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名】御米壳、米囊皮、米罂皮、粟壳、米壳、烟斗斗
【药用部位】为罂粟科植物罂粟的干燥果壳。
【成份】壳含吗啡、可待因、蒂巴因,那可汀、罂粟碱及罂粟壳碱等生物碱。另含景天庚糖、D-甘露庚酮糖、内消旋肌醇及赤藓醇等。由愈合组织中得到:血根碱、二氢血根碱、氧化血根碱、去甲血根碱、木兰花碱、胆碱、隐品碱、原阿片碱。
【功能主治】敛肺止咳,涩肠,定痛。治久咳,久泻,久痢,脱肛,便血,心腹筋骨诸痛,滑精,多尿,白带。
①《医学启源》:"固收正气。"
②《滇南本草》:"收敛肺气,止咳嗽,止大肠下血,止日久泻痢赤白。"
③《纲目》:"止泻痢,固脱肛,治遗精久咳,敛肺涩肠,止心腹筋骨诸痛。"
④《本经逢原》:"蜜炙止嗽,醋炙止痢。"
⑤《本草从新》:"固肾,治遗精多溺。"
⑥《现代实用中药》:"适用于慢性衰弱之久下痢、肠出血、脱肛、贫血拘挛之腹痛、腰痛、妇女白带。又用于慢性久咳嗽、肺结核、咳血、喘息等症。"
【用法与用量】内服:煎汤,0.8~2钱;或入丸、散。
【选方】①治久嗽不止:粟壳去筋,蜜炙为末,每服五分,蜜汤下。(《世医得效方》)
②治劳喘嗽不巳,自汗者:御米壳不拘多少,炒,为末,每服二钱,入乌梅同煎,水一盏,温服;食后有汗,加小麦三十粒,同煎温服.(《宣明论方》小百劳散)
③治水泄不止:罂粟壳一枚(去蒂膜),乌梅肉、大枣肉各十枚。水一杯,煎七分,温服。(《经验方》)
④治一切痢,不问赤白,或一日之间一二百行:罂粟壳(去上下蒂顶鬲,锉成片子,蜜炒令赤色,净称)、厚朴各三斤(去粗皮净称,用生姜汁淹一宿,炙令姜汁尽为度)。上为细末,每服二、三钱,米饮调下。忌生冷、油腻、鱼鲊毒物三日。(《百一选方》百中散)
⑤治久痢不止:㈠罂粟壳醋炙为末,蜜丸弹子大,每服一九,水一盏,姜三片,煎八分温服。(《纲目》)㈡粟壳十两。去膜,分作三份,一份醋炒,一份蜜炒,一份生用,并为末,蜜丸芡子大,每服三十丸,米汤下。(《纲目》)
⑥治小儿久新吐泻,不思乳食,或成白痢:罂粟壳一两(炒),陈皮一两(炒),诃子一两(炮,去核),缩砂仁、甘草(炙)二钱。上为末,三岁半钱,米饮下,食前。(《普济方》罂粟散)
【宜忌】①《滇南本草》:"初起痢疾或咳嗽忌用。"
②《纲目》:"得醋、乌梅、橘皮良。"
【药性】酸、涩,平。有毒。归肺、大肠、肾经。
【功效】涩肠止泻,敛肺止咳,止痛。
【应用】
1.久泻,久痢。本品味酸涩,性平和,能固肠道,涩滑脱,《本草纲目》曰其“为涩肠止泻之圣药”, 适用于久泻、久痢而无邪滞者。 治脾虚久泻不止者,常与诃子、陈皮、砂仁等同用,如罂粟散(《普济方》);治脾虚中寒久痢不止者,常与肉豆蔻等同用,如真人养脏汤(《和剂局方》)。若配苍术、人参、乌梅、肉豆蔻等可治脾肾两虚,久泻不止,如固肠丸《证治准绳》。
2.肺虚久咳。本品酸收,主入肺经,具有较强的敛肺气止咳逆作用,适用于肺虚久咳不止之证。可单用蜜炙研末冲服,或配伍伍乌梅肉,如小百劳散(《宣明论》)。
3.胃痛,腹痛,筋骨疼痛。本品有良好的止痛作用,可用治上述诸痛较剧者。单用有效或配入复方使用。
【用法用量】煎服,3~6。 止咳蜜炙用,止血止痛醋炒用。
【使用注意】本品过量或持续服用易成瘾。咳嗽或泻痢初起邪实者忌用。
【现代研究】
1.化学成分: 本品含多种生物碱,如吗啡、可待因、那可汀、那碎因、罂粟碱、罂粟壳碱等,另含有多糖、内消旋肌醇、赤癣醇等。
2.药理作用: 其所含的吗啡、可待因等有显著的镇痛、镇咳作用,能使胃肠道及其括约肌的张力提高,消化液分泌减少,便意迟钝而起止泻作用。
3.临床研究: 据临床报道, 用罂粟壳、金银花、,山药水煎服,治疗慢性胃肠炎、结肠炎、消化不良、特异性胃肠炎、慢性腹泻等疗效显著(四川中医,1985,2;18)。用罂粟碱溶于10%葡萄糖溶液中,静脉点滴,治疗突发性耳聋伴有眩晕及双耳突发性耳聋患者,可有不同程度的听力提高(中华耳鼻咽喉科杂志,1984,19,1:5)。 用罂粟碱,或合用酚妥拉明,在阴茎根部局部注射用药。治疗阳痿病120例,有效率98%(江苏中医,1991,3:23~24)。另外尚有用本品治疗烫伤、中、小面积烧伤,脑血栓形成、肺栓塞、肢端动脉痉挛及动脉栓塞性疼痛等。
4.不良反应:罂粟壳的毒性主要为所含吗啡、可待因、罂粟碱等成分所致。吗啡对呼吸中枢有抑制作用,可通过胎盘及乳汁引起新生儿窒息;能使颅内压升高。其慢性中毒主要为成瘾。中毒症状:初起见烦躁不安,谵妄,呕吐,全身乏力等,继而头晕,嗜睡,脉搏开始快,逐渐变为慢而弱,瞳孔极度缩小可如针尖大,呼吸浅表而不规则,可慢至每分钟2~4次,伴紫绀;可能出现肺水肿,体温下降,血压下降,肌肉松弛等。最后呼吸中枢麻痹而死亡。慢性中毒时可见厌食+便秘+早衰、阳痿、消瘦、贫血等症状,但不影响工作能力和记忆力。中毒预防:A.要严格控制用药剂量;B.避免长期使用;C.新生儿、孕妇、哺乳期妇女及患有肺气肿、支气管哮喘、脑外伤、甲状腺功能不足者等,禁用本品。中毒的救治:急性中毒时,先用黄酒20~30滴,加入温开水中,让病人饮服。然后洗胃,不论是口服或肌内注射,中毒时间长短,均应反复洗胃,洗胃后再用20%活性炭混悬液及50%硫酸镁溶液注入胃内。静脉输液。必要时,辅入血浆,呼吸抑制的用呼吸中枢兴奋剂,呼吸衰竭,给吸入含5%二氧化碳的氧气,施行人工呼吸,也可用阿托品、盐酸丙烯吗啡及丙烯左吗喃等。对症治疗及保护肾脏。慢性中毒者,应逐步减量戒除,同时给予镇静剂。
专家解读
《罂粟壳》介绍
【功效】 罂粟壳,又称米壳,是罂粟科植物罂粟的干燥成熟果壳。其主要功效包括敛肺止咳、涩肠止泻、止痛。常用于治疗久咳、久泻、久痢、脱肛、脘腹疼痛等症状。由于其具有镇痛作用,有时也用于缓解疼痛。
【禁忌】
- 孕妇禁用:罂粟壳含有一定的生物碱成分,可能对胎儿发育造成不良影响。
- 哺乳期妇女慎用:成分可能通过乳汁影响婴儿。
- 肝肾功能不全者慎用:长期或大量使用可能加重肝肾负担。
- 儿童慎用:儿童身体发育未完全,使用需严格遵医嘱。
- 不宜长期使用:长期使用可能导致依赖性。
【配伍】
【现代研究】 现代科学研究显示,罂粟壳含有吗啡、可待因、罂粟碱等多种生物碱成分。这些成分具有镇痛、镇咳、止泻等药理作用。但同时,这些成分也可能导致依赖性和其他副作用。因此,临床使用需严格掌握剂量和适应症。
【特效】 罂粟壳在治疗慢性咳嗽、慢性腹泻等方面具有一定的特效。特别是对于久治不愈的慢性咳嗽和腹泻,常能在传统方剂中加入罂粟壳以增强疗效。
【上市产品】 市场上含有罂粟壳成分的产品主要包括一些中成药,如:
- 止咳糖浆:用于治疗久咳不愈。
- 止泻颗粒:用于治疗慢性腹泻。
- 镇痛贴膏:用于缓解轻度至中度疼痛。
使用这些产品时,务必遵循说明书或医生指导,避免滥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