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草园
当前位置:百草堂 > 药材大全 > 未分类 > 桑枝
桑枝

桑枝

(桑条)

拼音SangZhi
性味

微苦,平。归肝经。

主治

祛风湿,利关节。用于肩臂、关节酸痛麻木。风寒湿痹,四肢拘挛,脚气浮肿,肌体风痒。

拉丁学名

Mori Ramulus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15~30g。外用:适量,煎水熏洗。

采集加工

春末夏初采收,去叶,晒干,或趁鲜切片,晒干。

生长环境

生于丘陵、山坡、村旁、田野等处,多为人工栽培。

识别特征

落叶灌木或小乔木,高3-15m。树皮灰白色,有条状浅裂;根皮黄棕色或红黄色,纤维性强。单叶互生;叶柄长l-2.5cm;叶片卵形或宽卵形,长5-20cm,宽4-10cm,先端锐尖或渐尖,基部圆形或近心形,边缘有粗锯齿或圆齿,有时有不规则的分裂,上面无毛,有光泽,下面脉上有短毛,腋间有毛,基出脉3条与细脉交织成网状,背面较明显;托叶披针形,早落。花单性,雌雄异株;雌、雄花序均排列成穗状葇荑花序,腋生;雌花序长l-2cm,被毛,总花梗长5-10mm;雄花序长1-2.5cm,下垂,略被细毛;雄花具花被片4,雄蕊4,中央有不育的雌蕊;雌花具花被片4,基部合生,柱头2裂。瘦果,多数密集成一卵圆形或长圆形的聚合果,长l-2.5cm,初时绿色,成熟后变肉质、黑紫色或红色。种子小。花期4-5月,果期5-6月。

本品呈长圆柱形,少有分枝,长短不一,直径0.5~1.5cm。表面灰黄色或黄褐色,有多数黄褐色点状皮孔及细纵纹,并有灰白色略呈半圆形的叶痕和黄棕色的腋芽。质坚韧,不易折断,断面纤维性。切片厚0.2~O.5cm,皮部较薄,木部黄白色,射线放射状,髓部白色或黄白色。气微,味淡。

  【出处】 《本草图经》

  【拼音名】 Sānɡ Zhī

  【别名】 桑条(《本草图经》)。

  【来源】 为桑科植物桑的嫩枝。春末夏初采收,去叶,略晒,趁新鲜时切成长30~60厘米的段或斜片,晒干。

  【生境分布】 全国大部分地区均产;主产江苏、浙扛、安徽、湖南、河北、四川等地。

  【性状】 干燥的嫩枝呈长圆柱形,长短不一,直径0.5~1厘米。外表灰黄色或灰褐色,有多数淡褐色小点状皮孔及细纵纹,并可见灰白色半月形的叶痕和棕黄色的叶芽。质坚韧,有弹性,较难折断,断面黄白色,纤维性。斜片呈椭圆形,长约2毫米。切面皮部较薄,木部黄白色,射纹细密,中心有细小而绵软的髓。有青草气,味淡略粘。以质嫩、断面黄白色者为佳。

  【化学成份】 桑枝含鞣质,游离的蔗糖、果糖、水苏糖、葡萄糖、麦芽糖、棉子糖、阿拉伯糖、木糖。茎含黄酮成分桑素、桑色烯、环桑素、环桑色烯。木材含桑色素、柘树宁、桑酮、四羟基芪、二氢桑色素、二氢山柰酚。

  【炮制】 桑枝:拣去杂质,洗净,用水浸泡,润透后,切段,晒干。炒桑枝:取净桑枝段,置锅内用文火炒至淡黄色,放凉。另法加麸皮拌炒成深黄色,筛去麸皮,放凉。(每桑枝段100斤,用麸皮20斤)酒桑枝:取桑枝段用酒喷匀,置锅内炒至微黄色,放凉。(每桑枝段100斤,用酒15斤)

  【性味】 苦,平。

  ①《本草图经》:"平。"

  ②《纲目》:"苦,平。"

  ③《医林纂要》:"甘辛,平。"

  ④《本草再新》:"味清苦,微寒,无毒。""桑头:味苦,性寒,无毒。"

  【归经】 入肝经。

  ①《得配本草》:"入手太阴经。’

  ②《本草再新》:"入肺、肾二经。"

  ③《本草撮要》:"入手、足太阴经。"

  【功能主治】 祛风湿,利关节,行水气。治风寒湿痹,四肢拘挛,脚气浮肿,肌体风痒。

  ①《本草图经》:"疗遍体风痒干燥,脚气风气,四肢拘挛,上气,眼晕,肺气嗽,消食;利小便,兼疗口干。"

  ②《本草蒙筌》:"利喘嗽逆气,消焮肿毒。"

  ③《本草汇言》:"去风气挛痛。"

  ④《本草备要》:"利关节,养津液,行水祛风。"

  ⑤《玉楸药解》:"治中风歪斜,咳嗽。"

  ⑥《本草再新》:"壮肺气,燥湿,滋肾水,通经,止咳除烦,消肿止痛。"

  ⑦《岭南采药录》:"去骨节风疾,治老年鹤膝风。"

  ⑧《现代实用中药》:"嫩枝及叶熬膏服,治高血压,手足麻木。"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1~2两;或熬膏。外用:煎水熏洗。

  【附方】 ①治臂痛:桑枝一小升。细切,炒香,以水三大升,煎取二升,一日服尽,无时。(《本事方》)

  ②治水气脚气:桑条二两。炒香,以水一升,煎二合,每日空心服之。(《圣济总录》)

  ③治高血压:桑枝、桑叶茺蔚子各五钱。加水1000毫升,煎成600毫升。睡前洗脚30~40分钟,洗完睡觉。(辽宁《中草药新医疗法展览会资料选编》双桑降压汤)

  ④治紫癜风:桑枝十斤(锉),益母草三斤(锉)。上药,以水五斗,慢火煎至五升,滤去渣,入小铛内,熬为膏。每夜卧时,用温酒调服半合。(《圣惠方》桑枝煎)

  【各家论述】 《本草撮要》:"桑枝,功专去风湿拘挛,得桂枝治肩臂痹痛;得槐枝、柳枝、桃枝洗遍身痒。"

  【摘录】 《*辞典》

专家解读

桑枝

【功效】 桑枝是桑树的嫩枝,具有祛风湿、利关节、行水气的功效。主要用于治疗风湿痹痛、四肢拘挛、脚气浮肿等症状。桑枝性平,味苦,归肝经,能够疏通经络,缓解肌肉疼痛,对于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等疾病有一定的缓解作用。

【禁忌】

  1. 孕妇慎用:桑枝具有一定的活血作用,孕妇使用需谨慎,以免影响胎儿。
  2. 体质虚弱者慎用:体质虚弱、气血不足的人应慎用,以免加重身体负担。
  3. 过敏体质者:对桑枝或其成分过敏的人应避免使用。

【配伍】

  1. 独活配伍:用于治疗风湿痹痛,增强祛风除湿的效果。
  2. 秦艽配伍:用于治疗四肢拘挛,缓解肌肉痉挛。
  3. 防己配伍:用于治疗脚气浮肿,利水消肿。
  4. 桂枝配伍:用于温经通络,治疗寒湿痹痛。

【现代研究】 现代科学研究显示,桑枝含有多种有效成分,如黄酮类、多糖类、挥发油等。这些成分具有抗炎、镇痛、抗氧化等作用。研究表明,桑枝提取物能够显著抑制炎症反应,减轻关节肿胀,对风湿性关节炎的治疗有积极效果。此外,桑枝多糖还具有调节免疫、抗疲劳等作用。

【特效】 桑枝在治疗风湿性关节炎和类风湿性关节炎方面具有一定的特效。其抗炎镇痛作用能够有效缓解关节疼痛和肿胀,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上市产品】 市场上常见的桑枝相关产品包括:

  1. 桑枝颗粒:主要用于治疗风湿痹痛,方便服用。
  2. 桑枝茶:用于日常保健,具有祛风湿、利关节的功效。
  3. 复方桑枝膏:外用膏剂,用于缓解肌肉疼痛和关节不适。
  4. 桑枝注射液:用于临床治疗风湿性疾病,效果显著。

这些产品在药店和网上均有销售,使用时需根据具体说明和医嘱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