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草园
当前位置:百草堂 > 药材大全 > 花类 > 红花
红花

红花

(红蓝,红花草,红花菜,红蓝花,刺红花,草红花,黄蓝)

拼音HongHua
性味

辛,温。归心、肝经。

主治

经血不调,产后腹痛,症瘕,外伤瘀血肿痛,疽肿痛等症。

拉丁学名

Carthami Flos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3-10克。养血和血宜少用;活血祛瘀宜多用。

采集加工

四月春播,6至7月左右进入花期,生长周期3至4个月。南方栽植红花5~6月份开花,北方8~9月份开花,云南红花12月种植,次年3月采收。进入盛花期后,应及时采收红花。红花满身有刺,给花的采收工作带来麻烦,可穿厚的牛仔衣服进田间采收,也可在清晨露水未干时采收,此时的刺变软,有利于采收工作。采回的红花,放阴凉处阴干,也可用文火焙干,温度控制在45℃以下,未干时不能堆放,以免发霉变质。

生长环境

红花有抗寒、耐旱和耐盐碱能力,适应性较强,生活周期120天.原产中亚地区。苏联有野生也有栽培,日本、朝鲜广有栽培。现时黑龙江、辽宁、吉林、河北、山西、内蒙古、陕西、甘肃、青海、山东、浙江、贵州、四川、西藏,特别是新疆都广有栽培。

识别特征

一年生草本。高 (20)50-100(150) 厘米。茎直立,上部分枝,全部茎枝白色或淡白色,光滑,无毛。中下部茎叶披针形、披状披针形或长椭圆形,长7-15厘米,宽2.5-6厘米,边缘大锯齿、重锯齿、小锯齿以至无锯齿而全缘,极少有羽状深裂的,齿顶有针刺,针刺长1-1.5毫米,向上的叶渐小,披针形,边缘有锯齿,齿顶针刺较长,长达3毫米。全部叶质地坚硬,革质,两面无毛无腺点,有光泽,基部无柄,半抱茎。头状花序多数,在茎枝顶端排成伞房花序,为苞叶所围绕,苞片椭圆形或卵状披针形,包括顶端针刺长2.5-3厘米,边缘有针刺,针刺长1-3毫米,或无针刺,顶端渐长,有篦齿状针刺,针刺长2毫米。总苞卵形,直径2.5厘米。总苞片4 层,外层竖琴状,中部或下部有收溢,收缢以上叶质,绿色,边缘无针刺或有篦齿状针刺,针刺长达3毫米,顶端渐尖,有长1-2毫米,收溢以下黄白色;中内层硬膜质,倒披针状椭圆形至长倒披针形,长达2.2厘米,顶端渐尖。全部苞片无毛无腺点。小花红色、桔红色,全部为两性,花冠长2.8厘米,细管部长2厘米,花冠裂片几达檐部基部。瘦果倒卵形,长5.5毫米,宽5毫米,乳白色,有4 棱,棱在果顶伸出,

本品为不带子房的管状花,长1~2cm。表面红黄色或红色。花冠筒细长,先端5裂,裂片呈狭条形,长5~8mm;雄蕊5,花药聚合成筒状,黄白色;柱头长圆柱形,顶端微分叉。质柔软。气微香,味微苦。

  【采制】 夏季花红时采摘,阴干、晒干或烘干。

  【性状】 管状花长1~2cm,表面红黄色或红色;花冠筒细长,先端5裂,裂片狭条形,长5~8mm;雄蕊5,花药聚合成筒状,共同白色;柱头细长圆柱形,顶端微分叉。质柔软。气微香,味微苦。

  药物信息

  【中药材学名】 Flos Carthami。(英)Safflower

  【来源】 为菊科植物红花Carthamus tinctorius L.的筒状花冠。主产于河南、湖北、四川、云南、浙江等地。

  【采收】 夏收开花,花色由黄转为鲜红时采摘。阴干或微火烘干。

  红花饼:又名片红花。为红花趁鲜捣泥,摊成薄片状,晒干入药者。

  药理功效

  性温,味辛,活血通经、散瘀止痛。用于经闭、痛经、恶露不行、症瘕痞块、跌打损伤。

  古人常有於血在体内时,常加红花一小把。纱布包煮开可用一天两次泡脚,适用各种静脉曲张,末梢神经炎,血液循环不好,腿脚麻木或青紫等淤血症。

  【附注】 果实称白平子,含“红花子”油,油能降胆甾醇和高血脂;软化和扩张血管,防衰老,调节内分泌。

  【来源】 本品为菊科植物红花 Carthamus tinctorius L. 的干燥花。花红、橙、黄色,在我国河南、新疆、云南、安徽等地均有栽培。新疆和云南出产的红花在市场占有较大的分额,在国内外均小有名气。

  【植物形态】 一年生或二年生草本,高30~90cm。叶互生,卵形或卵状披针形,长4~12cm,宽1~3cm,先端渐尖,边缘具不规则锯齿,齿端有锐刺;几无柄,微抱茎。头状花序顶生,直径3~4cm,总苞片多层,最外2~3层叶状,边缘具不等长锐齿,内面数层卵形,上部边缘有短刺;全为管状花,两性,花冠初时黄色,渐变为橘红色。瘦果白色,倒卵形,长约5mm,具四棱,无冠毛。花期5~7月,果期7~9月。

  【药材性状】 花多聚集成不规则的团块。红色或红黄色。单个花长约1.5cm。花冠筒细长,先端5裂,裂片呈狭线形,长5~7mm。雄蕊5枚,花药聚合成筒状,黄色。柱头长圆柱形顶端微分叉。质柔软。具特异香气,味微苦。用水泡后,水变金黄色,花不退色。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3-10克。养血和血宜少用;活血祛瘀宜多用。

  【功能主治】 经血不调,产后腹痛,症瘕,外伤瘀血肿痛,疽肿痛等症。

  【附注】 孕妇慎用。月经过多者忌用。

  功效作用

  红花的功效主要是活血通经,用于血瘀经闭、痛经、腹中包块等证,常与桃仁当归川芎、生地黄赤芍药等同用,称为四物汤。用于冠心病,可与川芎、丹参等同用。用于跌打损伤瘀血肿痛,瘀血肋痛,痈肿及吐血而有瘀滞者,可与桃仁、乳香没药等同用。

  应用鉴别

  苏木、红花功用相近,均具活血祛瘀,通经止痛之效,且二者都可和血,破血,攻补兼施,然红花性温,苏木性凉且能祛风,红花专治血分,苏木兼能散表里之风。

  文献考证

  1.出自《本草图经》:红蓝花,即红花也。今处处有之。人家场圃所种,冬而布子于熟地,至春生苗,夏乃有花,下作梂汇,多刺,花蕊出梂上,圃人承露采之,采已复出,至尽而罢。梂中结实,白颗,如小豆大。其花暴干以染真红,及作燕脂。主产后血病为胜。其实亦同。叶颇似蓝,故有蓝名。

  2.《本草述钩元》:红蓝花,养血水煎,破血酒煮。

  各家论述

  1.《唐本草》:治口噤不语,血结,产后诸疾。

  2.《开宝本草》:主产后血运口噤,腹内恶血不尽、绞痛,胎死腹中,并酒煮服。亦主蛊毒下血。

  3.《本草蒙筌》:喉痹噎塞不通,捣汁咽。

  4.《纲目》:活血,润燥,止痛,散肿,通经。

  5.《本草正》:达痘疮血热难出,散斑疹血滞不消。

  6.《本草再新》:利水消肿,安生胎,堕死胎。

  7.《本草衍义补遗》:红花,破留血,养血。多用则破血,少用则养血。

  8.《本草经疏》:红蓝花,乃行血之要药。其主产后血晕口噤者,缘恶血不下,逆上冲心,故神昏而晕及口噤,入心入肝,使恶血下行,则晕与口噤自止。腹内绞痛,由于恶血不尽,胎死腹中,非行血活血则不下;瘀行则血活,故能止绞痛,下死胎也。红蓝花本行血之药也,血晕解、留滞行,即止,过用能使血行不止而毙。

  9.《本草汇言》:红花,破血、行血、和血、调血之药也。主胎产百病因血为患, 或血烦血晕,神昏不语;或恶露抢心,脐腹绞痛;或沥浆难生,;或胞衣不落,子死腹中,是皆临产诸证,非红花不能治。若产后血晕、口噤指搦;或邪入血室,谵语发狂;或血闷内胀,僵仆如死,是皆产后诸证,非红花不能定。凡如经闭不通而寒热交作,或过期腹痛而紫黑淋漓,或跌扑损伤而气血瘀积,或疮疡痛痒而肿溃不安,是皆气血不和之证,非红花不能调。

  10.《药品化义》:红花,善通利经脉,为血中气药,能泻而又能补,各有妙义。若多用三、四钱,则过于辛温,使血走散。同苏木逐瘀血,合肉桂通经闭,佐归、芍治遍身或胸腹血气刺痛,此其行导而活血也。若少用七、八分,以疏肝气,以助血海,大补血虚,此其调畅而和血也;若止用二、三分,入心以配心血,解散心经邪火,令血调和,此其滋养而生血也;分量多寡之义,岂浅鲜哉。

  药方选录

  1.红蓝花酒方(《金匮要略》),具活血行瘀,利气止痛之功。

  2.桃红四物汤(《医宗金鉴》),养血,活血,逐瘀。

  3.血府逐瘀汤(《医林改错》),活血祛瘀,行气止痛,主治胸中血瘀,血行不畅,胸痛头痛日久不愈,痛如针刺而有定处等症。

  4.通窍活血汤(《医林改错》),活血通窍,主治瘀阻头面的头痛头昏,或白癜风,以及妇女干血痨,小儿疳

  积等。

  5.身痛逐瘀汤(《医林改错》),活血行气,祛瘀通络,通痹止痛,主治气血痹阻经络所致的肩痛,臂痛,腰痛,腿痛,或周身疼痛,经久不愈。

  6.复元活血汤(《医学发明》),活血祛瘀,疏肝通络,主治跌打损伤,瘀血留于胁下,痛不可忍。

  7.治赤游肿半身红 渐渐展引不止:以红蓝花末 调敷之。(《小儿卫生总微论方》)

  8.治聤耳 累年脓水不绝 臭秽:红花一分 白矾一两(烧灰)。上件药 细研为末 每用少许 纳耳中。

  9.治咽喉闭塞不通 须臾欲死:取红蓝花 捣绞取汁一升 渐渐服 以瘥为度.如冬月无湿花 可浸干者 浓绞取汁 如前服之。

  用药禁忌

  孕妇慎服。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3-10g。养血和血宜少用;活血祛瘀宜多用。

  中毒反应

  主要表现为腹部不适、腹痛、腹泻,甚或胃肠出血,腹部绞痛,妇女月经过多。主要与红花对肠管及子宫有兴奋作用有关。中毒发生时,有的可出现神志萎靡不清、震颤,严重者可致惊厥,呼吸先兴奋后抑制,以至循环、呼吸衰竭;少数病人出现头晕、皮疹和一过性寻麻疹等。与红花对神经系统的兴奋作用和过敏反应有关。红花中毒的主要原因一是误用,二是用量过大。因此临床上对孕妇应忌用,有溃疡病及出血性疾病者应慎用用量(煎服)不宜大,以3~9g为宜。

专家解读

红花

【功效】 红花,学名Carthamus tinctorius,是一种常用的中药材,具有活血化瘀、通经止痛的功效。主要用于治疗血瘀经闭、痛经、产后瘀阻腹痛、癥瘕积聚、跌打损伤、心腹瘀痛等症。此外,红花还有助于改善血液循环,常用于预防心脑血管疾病。

【禁忌】 使用红花时需注意以下禁忌事项:

  1. 孕妇禁用:红花具有活血作用,可能导致流产
  2. 月经量多者慎用:红花能促进血液循环,月经量多者使用可能加重出血。
  3. 出血性疾病患者慎用:如血友病血小板减少症等患者应避免使用。
  4. 体质虚弱者慎用:体质虚弱者使用红花可能加重身体负担。

【配伍】 红花常与其他药材配伍使用,以增强疗效:

  1. 当归配伍:用于治疗血瘀经闭、痛经,增强活血调经作用。
  2. 桃仁配伍:用于治疗跌打损伤、心腹瘀痛,增强化瘀止痛效果。
  3. 丹参配伍:用于预防心脑血管疾病,改善血液循环。
  4. 黄芪配伍:用于气虚血瘀证,补气活血。

【现代研究】 现代科学研究证实,红花含有多种有效成分,如红花黄色素、红花苷等,具有以下作用:

  1. 抗凝血作用:红花能抑制血小板聚集,防止血栓形成。
  2. 抗炎作用:红花提取物具有明显的抗炎效果。
  3. 抗氧化作用:红花中的黄酮类化合物具有抗氧化活性,能清除自由基。
  4. 心血管保护作用:红花能扩张冠状动脉,改善心肌供血。

【特效】 红花在治疗以下特定疾病中显示出特效:

  1. 痛经:红花具有显著的活血止痛作用,常用于治疗痛经。
  2. 心脑血管疾病:红花能改善血液循环,预防心肌梗死和脑梗死。

【上市产品】 市场上含有红花成分的相关产品较多,例如:

  1. 红花油:用于外敷,治疗跌打损伤、风湿疼痛。
  2. 红花胶囊:用于口服,改善血液循环,预防心脑血管疾病。
  3. 红花注射液:用于临床治疗,具有活血化瘀、通经止痛的作用。

以上信息仅供参考,使用红花及相关产品前请咨询专业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