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血藤
(血风藤,马鹿藤,紫梗藤,猪血藤,九层风,活血藤,大血藤,血风,血龙藤,过岗龙,五层血)
苦、甘,温。归肝、肾经。
Spatholobi Caulis
内服:煎汤,10-15g,大剂量可用至30g;或浸酒。
秋、冬二季采收,除去枝叶,切片,晒干。
生于林中或灌丛中。分布广东、广西、云南等地。
攀援灌木。幼枝和花序被金黄色绒毛。羽状复叶互生,小叶5,狭椭圆形,或披针形,长5~15厘米,宽2.5~5厘米,先端钝尖,基部圆楔形,下面疏生短毛或无毛;小托叶锥形。圆锥花序顶生,长达15厘米。萼钟形,密生锈色毛;花蝶形,紫色,长1.2~2厘米;旗瓣椭圆形,基部有短爪,外面白色,密被锈色丝状毛;雄蕊成9+1的两组;雌蕊的子房密被长绒毛。荚果条形,长7~12厘米,宽约2厘米,近木质,密被黄褐色绒毛。种子扁长圆形。花期夏季。果期秋季。
【出处】 《纲目拾遗》
【拼音名】 Jī Xuè Ténɡ
【别名】 血风藤(《中药志》)
【来源】 为豆科植物密花豆、白花油麻藤、香花岩豆藤或亮叶岩豆藤等的藤茎。全年可采,或9~10月采收,截成长约40厘米的段,晒干。
【原形态】 ①密花豆,又名:三叶鸡血藤。
攀援灌木。茎无毛。小叶3,阔椭圆形,长12~20厘米,宽7~15厘米,先端锐尖,基部圆形或近心形,上面疏被短硬毛,下面沿脉疏被短硬毛,脉腋间有髯毛。花多数,排列成大型圆锥花序;花长约10毫米;萼筒状,两面被白色短硬毛,萼齿5,三角形,上面2齿近合生;花冠蝶形,白色;花药2型,5个大,5个稍小;子房密被白色短硬毛。荚果刀状,长8~10.5厘米,宽2.5~3厘米,被绒毛,有网脉,沿腹缝线增厚,仅顶部有一个种子。
生于林中或灌丛中。分布广东、广西、云南等地。
②白花油麻藤
藤本。叶为羽状复叶。窄小叶3片,革质,长圆状椭圆形至卵状椭圆形,长8~16厘米,宽2.5~7.5厘米,先端渐尖,基部广楔形,两面均无毛或疏被毛。侧生小叶较小,基部斜形;叶柄无毛,小叶柄有疏长硬毛;托叶卵形,早落。总状花序腋生,长30~38厘米;具花20~30朵;萼钟状,萼齿5,上面2齿合生,有稀疏棕色长硬毛;花冠蝶形。灰白色,长7.5~8.5厘米,旗瓣卵状广椭圆形,长约为龙骨瓣的1/2;雄蕊为9+1的两组,花药2型;子房密生锈色短柔毛,花柱丝状。荚果木质,长矩形,长22~40厘米,宽约3厘米左右,外被棕色短柔毛,两侧有狭翅,种子间有紧缩;种子10余枚,肾形,黑色。花、果期4~9月。
分布广东、广西等地。
③香花岩豆藤,又名:山鸡血藤、贯肠血藤、苦藤、猪婆藤、大活血、过山龙、野奶豆。
攀援灌木。幼枝和花序被金黄色绒毛。羽状复叶互生,小叶5,狭椭圆形,或披针形,长5~15厘米,宽2.5~5厘米,先端钝尖,基部圆楔形,下面疏生短毛或无毛;小托叶锥形。圆锥花序顶生,长达15厘米。萼钟形,密生锈色毛;花蝶形,紫色,长1.2~2厘米;旗瓣椭圆形,基部有短爪,外面白色,密被锈色丝状毛;雄蕊成9+1的两组;雌蕊的子房密被长绒毛。荚果条形,长7~12厘米,宽约2厘米,近木质,密被黄褐色绒毛。种子扁长圆形。花期夏季。果期秋季。
生于山坡灌丛中。分布于浙江、江西、福建、广东、广西、湖南、湖北、四川、云南、贵州等地。
④亮叶岩豆藤,又名:血节藤、血藤、血筋藤。
攀援灌木。形态与上种相似,幼枝有平贴丝状细毛,后变光滑。小叶披针形或卵形,长5~8厘米,两面光亮。圆锥花序顶生,长6~10厘米;花长约2厘米;萼钟状,密生绢毛;花冠紫色,旗瓣外面白色,有绢毛,基部有2个胼胝体状附属物。荚果条状矩圆形,长10~14厘米,有绒毛;种子4~5粒.
生溪边、山谷疏林下。分布广东、广西。
【性状】 ①密花豆的藤茎呈扁圆柱形,稍弯曲,直径2~7厘米。表面灰棕色,栓皮脱落处呈红褐色,有明显的纵沟及小形点状皮孔。横切面可见小形的髓,偏向一侧,木质部淡红色,导管呈孔洞状不规则排列,韧皮部有树脂状分泌物呈红褐色或黑棕色。二者相间排列呈偏心性半圆形的环。质坚实,难折断,折断面呈不整齐的裂片状。气微,味涩。
产于广西。
②白花袖麻藤的干燥藤茎,呈扁圆柱形,稍弯曲,长约40厘米,长径约4.5厘米,短径约3厘米。表面灰棕色,栓皮剥落处现红棕色,有明显纵沟及横向皮孔,节处微突起,有时具分枝痕。横切面中央有偏心性的小髓(中心性者极罕见),木质部淡红棕色,韧皮部呈赤褐色至棕黑色的圆环,韧皮部外方为木质部与韧皮部相间排列的同心半圆环。新鲜时亦褐色的环状部位有鲜红色液汁流出,形如鸡血。液汁干后凝成亮黑色胶丝状斑点。质坚,折断时片裂状。气微,味涩。以条匀、切面有赤褐色层圃、并有渗出物者为佳。
主产于广西。
③香花岩豆藤的干燥藤茎,又名:丰城鸡血藤。呈圆柱形,表面灰褐色,有纵纹。横断面皮部占半径的1/4,密布红棕色胶状斑点,向外渐疏,木质部黄色,导管呈细孔状。质坚实。气微、味微苦涩。以外皮灰褐、内色淡黄、五层圈者为佳。
产江西、福建、云南、四川等地。
④亮叶岩豆藤的干燥藤茎与上种相似。
产广西。
鸡血藤药材除上述,品种外,尚有下列几种:
①木通科植物大血藤的藤茎,产于河南、福建、广东,使用地区较广。参见"大血藤"条。
②豆科植物常绿油麻藤的藤茎。其药材呈圆柱形,直径3~15厘米.表面灰褐色,粗糙,具有纵向的陷沟、横环纹和疣状凸起的皮孔,尚可见瘤状凸起的侧枝痕迹。横切面皮部薄,韧皮部具树脂状分泌物呈棕褐色,本质部灰黄色,导管呈孔洞状,多放射性整齐排列。韧皮部与木质部相间排列呈数层同心性环,髓部细小,射线致密呈放射状。质坚体重,难折断,折断面呈纤维性。气微弱,味涩而微甜。产福建。参见"牛马藤"条。
③豆科植物昆明鸡血藤的藤茎,产广东、广西、甘肃等地。参见"昆明鸡血藤"条。
【化学成份】 香花岩豆藤含鸡血藤醇。
【药理作用】 ①丰城鸡血藤酊剂给大鼠灌胃(40%,0.5毫升/100克)对甲醛性"关节炎"有显着疗效.煎剂或酊剂静脉注射,相当生药0.01~0.4克/公斤时,对麻醉犬的呼吸、血压及蟾蜍下肢血管灌流无显着影响。大鼠腹腔注射酊剂(10毫升/公斤)有镇静、催眠作用。犬静脉注射相当生药4.25克/公斤时中毒死亡,用给小鼠注射p32后,测组织的总p32的"相对比放射性"的方法,观察到鸡血藤(品种未载明)煎剂(0.25克/毫升,每日1次,0.5毫升灌胃,共3天),可促进肾脏及子宫的总磷代谢,认为这是鸡血藤增强小鼠肾脏及子宫的能量代谢及合成代谢的反映。此外还能促进小鼠对水及氯化物的排泄。
②密花豆干燥根的煎剂对离体、在体蟾蜍心脏有抑制作用,可使麻醉兔及犬的血压下降;对离体兔耳及蟾蜍血管却为收缩作用。
【炮制】 用水润透,切片,或蒸软后乘热切片,晒干。
【性味】 苦甘,温。
①《饮片新参》:"苦涩香微甘。"
②《本草正义》:"温。"
③江西《中草药学》:"苦温微甘。"
【归经】 《本草再新》:"入心、脾二经。"
①《纲目拾遗》:"活血,暖腰膝,已风瘫。"
②《本草再新》:"补中燥胃。"
③《饮片新参》:"去瘀血,生新血,流利经脉。治暑痧,风血痹症。"
④《现代实用中药》:"为强壮性之补血药,适用于贫血性之神经麻痹症,如肢体及腰膝酸痛,麻木不仁等。又用于妇女月经不调,月经闭止等,有活血镇痛之效。"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3~5钱(大剂1两);或浸酒。
【附方】 治放射线引起的白血病:鸡血藤一两。长期煎服。(江西《中草药学》)
【临床应用】 治疗闭经:鸡血藤糖浆10~30毫升,日服3次,疗程1~4周。治疗190例,近期有效65例。一般于服药后7~20天通经。
【摘录】 《*辞典》
药方选录
1、治风湿痹痛:鸡血藤15克、半枫荷15克、当归15克、牛膝9克、枫香寄生15克、海风藤15克、豆豉姜15克,水煎服。(《中药临床应用》鸡血藤汤)
2、治白虎历节:膝胫剧痛如咬,昼轻夜重,局部发热:制苍术15克、黄柏12克、鸡血藤9克,乳香、没药、千年健各6克,水煎服。(《本草骈比》)
3、治老人血管硬化:腰背神经痛:鸡血藤20克、杜仲15克、五加皮10克、生地15克、水500ml,煎至200m,去渣,每日3次分服。(《现代实用中药》)
4、治腰痛、白带:鸡血藤30克 金樱根、千斤拔、杜仲藤、旱莲草各15克,必要时加党参15克。每日1剂,2次煎服。(《全国中草药汇编》)
5、治经闭:鸡血藤、穿破石各30克,水煎服,每日1剂。(《益寿中草药选解》)
6、治再生障碍性贫血:鸡血藤60-120克、鸡蛋2-4个、红枣10个。加水8碗,煎至大半碗(鸡蛋熟后去壳放入再煎),鸡蛋与药汁同服 每日1剂。(《全国中草药汇编》)
7、鸡血藤祛风活络贴
处方:鸡血藤膏面2两、大角子4两、香肥皂10锭。
制法:将大角子、香肥皂用黑糖水化开,合匀为丸,每丸二钱。
功能主治:面风。
用法用量:贴患处。
摘录:《慈禧光绪医方选议》
8、白细胞减少症:鸡血藤30克、熟地黄24克、杭白芍18克、当归12克、枸杞子15克、山萸肉20克、炙黄芪30克。水煎服,每日一剂,日服两次。
9、经闭不通:丹参30克,当归10克,红花10克,益母草20克,香附15克,路路通15克,乳香10克,没药10克。水煎服,每日一剂。
10、颈椎病:鸡血藤60克,炙黄芪30克,当归、干地龙各20克,蜂蜜30克。将前4味药用水浸泡30分钟,入沙锅,加水浓煎20分钟,去渣取汁,趁热加入蜂蜜,调匀即成。敷患处,每日两次。
11、手足麻木:鸡血藤30克,木瓜20克,骨碎补、白芍各15克、伸筋草10克、当归、羌活、桂枝各12克。将上药研末混匀,水泛为丸,每服6克,每日两次,黄酒送服。
12、骨质增生:鸡血藤30克,骨碎补、熟地黄各20克,肉苁蓉、淫羊藿15克,莱菔子10克,淮山药12克。水煎服,每日一剂。
13、脑动脉硬化:鸡血藤20克,杜仲15克,五加皮10克,生地黄15克。水煎服,每日一剂。
14、白带病:鸡血藤30克,金樱子、芡实、怀山药、旱莲草各15克。水煎服,每日一剂。
15、鱼鳞病:鸡血藤30克,天冬、生地黄、熟地黄、当归各15克,党参、黄芪、丹参各20克,麦冬、白芍、茯苓各12克,红花、陈皮各10克。水煎服,每日一剂。
16、皮肤瘙痒症:鸡血藤50克,蛇床子、地肤子、苦参、白鲜皮各15克,丹参、生地黄各20克。水煎,每日一剂,连用14天。
17、产后便秘:鸡血藤30克、生黄芪25克、炒升麻20克、当归10克、制香附10克、大黄10克、槟榔10克。水煎服,每日一剂。
专家解读
【功效】 鸡血藤是一种常用的中药材,主要功效包括活血补血、调经止痛、舒筋活络。常用于治疗月经不调、痛经、经闭、风湿痹痛、肢体麻木、血虚萎黄等症状。此外,鸡血藤还具有抗炎、抗氧化、免疫调节等多种药理作用。
【禁忌】 使用鸡血藤时需要注意以下禁忌事项:
【配伍】 鸡血藤常与其他药材配伍使用,以增强疗效:
【现代研究】 现代科学研究证实,鸡血藤含有多种有效成分,如黄酮类、皂苷类、酚类等。这些成分具有以下药理作用:
- 抗炎作用:能有效抑制炎症反应。
- 抗氧化作用:能清除自由基,延缓细胞衰老。
- 免疫调节作用:能增强机体免疫功能。
- 抗肿瘤作用:某些成分对肿瘤细胞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特效】 鸡血藤在治疗风湿性关节炎和类风湿性关节炎方面表现出较好的疗效。其舒筋活络、活血止痛的功效能显著缓解关节疼痛和僵硬感。
【上市产品】 市场上常见的鸡血藤相关产品包括:
- 鸡血藤颗粒:主要用于治疗月经不调、痛经。
- 鸡血藤片:用于治疗风湿痹痛、肢体麻木。
- 复方鸡血藤膏:用于活血调经、舒筋活络。
- 鸡血藤茶:作为日常保健饮品,有助于改善血液循环。
这些产品在各大药店和电商平台均有销售,使用时需根据说明书或医生建议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