬、麦门冬、笕麦冬(指产浙江笕桥者)、寸麦冬(指粗大盈寸者)(洗净,晒干用)。

  【一般用量与用法】一钱至三钱,煎服。

  【按语】1.麦冬味甘气凉,质柔多汁,长于滋燥泽枯,养阴生津,善治肺胃虚热,且能清心除烦。

  2.本品又有清热润燥滑肠之功,与玄参相似,两药常相须配合,用于热病伤津、肠燥便秘。如属脾胃虚寒,大便溏泻或有湿滞者,不宜应用。

  3.麦冬与天冬,都是甘寒清润的药品,两者养阴润燥的功效相似,故对肺阴受伤、干咳少痰等症,常配合同用。但麦冬润肺,又能养胃清心;天冬润肺,又能滋肾,性较寒凉。如胃阴不足、心烦燥渴等症,多用麦冬;肾阴亏损、潮热遗精等症,则多用天冬。

  【方剂举例】益胃汤《温病条辨》:麦冬、沙参、生地、玉竹、冰糖。治胃热液枯。

  【文献摘录】《本经》:「主心腹结气,伤中伤饱,胃络脉绝,赢瘦短气。」

  《别录》:「疗虚痨客热,口干燥渴....定肺气,安五脏。」

  《本草蒙筌》:「天麦门冬并....能殴烦解渴,止咳消痰,功用似同,实亦有偏胜也。麦门冬……每每清心降火,使肺不犯于贼邪,故止咳立效;天门冬……屡屡滋肾助元‥…‥故消痰殊功。」

  石斛

  【科属与药用部分】本品为兰科植物石斛的茎。

  【性味与归经】甘,微寒。入肺、胃、肾经。

  【功效】滋阴,养胃,生津。

  【临床应用】用于热病伤阴,口干燥渴,或病后津亏虚热,以及胃阴不足、舌绛、少津等症。

  石斛用于阴虚内热、口干燥渴以及胃阴不足、舌绛少津等症,常与麦冬、沙参、生地等品配伍。鲜者清热生津之功较佳,故凡遇热病肺胃火炽、津液已耗、舌绛干燥或舌苔变黑、口渴思饮者,可用新鲜石斛。

  【处方用名】金石斛、金钗石斛(养胃生津)。川石斛、干石斛、细石斛、黄草(主要清胃火、养阴生津,但生津之力稍差,而价较金石斛稍贵)。鲜金石斛、鲜金钗(清热生津之功较佳,价较低廉)。鲜铁皮石斛、鲜石斛(功与鲜金石斛相似,但价较贵)。枫斗、霍斗、霍山石斛(养胃生津之功较佳,但价甚贵,临床应用较少)。

  【一般用量与用法】一钱至三钱,煎服。鲜者用量加倍。

  【按语】石斛一药,作用较为单纯,主要用于养胃阴,清虚热。它的养胃生津之功较麦冬为佳,但无润肺止咳、清心除烦的作用。

  【方剂举例】清热保津法《时病论》:鲜石解、鲜生地、天花粉、麦冬、连翘、参叶。治温热有汗,风热化火,热伤津液,舌苔变黑。

  【文献摘录】《本经》:「主伤中,除痹,下气,补五脏虚劳赢瘦,强阴,久服厚肠胃。」

  《本草衍义》:「石斛治胃中虚热有功。」

  《本草正义》:「金石斛则躯干较伟,色泽鲜明,能清虚热,而养育肺胃阴液者,以此为佳。」

  玉竹

  【科属与药用部分】本品为百合科植物玉竹的根茎。

  【性味与归经】甘,平。入肺、胃经。

  【功效】滋阴润肺,养胃生津。

  【临床应用】用于肺阴受伤,肺燥咳嗽,干咳少痰,以及胃热炽盛,津伤口渴,消谷易饥等症。

  玉竹有润肺养胃、生津增液的功效,适用于肺胃燥热之症,常与沙参、麦冬、天冬等配伍同用。

  【处方用名】肥玉竹、玉竹(生用,清热养阴较好)。制玉竹(蒸熟用,专用于滋补养阴)。炒玉竹(清炒用,滋补养阴)。

  【一般用量与用法】三钱至五钱,煎服。

  【按语】1.玉竹原名为葳蕤,又称萎蕤,味甘多脂,质柔而润,长于养阴,补而不腻,故适用于内热燔灼、耗伤肺胃阴液的症候。它养阴润肺的功效,与天冬、麦冬相近似,但天冬能滋肾,麦冬可清心,玉竹则专治肺胃燥热,三者各有所长。

  2.本品虽为养阴之品,然无滋腻之性,故补阴而不恋邪,可用于素体阴虚、感受外邪而致发热、无汗、恶寒、咳嗽、咽干口渴等症,可与葱白、豆豉、薄荷、桔梗、白薇、甘草等同用。

  3.本品经近人作药理实验,发现有强心作用,用于临床有一定疗效。

  【方剂举例】玉竹麦门冬汤《温病条辨》:玉竹、麦冬、沙参、生甘草。治燥伤胃阴,津液亏耗。

  【文献摘录】《本经》:「主中风暴热,不能动摇,跌筋结肉,诸不足。」

  《药性本草》:「主时疾寒热,内补不足,去虚劳客热。」

  《本草纲目》:「主风温自汗灼热,及劳疟寒热。」

  百合

  【科属与药用部分】本品为百合科植物百合等的肉质鳞片。

  【性味与归经】甘,微寒。入心、肺经。

  【功效】润肺止咳,宁心安神。

  【临床应用】1.用于肺燥或肺热咳嗽等症。

  本品甘寒,能清肺润燥,对肺燥或肺热咳嗽等症,常与麦冬、沙参、贝母、甘草等配合应用。

  2.用于热病后余热未清,神思恍惚等症。

  本品有宁心安神作用,用于热病后余热未清、神思恍惚之症,与知母、地黄等配合应用。

  【处方用名】百合、野百合(洗净,晒干用)。

  【一般用量与用法】三钱至五钱,煎服。

  【方剂举例】百合知母汤《金匮要略》:百合、知母。治百合病。

  百合固金丸(录自《医方集解》):生地、熟地、麦冬、贝母、百合、当归,芍药、甘草、玄参、桔梗。治肺伤咽痛,咳喘痰血。

  【文献搞录】《本经》:「邪气腹胀心病,利大小便,补中益气。」

  《别录》:「除浮肿胪胀,痞满寒热,通身疼痛,及乳难喉痹,止涕泪。」

  《大明本草》:「安心定胆,益志养五脏。」

  羊乳根

  【科属与药用部分】本品为桔梗科植物羊乳的根。

  【性味】甘,平。

  【功效】养阴润肺,袪痰排脓,清热解毒。

  【临床应用】1.用于病后体虚,肺阴不足,咳嗽等症。

  本品有养阴润肺作用。用于病后体虚,可配合熟地、当归等同用;对肺阴不足、咳嗽等症,可配百部、功劳叶等同用。还可用于产后体虚、乳汁不足,常配合猪蹄、大枣、通草等同用。

  2.用于肺痈,乳痈,疮疡肿毒等症。

  羊乳根还能袪痰排脓、清热解毒。以治肺痈胸痛、咳吐脓血等症,可配合冬瓜子、薏苡仁、芦根、桔梗、野菊花、金银花、生甘草等同用;治疗乳痈、疮疡肿毒,可配合蒲公英等同用。此外,蛇虫咬伤,可用鲜根切碎,煎服;也可洗净、捣烂外敷。

  【处方用名】羊乳根、山海螺、四叶参(洗净,晒干,切片用)。

  【一般用量与用法】五钱至二两,煎服。外用适量。

  枸骨叶

  【科属与药用部分】本品为冬青科植物枸骨的叶。

  【性味与归经】微苦,凉。入肺、肾经。

  【功效】养阴清热,补益肝肾。

  【临床应用】1.用于肺虚咳血,骨蒸潮热等症。

  本品具养阴作用,功能清虚热;治肺虚咳嗽,咯血,骨蒸潮热等症,常与沙参、麦冬、白芨等配合同用。

  2.用于头晕耳鸣,腰膝酸痛等症。

  本品又可补肝肾。用治肝肾阴虚、头晕耳鸣、腰膝酸痛等症,常与枸杞子、女贞子、旱莲草等药配合应用。

  【处方用名】枸骨叶、功劳叶(洗净,晒干,去刺用)。

  【一般用量与用法】三钱至一两,煎服。

  【文献摘录】《本草拾遗》:「烧灰淋汁或煎膏,涂白癜风。」

  楮实子(附:谷树叶、谷树浆、谷树根皮)

  【科属与药用部分】本品为桑科植物构树(谷树)的种子。

  【性味与归经】甘,寒。入脾、肾经。

  【功效】补肾强筋骨,明目,利尿。

  【临床应用】1.用于腰膝酸软,阳痿,头晕眼花等症。

  楮实子能补肾强筋骨,用治肾虚阳痿、腰酸,常与熟地、枸杞、苁蓉、怀牛膝等配合应用。本品尚有养肝明目作用,故又可用于血虚头晕、眼花等症。

  2.用于水肿。

  本品有利尿的功效,配合冬瓜皮、赤小豆等药,可以治疗水肿。

  【处方用名】楮实子(洗净,晒干用)。

  【一般用量与用法】三钱至五钱,煎服。

  【附药】1.即构树之叶。用鲜叶打汁,可外涂顽癣及虫咬。外用适量。

  2.谷树浆:即在构树的树皮部用小刀划破后流出的白色浆汁。可治臀部顽癣、颈部神经性皮炎及下肢湿疹等,常用浆汁直接涂于患处。或制成百分之十的酒精溶液,或与凡士林配成百分之十的软膏涂用。

  3.谷树根皮:即构树的根部或干部的白皮(刮去外面栓皮)。有利尿消肿作用,用于慢性肾炎的浮肿。一般用量为三钱至五钱,煎服。

  【文献摘录】《别录》:「阴痿水肿,益气充肌明目。」

  《大明本草》:「壮筋骨,助阳气,补虚劳,健腰膝,益颜色。」

  枸杞子

  【科属与药用部分】本品为茄科植物宁夏枸杞的成熟果实。

  【性味与归经】甘,平。入肝、肾经。

  【功效】补肾益精,养肝明目。

  【临床应用】用于肝肾不足,遗精,腰膝酸痛,以及头晕、目眩等症。

  枸杞子有补益肝肾之功,不论肾阴虚亏或肾阳不足,皆可应用。治肾虚遗精等症,常与巴戟天、肉苁蓉、潼蒺藜等配伍应用;用于头晕目昏等症,可与菊花、地黄、山萸肉等配伍。

  【处方用名】甘杞子、枸杞子(洗净,晒干用)。

  【一般用量与用法】一钱至三钱,煎服。

  【按语】1.枸杞子味甘性平,柔润多液,是一味补养肝肾的药品,功与潼蒺藜、菟丝子相近似。然根据临床实践体会,潼蒺藜、菟丝子、枸杞子三药虽都是平补阴阳之品,但潼蒺藜、菟丝子两药助阳之功胜于养阴,故归入助阳药;枸杞子则滋阴之功胜于助阳,且补益作用较佳。本品配以熟地,则补肝滋肾;配以菊花,则养肝明目;配以黄精,则补精益气。凡肝肾不足的疾患,都可配用。

  2.据古代文献记载,本品可用治消渴。现民间验方单用枸杞子一味,蒸熟嚼食,每次一钱,每日二至三次,治糖尿病症情较轻者,有一定疗效。

  3.本品虽为临床常用药物,但如有外邪实热、脾虚湿滞及肠滑便溏者,不宜应用。

  【方剂举例】杞菊地黄丸《医级》:枸杞子、菊花、熟地、山茱萸、山药,茯苓、牡丹皮、泽泻。治肝肾不足,头晕目眩,久视昏暗。

  【文献摘录】《食疗本草》:「坚筋骨....除风去虚劳,补精气。」

  《汤液本草》:「主心病嗌干....渴而引饮,肾病消中。」

  《本草纲目》:「能补肾润肺,生精益气,此乃平补之药,所谓精不足者补之以味也。」

  《本草图解》:「补肾益精....,而消渴、目昏而腰痛膝痛,无不愈矣。」

  女贞子(附:女贞叶)

  【科属与药用部分】本品为木犀科植物女贞的成熟果实。

  【性味与归经】甘、苦,平。入肝、肾经。

  【功效】补肾滋阴,养肝明目。

  【临床应用】用于肝肾不足,头晕,耳鸣,两目昏糊,头发早白等症。

  女贞子能滋养肝肾之阴,为一味清补的药品。在临床上常与桑椹子、旱莲草等配伍,用于肝肾阴亏、头晕耳鸣、眼目昏糊、头发早白等症。

  【处方用名】熟女贞、女贞子(蒸熟用)。

  【一般用量与用法】三钱至五钱,煎服。

  【附药】女贞叶:即女贞的叶。性味苦涩微甘平。功能清热利咽。适用于咽喉肿痛等症。一般用量为三片至五片,冷开水洗净,嚼服。

  【按语】1.女贞子一药,根据临床应用的体会,它的滋养肝肾的功用与枸杞子、桑椹子相近。但枸杞子能平补阴阳,用治肝肾不足,不论阴虚、阳虚,都能适用;桑植子补肝肾之阴,且能补血;而女贞子则只能滋阴,不能助阳,偏治肝肾阴虚,并无补血作用。总的说来,此药性质平和,作用较缓,久服始能见功。

  2.本品多用易致滑肠,如脾胃虚寒泄泻者,不宜应用。

  【方剂举例】二至丸《证治准绳》:女贞子,旱莲草。治肝肾阴虚。

  【文献摘录】《本经》:「味苦平,主补中,安五脏。」

  《本草纲目》:「强阴,健腰膝,发白发,明目。」

  《本草备要》:「益肝肾,安五脏,强腰膝,明耳目,乌须发,补风虚。」

  旱莲草

  【科属与药用部分】本品为菊科植物鳢肠的地上部分。

  【性味与归经】甘、酸,寒。入肝、肾经。

  【功效】养阴益肾,凉血止血。

  【临床应用】1.用于肝肾阴亏,头晕,目眩,头发早白等症。

  旱莲草能养阴而益肝肾,临床上治疗肝肾不足,头晕目眩,头发早白等症,常配合女贞子、桑椹子等同用。

  2.用于阴虚血热的各种出血症候如咯血、吐血、尿血、便血以及崩漏等症。

  本品有凉血止血作用,能治疗上述诸种失血,可用鲜草二至三两,用冷开水洗净,捣烂绞汁内服;或与仙鹤草等配伍,煎汁内服。此外,如遇外伤出血,可用鲜草洗净,捣烂外敷;或晒干研细末,外敷伤口,能止血止痛。

  【处方用名】墨旱莲、旱莲草(洗净,晒干,切碎用)。

  【一般用量与用法】三钱至五钱,煎服。

  【按语】1.旱莲草又称墨旱莲,采集鲜草,搓揉其茎叶,有黑汁流出,故名。此药性本寒凉,略有养阴的功效,故有益于肝肾。但单用本品滋阴补肾,殊嫌其作用较弱,故须与女贞子配伍,始能发挥它的作用,如成药二至丸,即是临床上常用的药品。

  2.本品凉血止血的作用颇佳,内服、外用,都有功效。前人说它能止血排脓,可治血痢,现临床应用不多,有待进一步实践。

  【方剂举例】二草丹《沉氏尊生》:旱莲草、车前草。治尿血。

  【文献摘录】《新修本草》:「血痢,针灸疮发,洪血不可止者,傅之立已。汁涂眉发,生速而繁。」

  《本草纲目》:「乌髭发,益肾阴。」

  《本草从新》:「补肾,黑发乌须,赤痢变粪,止血,固齿,功善益血凉血。纯阴之质,不益脾胃。」

  龟板(附:龟板胶)

  【科属与药用部分】本品为龟科动物龟的腹甲。

  【性味与归经】咸、甘,平。入肾、心、肝经。

  【功效】滋阴潜阳,益肾健骨。

  【临床应用】1.用于肾阴不足、骨蒸劳热、潮热盗汗,或阴虚阳亢以及热病伤阴、阴虚风动等症。

  本品能滋肾阴而潜浮阳。在临床应用方面,治阴虚发热,可与地黄、知母、黄柏等配伍。用治阴虚阳亢,可与生牡蛎、鳖甲、白芍、生地等配伍;若阴虚而动风者,再增入阿胶、鸡子黄等品,以滋液而息风。

  2.用于腰脚痿弱,筋骨不健,小儿囟门不合等症。

  龟板能益肾阴而健骨,故可用于筋骨不健、囟门不合等症,可与牛膝、锁阳,虎骨、当归、芍药等品同用。

  3.用于血热所致的崩漏等症。

  本品有滋阴益血的功效,能益肾阴而通任脉,且性平偏凉,故可用于血热所致的崩漏等症,可配合地黄、旱莲草等同用。

  此外,本品还可用于难产之症,可与当归、川芎、牛膝等品配伍。

  【处方用名】生龟板(生用)。龟板、败龟板、炙龟板(砂炙用)。

  【一般用量与用法】三钱至一两,先煎。

  【附药】龟板胶:由龟板煎熬而成。功效与龟板同,但滋补的作用较强,对肾阴虚所致的痉弱、崩漏等症尤为适宜。一般用量为一钱至三钱,烊化冲服。

  【按语】龟板与鹿茸两药,都能益肾而健骨,可用治筋骨痿软的病症。但是龟板益肾阴而通任脉,能滋阴潜阳、补血止血,治阴虚发热、血热崩漏,又可用于难产;鹿茸则助肾阳而补督脉,能温肾助阳、生精补髓,治肾阳不足、血崩漏下属于虚寒者。两药一为补阴,一为助阳,作用不同。如果阴阳两虚,又可配合应用。

  【方剂举例】大补阴丸《丹溪心法》:制龟板、熟地、黄柏、知母、猪脊髓。治阴虚火旺、骨蒸劳热。

  【文献摘录】《本经》:「主漏下赤白,破症瘕痎(音“开”)疟,五痔阴蚀,湿痹四肢重弱,小儿囟不合。」

  《本草纲目》:「治腰脚酸痛,补心肾,益大肠,止久痢久泄,主难产,消痈肿,烧灰敷[月廉]疮。」

  《本草备要》:「滋阴....治阴血不足,劳热骨蒸,症瘕崩漏,五痔难产,阴虚血弱之证。」

  鳖甲(附:鳖甲胶)

  【科属与药用部分】本品为鳖科动物鳖的背甲。

  【性味与归经】咸,平。入肝、脾、肾经。

  【功效】滋阴潜阳,散结消痞。

  【临床应用】1.用于肾阴不足、潮热盗汗,或阴虚阳亢,以及热病伤阴、阴虚风动等症。

  鳖甲能滋肝肾之阴而潜纳浮阳。治阴虚潮热,常配青蒿、地骨皮等同用;治阴虚阳亢动风,常与龟板、牡蛎、白芍、阿胶等同用。

  2.用于久疟、疟母、胸胁作痛及月经不通,症瘕积聚等症。

  本品能软坚散结,且可破瘀通经,故适用于久疟、疟母、胸胁作痛以及月经不通、症瘕积聚等症,可与三棱、莪朮、青皮、香附、红花、桃仁等配伍应用。

  【处方用名】生鳖甲(生用。主要用于滋阴潜阳)。炙鳖甲、鳖甲(砂炙用,主要用于软坚散结)。

  【一般用量与用法】三钱至一两,先煎。

  【附药】鳖甲胶:系用鳖甲熬制而成。功能补肾滋阴,适用于肾阴虚亏。一般用量为一钱至三钱,烊化后冲入药汁中。

  【按语】鳖甲与龟板都髓滋阴潜阳,治虚热盗汗及阴虚阳亢等症,两药往往同用。但鳖甲清虚热的作用较强,且能通血脉、破瘀散结,可用于肝脾肿大、月经闭止;龟板则补血止血、益肾健骨,可用于崩漏下血及筋骨痿软。这是两药不同之点。

  【方剂举例】鳖甲散《沉氏尊生》:鳖甲、柴胡、知母、秦艽、当归,青蒿,乌梅、地骨皮。治骨蒸。

  【文献摘录】《本经》:「主心腹症瘕坚积,寒热,去痞息肉,阴蚀痔恶肉。」

  《别录》:「疗温疟,血瘕,腰痛,小儿胁下坚。」

  《药性本草》:「除骨热,骨节间劳热....妇人漏下五色,下瘀血。」

  《本草纲目》:「除老疟、疟母。」

  桑寄生

  【科属与药用部分】本品为桑寄生科植物槲寄生的枝茎。(桑寄生、柿寄生也供药用)

  【性味与归经】苦,平。入肝、肾经。

  【功效】补肝肾,除风湿,强筋骨,安胎。

  【临床应用】1.用于风湿腰痛,关节不利,筋骨酸痛等症。

  本品既能袪风湿,又能补肝肾、强筋骨,对风湿腰痛、筋骨酸痛属于肝肾不足者,常与独活、牛膝等药配伍应用。

  2.用于妇人怀孕胎漏、胎动不安等症。

  本品有补肝肾而兼养血安胎的功效,用于妇人胎漏、胎动不安,常与续断、阿胶等配伍。

  此外,本品又有降压作用,近年来临床上常用于高血压。

  【处方用名】桑寄生(洗净,晒干,切碎用)。

  【一般用量与用法】三钱至五钱,煎服。

  【方剂举例】寿胎丸《衷中参西录》:菟丝子、桑寄生、续断、阿胶。主治滑胎。

  【文献摘录】《本经》:「主腰痛,小儿背强,痈肿,充肌肤,坚发齿,长须眉,安胎。」

  《别录》:「去女子崩中,内伤不足,产后余疾,下乳汁,主金疮,去痹。」

  《药性本草》:「主怀妊漏血不止,令胎牢固。」

上一章
目录
第一章 中草药的采集与炮制
第一节 中草药的采集与贮藏
第二节 中草药的炮制
第二章 中草药的性能
第一节 四气五味
第二节 归经
第三节 升降浮沉
第三章 中草药的应用
第一节 配伍
第二节 用量
第三节 服用法
第四章 解表药
第一节 发散风寒药
第二节 发散风热药
第三节 解表药应用注意事项
第四节 具有解表功效的其它药物
第五章 清热药
第一节 清热泻火药
第二节 清肝明目药
第三节 清热凉血药
第四节 清热解毒药
第五节 清热燥湿药
第六节 清虚热药
第七节 清热药应用注意事项
第八节 其它具有清热功效的药物
第六章 泻下药
第一节 攻下药
第二节 润下药
第三节 峻下逐水药
第四节 泻下药应用注意事项
第五节 其它具有泻下功效的药物
第七章 利水渗湿药
第一节 利水渗湿药
第二节 利水渗湿药应用注意事项
第三节 其它具有利水渗湿作用的药物
第八章 化湿药
第一节 化湿药
第二节 化湿药应用注意事项
第三节 其它具有化湿功效的药物
第九章 祛风湿药
第一节 祛风湿药
第二节 祛风湿药应用注意事项
第十章 理气药
第一节 理气药
第二节 理气药应注意事项
第十一章 活血祛瘀药
第一节 活血祛瘀药
第二节 活血祛瘀药应用注意事项
第三节 其它具有活血祛瘀功效的药物
第十二章 止血药
第一节 止血药
第二节 止血药应用注意事项
第三节 其它止血的药物
第十三章 消食药
第一节 消食药
第二节 消食药应用注意事项
第三节 其它具有消食功效的药物
第十四章 驱虫药
第一节 驱虫药
第二节 驱虫药应用注意事项
第三节 其它具有驱虫功效的药物
第十五章 化痰止咳平喘药
第一节 温化寒痰药
第二节 清化热痰药
第三节 止咳平喘药
第四节 化痰止咳平喘要注意事项
第五节 其它具有化痰止咳平喘功效的药物
第十六章 祛寒药
第一节 祛寒药
第二节 祛寒药应用注意事项
第三节 其它具有祛寒功效的药物
第十七章 开窍药
第一节 开窍药
第二节 开窍药应用注意事项
第三节 其它具有开窍功效的药物
第十八章 平肝息风药
第一节 平肝息风药
第二节 平肝息风药应用注意事项
第十九章 安神药
第一节 重镇安神药
第二节 养心安神药
第三节 安神药应用注意事项
第四节 其它具有安神功效的药物
第二十章 补虚药
第一节 补气药
第二节 助阳药
第三节 养血药
第四节 滋阴药
第五节 补虚药应用注意事项
第六节 其它具有补虚药功效的药物
第二十一章 收敛药
第一节 收敛药
第二节 其它具有收涩安神的药物
第二十二章 其它药
第一节 其他药
[附] 具有肾毒性的中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