桑白皮
(桑根白皮,白桑皮,桑皮,桑根皮)
甘,寒。归肺经。
泻肺平喘,利水消肿。用于肺热咳喘,面目浮肿,小便不利等症。
Mori Cortex
煎服,5~15克。
冬季采挖,洗净,刮去表面黄色粗皮,纵向剖开皮部,以木锤轻击,使皮部与本部分离,剥取皮部晒干。
生于丘陵、山坡、村旁、田野等处,多为人工栽培。分布于全国各地。
落叶灌木或乔木,高3--15m。树皮灰白色。有条状浅裂;根皮黄棕色或红黄色,纤维性强。单叶互生.叶柄长1--2.5厘米;叶片卵形或宽卵形,长5--20厘米,宽4--10厘米,先端锐尖或渐尖,基部圆形或近心形,边缘有粗锯齿或圆齿,有时有不规则的分裂,上面无毛,有光泽,下面脉上有短毛,腋间有毛;基出脉3条与细脉交织成网状,背面较明显;托叶披针形,早落。花单性。雌雄异株;雌、雄花序均排列成穗状柔荑花序,腋生;雌花序长1--2cn,被毛,总花梗长5--10毫米;雄花序长1--2.5厘米,下垂,略被细毛;雄花具花被片4枚。雄蕊4枚,中央有不育的雌蕊;雌花具花被片4枚,基部合生,柱头2裂。瘦果,多数密集成一卵圆形或长圆形的聚合果,长1--2.5厘米,初时绿色,成熟后变为肉质。黑紫色或红色。种子小。花期4--5月份,果期5--6月份。
桑白皮为桑科植物桑Morus alba L.的根皮。主产于安徽、河南、浙江、江苏、湖南等地。功效:泻肺平喘,利水消肿。用于肺热咳喘,面目浮肿,小便不利等症。
临床应用制护发素
桑白皮桑根煮沸,冷却,加乙醇,过滤,于滤液中加适量香精即成护发素。
治疗结膜炎
桑白皮9克,泽泻10克,玄参12克,麦冬10克,地骨皮,黄芬各9克,旋复花、甘草、菊花、桔梗各6克,获苍9克制成大枣饮合桑白皮汤,每日l剂,水煎服,治疗春季卡他性结膜炎有一定疗效,治愈率75.61%,有效率100%。
治疗呼吸道疾病
桑白皮汤由桑白皮、贝母、杏仁、黄莲、苏子、半夏、黄芩、山桅组成,用于治疗感冒、急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肺炎、支气管哮喘、甚至胸痹、咳血等病症。
治疗痔疮
桑白皮、黄芬、批把叶、苦参、桅子各 10克,金银花、茵陈各15克,白花蛇舌草25克,生甘草5克,制成桑白皮l号方,配合外搽颠倒散洗剂(取硫黄、生大黄各10克,研细末加石灰水 l00ml混合,用时振荡),每日3次,可治疗座疮,有效率为91%。
制造降压剂
桑根剥去根皮,热水浸泡,过滤,浓缩,得粉状物I;剥离的桑根皮蒸煮,酒精抽提,过滤,浓缩,得粉状物。将l和混合,即得降压剂。
制桑根酒
桑根风干,切碎,煮沸得浸泡液,其碎渣再加适量烧酒蒸煮,蒸煮渣用浸泡液浸泡,最后的浸泡液再加食用酒精和适量香精即成桑根酒。
简介桑白皮 Sangbaipi
桑皮扭曲呈槽筒,残留栓皮色黄棕,质韧纵裂露纤维,泻肺平喘消水肿,修复组织细胞,平复疤痕的功效。
本品为双子叶植物桑科Moraceae 桑Morus albaL. 的根皮。
加工炮制
〖采收加工〗
冬季采挖,洗净,刮去表面黄色粗皮,纵向剖开皮部,以木锤轻击,使皮部与本部分离,剥取皮部晒干。
春、秋季挖根,刮去黄色外皮,除去木部,取白色内皮晒干。
〖药材炮制〗
1桑白皮将原药除去杂质与残留粗皮,抢水洗净,晾或晒至八成干,润匀,切成0.6--1厘米顶头片,干燥。
2.炒桑白皮 取桑皮片,炒至微黄、略具焦斑。
3.蜜桑白皮取炼蜜,用适量开水稀释后,加入净桑白皮丝中,拌匀,闷润,文火妙至表面深黄色,不粘手时,取出,摊晾,凉透后及时收藏。桑白皮每100公斤,用炼蜜25公斤。
4.炙桑白皮取桑白皮丝片,用炼蜜(桑白皮100公斤,用炼蜜25公斤,适量开水稀释)拌匀,稍闷,以文火炒至金黄色不粘手时,取出摊凉。蜜炙后缓和寒泻之性,增强润肺止咳作用。
〖药材贮藏〗
置阴凉干燥处,防霉,防蛀;桑白皮片贮于防潮容器内;炒炙桑白皮不易久贮。
功效
性味归经:甘寒,入肺经。
功用:泻肺平喘,利水消肿。用于肺热咳喘,面目浮肿,小便不利等症。
处方名:桑白皮、 蜜炙桑白皮、桑皮、桑根白皮。
用法用量:煎服,5~15克。泻肺利水,平肝清火宜生用;肺虚咳嗽宜蜜炙用。
适用人群:肺寒无火及风寒咳嗽禁服。
《神农本草经》:味甘,寒。主治伤中,五劳,六极,羸瘦,崩中,脉绝,补虚,益气。叶:主除寒热,出汗。
《名医别录》:无毒。主去肺中水气,止唾血,热渴,水肿,腹满,胪胀,利水道,去寸白,可以缝金创。
《药性论》:使,平。能治肺气喘满,水气浮肿,主伤绝,利水道,消水气,虚劳客热头痛,内补不足。
《日华子本草》:温,调中,下气。消痰止渴,利大小肠,开胃,下食,杀腹藏虫,止霍乱吐泻。
《开宝本草》:味甘,寒,无毒,去肺中水气,止唾血,热渴,水肿,腹满胪胀,利水道,去寸白,可以缝金创。
《本草衍义》:治服金石发热渴,生精神,及小肠热,性微凉。
《药类法象》:气寒,味苦酸。
主伤中五劳六极羸瘦,补虚益气,除肺中水气,止唾血、热渴、消水肿,利水道。
《药性赋》:味甘,性寒,无毒。可升可降,阳中阴也。其用有二:益元气不足而补虚,泻肺气有余而止咳。
《汤液本草》:气寒,味苦、酸。甘而辛,甘厚辛薄,无毒。
入手太阴经。
《象》云:主伤中五劳羸瘦,补虚益气,除肺气,止唾血热渴,消水肿,利水道。
《心》云:甘以固元气,辛以泻肺气之有余。
《本草》云:治伤中,五劳六极,羸瘦,崩中脉绝,补虚益气。去肺中水气,唾血热渴,水肿,腹满胪胀,利水道,去寸白,可缝金疮。续断、麻子、桂心为之使,忌铁铅。
《本草衍义补遗》:气寒味苦酸,主伤中、五劳、羸瘦,补虚益气,除肺中水气,止呕血,消水肿,利水道,须炒而用之。
《本草纲目》:桑白皮专于利小水,乃实则泻其子也,故肺中有水气及肺火有余者,宜之。十剂云:燥可去湿,桑白皮,赤小豆之属是也。宋钱乙治肺气热盛,咳嗽而后面喘,面肿身热,泻白散主之。桑白皮、地骨皮,皆能泻火从小便去;甘草,泻火而缓中;粳米,清肺而养血,此乃泻肺诸方之准绳也。元医罗天益其泻肺中伏火而补正气,泻邪所以补正也。若肺虚而小便利者,不宜用之。
泻肺,利大小肠,降气散血。
《本草经疏》:桑根白皮得土金之气,故味甘气寒而无毒。东垣、海藏俱云兼辛。然甘厚辛薄,降多升少,阳中阴也。入手太阴经。甘以固元气而补不足,辛以泻肺邪之有余,故能止嗽也。凡肺中有水气及肺火有余者宜之。伤中者,中气伤也。五劳者,五脏劳伤也。六极者,六腑之中气极也。羸瘦者,肌肉脱也。崩者中,血脱也。脉绝者,气血两虚之至,故脉不来也。之数者,皆由阴不足则阳有余,阳有余则火盛而内热,火与元气不两立,火能消物,造化自然也。惟甘也可以补元气,惟寒也可以除内热,热除矣,元气生矣,则上来诸证自瘳。故《本经》终之以补虚益气焉。《别录》去肺中水气者,即《十剂》中云:燥可去湿,桑白皮之属是已。吐血热渴者,热伤肺,火炎迫血妄行,溢出上窍,而兼发热作渴也。其主水肿腹满胪胀者,即利水道,除湿补虚之功也。湿热盛则寸白生,消除湿热则虫自不能留也。缝金疮者,甘寒补益,宜于伤损也。
简误:肺虚无火,因寒袭之而发咳嗽者,勿服。
《本草蒙筌》:味甘而辛,甘厚辛薄。气寒。可升可降,阳中阴也。无毒。为使续断桂心,入手太阴肺脏。甘助元气,补劳怯虚羸。辛泻火邪。罗谦甫曰:桑白皮[1]泻肺,是泻肺中火邪,非泻肺气也,火去则气得安矣。止喘嗽唾血。利水消肿,解渴驱痰。刀刃伤作线缝,热鸡血涂即合。
《本草乘雅》:桑为蚕食,桑是蚕之天矣。蚕质作丝,丝是蚕之精矣。丝丝缕缕,如人身外之毛发,身内之经络,毛发广之须眉,经络广之肉腠,又深之广之,如经络为营血行之处,或经脉损而营血崩,或营血去而经脉涸,从脉生病,咸可以桑。
季夏取桑柘之火,桑当入脾,为脾之心药,以丝缕如脉,心主脉故也。丝发五音,皮坚似革,色白属金,亦可入肺,脾之肺药也。曲直仆伛,靡不怒生,得木全性,亦可入肝;脾之肝药也。精英在椹,色黑气寒,亦可入肾,脾之肾药也。虽入五藏,以脾为主,然非寄四藏于脾,四藏别有体用,此则脾藏中之四藏也。设因脾转属,为效甚速。盖伤中者,伤中央土,致五藏之劳兴极耳。羸瘦即肉极;崩中绝脉即脉极。桑司中央火,且丝缕专胜,故治肉脉之极,其功特著。补虚者,补脾土之虚;益气者,益中央之气。丝缕在叶,叶可通心以除寒热,汗乃心液故也。
《药性解》:味辛甘,性寒,无毒,入脾、肺二经。主伤中羸瘦、崩中脉绝、肺气有余、虚劳客热、瘀血停留、吐血热渴,止嗽消痰,开胃进食,利二便,消水肿,能杀寸白,可缝金疮。皮中白汁,涂唇燥及小儿口疮。桂心、麻子为使,忌见铅、铁。桑枝,疗手足拘挛、阴管作痛、眼眶作晕、气逆咳嗽、肿毒风痒。桑椹,开关窍,利血脉,安神魂,黑须发,明耳目。桑寄生,主除腰痛,去风湿,健筋骨,充肌肤,愈金疮,益血脉,长须发,坚齿牙,安胎气,下乳汁,止崩漏。折其茎,深黄色者真。
按:桑皮辛则走西方而泻肺金,甘则归中央而利脾土,然肺气虚;脾气弱者,不宜用之,恐润利之品,能走真元耳。枝本四发,有发散之义。椹为桑英,有裨益之功。而寄生独产于海外,盖以地暖不蚕,桑木无采捋之苦,得气最厚,生意浓密,叶上在生出,何曾有所为节间可容树子也。此说本自丹溪,最为近理。《图经》诸书,胥失之也。难得其真,误服杀人,用者谨之。
《药鉴》:气寒,味苦酸,无毒,可升可降,阳中阴也。酸苦能补虚,故主伤中五劳羸瘦,补虚益气也。气寒能利水,故主除肺中水气,止唾血,消水肿,利水道也。蜜炙用之,又主理肺气而止咳嗽。与阿胶同用,又能治血嗽。盖阿胶补血,所忌者在敛肺耳,今得此剂以泻之,则血得补而不患其为敛也。桑白皮乃监制阿胶之妙剂也,用之者,其可少乎?
《景岳全书》:味甘微辛微苦,气寒。气味俱薄,升中有降,阳中有阴。入手太阴肺脏。气寒味辛,故泻肺火;以其味甘,故缓而不峻。止喘嗽唾血,亦解渴消痰,除虚劳客热头痛。水出高原,故清肺亦能利水。去寸白,杀腹脏诸虫。研汁治小儿天吊惊痫客寸白,杀腹脏诸虫。研汁治小儿天吊惊痫客忤,及傅鹅口疮,大效。作线可缝金疮。既泻肺实,又云补气,则未必然。
《本草备要》:泻肺行水,《十剂》作燥,以其行水。
甘辛而寒。泻肺水,罗谦甫曰:是泻肺中火邪,非泻肺气也。火与元气不两立,火去则气得安矣。故《本经》又云益气。东垣曰:甘固元气之不足而补虚,辛泻肺气有余而止嗽。然性不纯良,不宜多用。钱乙泻白散;桑皮、地骨各一两,甘草五钱,每服二钱,入粳米百粒煎。时珍曰:桑皮、地骨,皆能泻火从小便出,甘草泻火缓中,粳米清肺养血,乃泻肺诸方之准绳也。一妇鼻久不闻香臭,后因他疾,缪仲醇为处方,每服桑皮至七八钱,服久而鼻塞忽通。利二便,散瘀血,下气行水,止嗽清痰。《发明》曰:肺中有水,则生痰而作嗽,除水气正所以泻火邪,实则泻其子也。火退气宁,则补益在其中矣。《十剂》曰:燥可去湿,桑白皮、赤小豆之类是也。治肺热喘满,唾血热渴,水肿胪胀。肺气虚及风寒作嗽者慎用。为线可缝金疮,刮去外皮,耳白用。如恐其泻气,用蜜炙之。续断、桂心为使。忌铁。桑乃箕星之精,其木利关节,养津液,行水《录验方》:枝皮细锉,酿酒服良。祛风。桑枝一升,细锉炒香,不三升熬至二升,一日服尽,名桑枝煎,治风气脚气口渴。其火拔引毒气,祛风寒湿痹。凡痈疽不起,瘀肉不腐,瘰疬流注,臁顽恶疮不愈,用桑木片扎成小把,燃火吹息,灸患处。内服补托药良。
药理作用
桑白皮经石油醚、乙醇、乙醚、醋酸酐、水、乙酸乙酯等反复处理,所得黄色粉末,给小鼠静脉注射的 半数致死量为 32.7mg/kg。而正丁醇提取物或水提取物给小鼠灌胃或腹腔注射10g/kg,或静脉注射 5g/kg 均未引起死亡。醇提取物无论是1次大量或多次小量给药,对实验动物均未表现不良影响,似可认为该药毒性较小。
桑白皮的药用,在古书中已有记载。甘寒,入肺经。具有利水消肿,修复疤痕之功效,《名医别录》:利水道,去寸白,可以缝金创。《别 录》载:“去肺中水气,唾血,热渴,水肿,腹满肿胀,利水道,可以缝金疮”。《本草钩元》载: “利水用生,咳嗽蜜炙或炒”。《本草备要》载:“如恐其泻气,用蜜炙之”。《得配本草》 :“疏散风热用生,入补肺药蜜水炒拌”。《本草图经》载:“桑皮汁主小儿口疮、敷之,涂金刃所伤燥痛,更剥得桑皮裹之,令汁得入疮中”。
降血糖作用
继70年代从桑白皮分离出moranoline,并证实它有降血糖作用之后,又有人从桑白茂分离出降血糖物质moran A,它是一种糖蛋白,分子量约7.5x10',蛋白部分占57.4%。实验证实moran A对四氧嘧啶诱发的高血糖小鼠有剂量依赖的降血糖效果,若以高血糖组的相对血糖水平为100%,分别给予lnor;lnA3、10、30m/kg,7h后血糖水平分别降为61%、 38%、34%,24h后分别为77%、66%、49%。腾德义等研究发现,复方桑白皮浓缩液大(30红kg)、中(15g/kg)剂量组对四氧嘧啶所致小鼠糖尿病有明显降糖作用,对葡萄糖性高血糖有一定降糖作用。
利尿作用
佐膝昭彦等研究了桑白皮煎剂灌胃兔,桑白皮水提物或正丁醇提取物对大鼠灌胃或腹腔注射。均有利尿作用,尿量及钠、钟离子和氯化物排出量均有增加。孙静云等研究认为,东茛菪内酯为桑白皮利尿的有效成分"张文娟等比较了桑白皮去粗皮前后利尿作用及毒性的大小,研究表明,8.4/kg桑白皮未除粗皮、除粗皮水煎剂均能显著增加兔子的尿量,桑白皮去粗皮前后对利尿作用无明显影响,除粗皮的毒性大于未除粗皮者。
抗艾滋病病毒作用
体外试验表明,艾滋病的病原体HIV是借助外膜糖蛋白(gp120)附着于T辅助细胞的 CD4细胞受体上,通过细胞融合形成合胞体启动感染环的。由于桑白皮的有效成分1一脱氧野尻霉素是o一葡糖甘酶的抑制剂,可干扰gpl2ON一侧链多聚糖结构的合成,从而阻断 gp2O一CD4之间的结合,减少或阻止合胞体形成,减弱HIV的感染力。体外实验还证明,1一脱氧野尻霉素2.Ommol/L时,HIV对C8166细胞株的感染力可由10。降至10以下。罗士德等认为桑白皮中的黄酮momrusin,kuwanon H和morusin4-glucoside也具有一定的抗HlV活性。
降血压作用
1983年,日本福富首先用桑白皮提取物对兔进行降血压实验。随后,Nomura等指出。桑白皮降压成分为kuwanonG、H,sanggenon C、D,桑呋喃C、F、G。这些成分的降压机理可能与抑制cAMP磷酸二酯酶活性有关。1995年,日本佐藤等使用原发性高血压大鼠自由摄食混有桑叶的饲料12-18周,亦发现其有降低舒张压的作用。
抗菌作用
桑皮根素AuwanonC、J、L和sanggenon A、B、C、D对金葡菌和枯草杆菌有抗菌活性, kuwanon J、L和sanggenon A、B、C对类链球菌及桑皮根素,kuwanon C、L、A对耻垢分支杆菌各有抗菌活性。桑皮根素、kuwanonC和sa"8 genonA、C对革兰氏阴性菌和真菌(除稻梨孢外)无效或只有极弱的活性。
药方选录
1.治小儿肺盛 气急喘嗽:地骨皮、桑白皮(炒)各50克甘草(炙)5克.锉散 入粳米一撮水二小盏 煎七分.食前服.(《小儿药证直诀》泻白散)
2.治水饮停肺胀满喘急:桑根白皮10克 麻黄、桂枝各7.5克 杏仁十四粒(去皮) 细辛、干姜各7.5克.水煎服.(《本草汇言》)
3.治肺气喘急坐卧不安:桑根白皮锉 甜葶苈隔纸炒.上二味等分粗捣筛.每服15克 水一盏煎至六分 去滓食后温服 微利为度.(《圣济总录》泻肺汤)
4.治水肿通身皆肿:桑根白皮(炙黄色锉)250克吴茱萸(水浸一宿炒干)100克 甘草(炙)50克.上三味口父咀如麻豆.每服五钱匕用水二盏生姜一枣大(切) 饴糖半匙煎至二盏 去滓.温服日再.(《圣济总录》桑白皮汤)
5.治咳嗽甚者 或有吐血殷鲜:桑根白皮一斤(米泔浸三宿净刮上黄皮 锉细)入糯米200克(焙干) 一处捣为末.每服米饮调下50克.(《经验方》)
6.治腰脚疼痛筋脉挛急 不得屈伸坐卧皆难:桑根白皮50克(锉)酸枣仁50克(微炒)薏苡仁50克.上件药捣筛为散.每服20克 以水一中盏煎至六分 去滓每于食前温服.(《圣惠方》桑根白皮散)
专家解读
桑白皮,学名Morus alba L.,是桑科植物桑的干燥根皮。自古以来,桑白皮在中医药领域中被广泛应用,具有多种药用价值。
【功效】 桑白皮的主要功效包括清热泻火、利水消肿、止咳平喘。常用于治疗以下症状:
【禁忌】 在使用桑白皮时,需要注意以下禁忌事项:
- 脾胃虚寒者慎用:桑白皮性寒,脾胃虚寒者服用可能导致胃肠不适。
- 孕妇慎用:孕妇在使用前应咨询专业医师,避免对胎儿造成不良影响。
- 不宜过量:过量使用可能导致腹泻等副作用。
【配伍】 桑白皮常与其他药材配伍使用,以增强疗效:
【现代研究】 现代科学研究对桑白皮的药理作用进行了深入探讨,发现其含有多种有效成分,如黄酮类、多糖类等。研究结果表明:
【特效】 桑白皮在治疗高血压方面具有一定的特效。临床试验表明,桑白皮提取物能有效降低血压,且副作用较小,适合长期服用。
【上市产品】 市场上已有多种以桑白皮为主要成分的保健品和药品,例如:
- 桑白皮降压茶:以桑白皮为主要成分,辅以其他草本植物,用于辅助降血压。
- 桑白皮颗粒:便于服用的颗粒剂型,主要用于清热止咳。
- 复方桑白皮片:结合多种药材,用于治疗肺热咳嗽、水肿等症状。
桑白皮作为一种传统中药材,在现代医药领域仍展现出广泛的药用价值和潜力。使用时需遵循医嘱,注意禁忌,以确保安全和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