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草园
当前位置:百草堂 > 药材大全 > 根茎类 > 三七
三七

三七

(山漆,血参,人参三七,佛手山漆,参三七,田漆,田三七,田七,滇三七,铜皮铁骨、盘龙七、金不换)

拼音SanQi
性味

甘、微苦,温。归肝、胃经。

主治

散瘀止血,消肿定痛。用于咯血,吐血,衄血,便血崩漏,外伤出血,胸腹剌痛,跌扑肿痛;症瘕;血瘀经闭;痛经;产后瘀阴腹痛;疮肿痛

拉丁学名

Notoginseng Radix Et Rhizoma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3-9g;研末,1-3g;或入丸、散。外用:适理,磨汁涂;或研末调敷。

采集加工

一般种植4年收获,8-9月收获的称“春七”,质量好,产量高,11月收获的称“冬七”,质量差,产是低。挖起的块根,洗净泥土,按大小放置,日晒或火烘(36-38℃)2-3d,约六成干时,将支根,须根,根茎分别剪下,再分别进行日晒或火烘2-3d,进行揉搓或放入转筒中滚动,使其互相摩擦,拿出再晒或烘,反复4-5次,最后1次可加些龙须草或青小豆,直至块根光滑圆整,干透即得。

生长环境

野生于山坡丛林下,今多栽培于海拔800-1000m的山脚斜披、土丘缓坡上或人工荫棚下。宜在疏松红壤或棕红壤、微酸性土壤栽种,忌连作。喜温暖而阴荫湿的环境,怕严寒和酷暑,也畏多水。年平均气温16.0-19.3℃为宜。生长期间若气温持续3-5天,在30℃以上,植株易发病。栽培地宜选东坡,坡度5°-15°为宜。在低洼地种植易发生根腐病。  分布于江西、湖北、广东、广西、四川、云南等地。野生者已少见,多为栽培。

识别特征

多年生草本,高达30-60cm。根茎短,具有老茎残留痕迹;根粗壮肉质,倒圆锥形或短圆柱形,长约2-5cm,直径约1-3cm,有数条支根,外皮黄绿色至棕黄色。茎直立,近于圆柱形;光滑无毛,绿色或带多数紫色细纵条纹。掌伏复叶,3-4枚轮生于茎端;叶柄细长,表面无毛;小叶3-7枚;小叶片椭圆形至长圆状倒卵形,长约5-14cm,宽2-5cm,中央数片较大,最下2片最小,先端长尖,基部近圆形或两侧不相称,边缘有细锯齿,齿端偶具小刺毛,表面沿脉有细刺毛,有时两面均近于无毛;具小叶柄。总花梗从茎端叶柄中央抽出,直立,长20-30cm;伞形花序单独顶生,直径约3cm;花多数,两性,有时单性花和两性花共存;小花梗细短,基部具有鳞片状苞片;花萼绿色,先端通常5齿裂;花瓣5,长圆状卵形,先端尖,黄绿色;雄蕊5,花药椭圆形,药背着生,内向纵裂,花丝线形;雌蕊1,子房下位,2室,花住2枚,基部合生,花盘平坦或微凹。核果浆果状,近于肾形,长约6-9mm;嫩时绿色。熟时红色,种子1-3颗,球形,种皮白色。花期6-8月。果期8-10月。

主根呈类圆锥形或圆柱形,长1~6cm,直径1~4cm。表面灰褐色或灰黄色,有断续的纵皱纹和支根痕。顶端有茎痕,周围有瘤状突起。体重,质坚实,断面灰绿色、黄绿色或灰白色,木部微呈放射状排列。气微,味苦回甜。 筋条呈圆柱形或圆锥形,长2~6cm,上端直径约0.8cm,下端直径约0.3cm。 剪口呈不规则的皱缩块状或条状,表面有数个明显的茎痕及环纹,断面中心灰绿色或白色,边缘深绿色或灰色。

  【出处】 《纲目》

  【拼音名】 Sān Qī

  【别名】 山漆、金不换(《纲目》),血参(《医林纂要》),参三七(《本草便读》),田三七、田漆(《伪药条辨》),田七(《岭南采药录》)。

  【来源】 为五茄科植物人参三七的根。夏末、秋初开花前、或冬季种子成熟后采收。选生3~7年以上者,挖取根部,去净泥土,剪除细根及茎基,晒至半干,反复搓揉,然后晒干。再置容器内,加入蜡块,反复振荡,使表面光亮呈棕黑色。本品以夏、秋采者,充实饱满,品质较佳,称为"春七";冬采者,形瘦皱缩,质量较差,称为"冬七"。其剪下的粗支根,称为"筋条";较细者为"剪口三七";最细者为"绒根"。

  【原形态】 多年生草本,高达30~60厘米。根茎短,具有老茎残留痕迹;根粗壮肉质,倒圆锥形或短圆柱形,长约2~5厘米,直径约1~3厘米,有数条支根,外皮黄绿色至棕黄色。茎直立,近于圆柱形;光滑无毛,绿色或带多数紫色细纵条纹。掌状复叶,3~4枚轮生于茎端;叶柄细长,表面无毛;小叶3~7枚;小叶片椭圆形至长圆状倒卵形,长约5~14厘米,宽2~5厘米,中央数片较大,最下2片最小,先端长尖,基部近圆形或两侧不相称,边缘有细锯齿,齿端偶具小刺毛,表面沿脉有细刺毛,有时两面均近于无毛;具小叶柄。总花梗从茎端叶柄中央抽出,直立,长20~30厘米;伞形花序单独顶生,直径约3厘米;花多数,两性,有时单性花和两性花共存;小花梗细短,基部具有鳞片状苞片;花萼绿色,先端通常5齿裂;花瓣5,长圆状卵形,先端尖,黄绿色;雄蕊5,花药椭圆形,药背着生,内向纵裂,花丝线形;雌蕊1,子房下位,2室,花柱2枚,基部合生,花盘平坦或微凹。核果浆果状,近于肾形,长约6~9毫米;嫩时绿色.熟时红色。种子1~3颗,球形,种皮白色。花期6~8月。果期8~10月。

  本植物的叶(三七叶)、花(三七花)亦供药用,另详专条。

  【生境分布】 栽培或野生于山坡林阴下。主要栽培于云南、广西;四川、湖北、江西等地有野生。主产云南、广西等地。

  【性状】 干燥的根,呈不规则类圆柱形或纺锤形,长约3~5厘米,直径约0.3~3厘米,顶端有根茎残基。外表灰黄色或棕黑色,有光泽,具断续的纵皱纹,及横向隆起之皮孔,并有支根的断痕。质坚实,不易折断,断面木部与皮部常分离,皮部黄色、灰色或棕黑色,本部角质光滑,有放射状纹理。气微,味先苦而后微甜。以个大坚实、体重皮细、断面棕黑色、无裂痕者为佳。

  "筋条"、"剪口"及"绒根"大多不饱满而有较多的纵皱,并带有灰黄色的栓皮。易折断,断面颗粒状或角质状。

  【炮制】 拣尽杂质,捣碎,研末或润透切片晒干。三七粉 取三七,洗净,干燥,碾细粉。

  【性味】 甘微苦,温。

  ①《纲目》:"甘微苦,温,无毒。"

  ②《本草汇言》:"味甘微苦,性平,无毒。"

  【归经】 入肝、胃、大肠经。

  ①《本草汇言》:"入阳明、厥阴经。"

  ②《本草求真》:"入肝、胃,兼入心、大肠。"

  ③《本草再新》:"入肺、肾二经。"

  【功能主治】 止血,散瘀,消肿,定痛。治吐血,咳血,衄血,便血,血痢,崩漏,症瘕,产后血晕,恶露不下,跌扑瘀血,外伤出血,肿疼痛。

  ①《纲目》:"止血,散血,定痛。金刃箭伤,跌扑杖疮,血出不止者,嚼烂涂,或为末掺之,其血即止。亦主吐血,衄血,下血,血痢,崩中,经水不止,产后恶血不下,血运,血痛,赤目,痈肿,虎咬,蛇伤诸病。"

  ②《玉揪药解》:"和营止血,通脉行瘀,行瘀血而敛新血。凡产后、经期、跌打、痈肿,一切瘀血皆破;凡吐衄、崩漏、刀伤、箭射,一切新血皆止。"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1.5~3钱;研末,0.5~1钱。外用:磨汁涂、研末撒或调敷。

  【注意】 孕妇忌服。

  ①《本草从新》:"能损新血,无瘀者勿用。"

  ②《得配本草》:"血虚吐衄,血热妄行者禁用。"

  【贮藏】 置阴凉干燥处,防蛀。

  【附方】 ①治吐血,衄血:山漆一钱,自嚼,米汤送下。(《濒湖集简方》)

  ②治吐血:蛋一枚,打开,和三七末一钱,汁一小杯,陈酒半小杯,隔汤炖熟食之。(《同寿录》)

  ③治咳血,兼治吐衄,理瘀血及二便下血:花蕊石三钱(煅存性),三七二钱,血余一钱(煅存性)。共研细末。分两次,开水送服。(《医学衷中参西录》化血丹)

  ④治亦痢血痢:三七三钱,研末,米泔水调服。

  ⑤治大肠下血:三七研末,同淡白酒调一、二钱服。加五分入四物汤亦可。

  ⑥治产后血多:三七研末,米汤服一钱。

  ⑦治赤眼,十分重者:三七根磨汁涂四围。(④方以下出《濒湖集简方》)

  ⑧治刀伤,收口:好龙骨、象皮、血竭、人参三七、乳香没药降香末各等分。为末,温酒下。或掺上。(《纲目拾遗》七宝散)

  ⑨止血:人参三七、白蜡、乳香、降香、血竭、五倍、牡蛎各等分。不经火,为末。敷之。(《回生集》军门止血方)

  ⑩治无名痈肿,疼痛不止:山漆磨米调涂。已破者,研末干涂。(《纲目》)

  ⑾吐血、务血不止。用三七一钱,口嚼烂,米汤送下。

  ⑿赤痢血痢。用三七三钱,研细,淘米水调服。

  ⒀大肠下血。用三七研细,淡白酒调一至二钱服。三服可愈。

  ⒁妇女血崩。治法同上。

  ⒂重度赤眼。用三七根磨汁,涂眼睛周围,很见效。

  ⒃无名痈肿,疼痛不止。用三七根磨米调涂;如痈已破,则用三七研细干涂。

  ⒄虎咬虫伤。用三七研细,每服三钱,米汤送下。另取三七嚼涂伤处。

  【临床应用】 ①治疗心绞痛

  每次口服o.45克,日服3次,重症加倍。16例以心绞痛为主诉的冠心病患者,经治疗除1例心绞痛合并急性心肌梗塞者用药数天无效而停药外,其余15例止痛疗效均满意。有4例原需长期服用复方硝酸甘油片者,服三七后即可停服;5例合并高血压病者,服药后血压缓慢下降;3例服药后心率转缓;4例心电图轻度好转。实验结果证明,三七有明显增加冠状动脉血流量的作用,使心肌耗氧量减少;又有降低动脉压及略减心率的作用,使心脏工作量减低。上述作用,均有助于减轻心脏负担,缓和心肌需氧与供氧不足之间的矛盾,因而是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有利因素。又据少数病例观察,每日用三七粉1.8克,分3次食前服,连续1月,对降低血脂及胆甾醇有一定效果。服药期间未见明显副作用,有些病例服药后觉精力旺盛,临床症状亦有所减轻。经血常规检查,血象无明显变化,对血小板似有提高之作用。

  ②治疗咯血

  三七粉2~3分,日服2~3次,共治疗支气管扩张症、肺结核肺脓肿等病引起的咯血患者10例。咯血1次量为50~600毫升不等。服药后5天止血者1例,10~30天止血者6例,31~60天止血者3例。其中完全止血者8例,有2例于止血后1~2周又有少量咯血。此药对肺部疾患有止血、镇咳,祛痰及镇痛作用,服药后无1例产生副作用。

  ③治疗急性坏死性节段性小肠炎

  用三七研细末,每次3分,日服3次,开水送服。共治8例,治愈7例。一般服药后2日腹痛减轻,4~5日后肠蠕动恢复,7日左右肠梗阻解除,10日基本全愈。继续服药15天以巩固疗效。

  ④治疗眼出血

  应用1%三七液点眼,每日2~6次。或先用0.5%狄卡因点眼,再加少量2%普鲁卡因于1%三七液内,一同注入结膜下,每次0.1~0.3毫升,每日1次。观察12例外伤后或眼内手术后前房出血的患者,Ⅰ°出血患者(前房出血在3毫米以下)在1~2天内血液吸收;Ⅱ°出血患者(前房出血在3毫米以上,不超过瞳孔中间线)在3~4天内吸收;Ⅲ°出血患者(前房出血超过中间线一直到前房全积血)多在第6天左右被吸收。最严重的全前房出血患者,都在3~6天内吸收。应用上述溶液,不论点眼或结膜下注射,均无不良反应。

  【备注】 同属植物秀丽假人参(又名:竹节三七)。

  三七号称"金疮要药",人们把它比为"金不换",是外科、伤科的常用药物,我国著名的"云南白药"中即含有本品。人工栽培的三七,多种在田野,称为"田七"。

  三七的叶,也有止血消炎的作用。

  【摘录】 《*辞典》

  现代中药药理研究证实,三七具有药理功效如下

  (1)止血

  (2)抗血栓

  (3)促进造血

  (4)对心血管系统的作用

  (5)抗炎

  (6)保肝

  (7)抗肿瘤

  (8)镇痛

  具有良好的止血功效、显著的造血功能

  三七“味微甘而苦,颇似人参之味。”“凡杖扑伤损,瘀血淋漓者,随即嚼烂罨之即止,青肿者即消散。若受杖时,先服一、二钱,则血不冲心,杖后尤宜服之,产后服亦良。大抵此药气温,味甘微苦,及阳明、厥阴血分之药,故能治一切血病”。

  主要功效

  三七具有散瘀止血,消肿定痛之功效。主治咯血,吐血,衄血,便血,崩漏,外伤出血,胸腹刺痛,跌仆肿痛。《本草纲目》云:“三七止血,散血,定痛。”《玉楸药解》云:“三七和营止血,通脉行瘀,行瘀血而敛新血。”

  三七有“止血神药”之称,散瘀血,止血而不留瘀,对出血兼有瘀滞者更为适宜。三七具有较强的止血作用,对不同动物,不同给药途径,不同制剂,均显示明显止血作用。麻醉大灌胃三七粉后,颈动脉血体外凝血时间和凝血酶原时间缩短。如事先结扎门静脉,则止血作用消失,推测三七口服后,必需经肝脏代谢才能产生止血作用。三七注射液给家兔静脉注射,可缩短凝血时间,凝血酶原时间和凝血酶时间,同时增加血小板数,提高血小板的粘附性。三七注射液腹腔注射,或三七溶液灌胃,均能使小鼠出血时间和凝血时间缩短。三七止血活性成分为三七氨酸。利用尾静脉切断法测定出血时间,三七氨酸溶液给小鼠腹腔注射,能使出血时间缩短,并可增加血小板数。用高分子右旋糖酐与凝血活酶联合给家兔静脉注射,可引起家兔肺间质及肺泡内有不同程度的出血,同时又有小血管及毛细血管内小血栓形成,造成出血与瘀血并存的病理模型。该模型动物用三七注射液治疗后,肺出血显著减轻,血栓也显著减少,与三七止血而不留瘀的中药理论极其相符。

  三七具有活血散瘀功效,能抗血小板聚集,抗血栓形成。三七抗血栓形成作用环节包括了抗血小板聚集、抗凝血酶和促进纤维蛋白溶解过程。

  三七能提高血小板内cAMP的含量,减少血栓素A2的合成,抑制Ca++、5-HT等促血小板聚集的活性物质释放,发挥抗血小板聚集作用。有资料表明,家兔静脉注射或喂饲PNS每日200mg/kg,需连续20天才出现明显的抗血小板聚集作用,提示临床用三七治疗血栓性疾病起效较缓慢。

  三七“祛瘀生新”,现代研究证实三七具有补血作用。经60CO-γ射线照射小鼠,PNS腹腔连续注射6天,对多能造血干细胞的增殖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脾结节中,粒、红二系细胞有丝分裂活跃,脾脏重量增加。对环磷酰胺引起的小鼠白细胞减少,PNS也有促进恢复作用。在大鼠急性失血性贫血,三七注射液可显著促进红细胞、网织红细胞、血红蛋白的恢复。

  三七散瘀,消肿定痛,PNS及其他活性成分对心血管系统具有广泛的药理活性。对心脏的影响PNS给麻醉猫或大静脉注射,使左心室内压(LVP)、左心室内压最大上升速率(dp/dtmax)显著降低,达峰值所用时间(t-dp/dtmax)显著延长,心率减慢,外周血管总阻力及血压显著下降,但心输出量(CO)、心脏指数、心搏指数不下降或有增加。

  以上显示PNS具有降低心肌收缩力,减慢心率,扩张外用血管,降低外周阻力的作用。从PNS中去掉Rg1、Rb1,剩余的部分(RX)大鼠静脉注射,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与上述相似。PNS能拮抗 CaC12 引起的豚鼠离体心肌收缩力和收缩频率的增加,缩短动作电位平台期,表明具有钙通道阻滞作用。

  对血管血压的影响

  三七及PNS对犬、猫、家兔、自发性高血压大鼠等多种动物具有降血压作用,尤以降低舒张压作用明显。PNS对不同部位血管具有选择性扩张作用,对犬动脉,如胸主动脉、肺动脉扩张作用弱,而对肾动脉、肠系膜动脉、门静脉、下腔静脉等小动脉和静脉扩张作用强,并能显著降低冠脉阻力(CR),增加冠脉血流量(CBF)。PNS作用比单体强,Rbl的作用大于Rg1。三七扩血管、降血压作用主要与阻Ca++内流有关。PNS能特异性地阻断血管平滑肌上受体依赖性钙通道(ROC),减少Ca++的内流,也能明显减少去甲肾上腺素引起的Ca++内流。

  抗心肌缺血三七、三七总黄酮及三七绒根提取物能对抗脑垂体后叶素引起的家兔急性心肌缺血所致的T波升高。对实验性急性心肌梗死犬,三七注射液可显著减轻心电图ST段的偏移和病理性 Q波的出现。在家兔冠脉结扎致急性心肌缺血实验中,PNS于结扎前与再灌注5分钟静脉注射,可显著改善缺血ECG,缩小心肌梗死面积。对大鼠冠脉结扎后再灌注引起的心肌缺血,PNS能剂量依赖性地缩小梗死范围,抑制血清中磷酸肌酸激酶(CPK)的进一步升高。

  PNS抗心肌缺血作用机理为:①扩张冠脉,促进实验性心肌梗死区侧支循环的形成,增加冠脉血流量,改善心肌血氧供应; ②抑制心肌收缩力,减慢心率,降低外周血管阻力,降低心肌耗氧量; ③抗脂质过氧化,提高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力,减少丙二醛(MDA)的生成; ④提高耐缺氧能力,明显延长小鼠在常压缺氧条件下的存活时间。

  抗脑缺血

  抗心律失常

  PNS、PTS、PDS抗心律失常作用机理包括:

  降低自律性;减慢传导;延长动作电位时程(APD)和有效不应期(ERP),消除折返激动;阻滞慢钙通道,使慢内向电流(Isi)峰值显著降低。

  PTS 与乙胺碘呋酮的电生理特点相似,主要是通过延长APD及ERP,阻断早搏的冲动传导而抗心律失常。

  抗动脉粥样硬化 PNS腹腔注射8周,能显著抑制实验性动脉粥样硬化兔动脉内膜斑块的形成,其机制可能是PNS升高动脉壁前列腺素I2含量,降低血小板血栓素A2含量,从而纠正前列腺素I2-血栓素A2之间的失衡,稳定血管内环境。三七甲醇提取物对喂饲高胆固醇食物的雄性大鼠,能抑制β-脂蛋白、总脂、磷脂及游离脂肪酸的升高,且呈量效关系。

  PNS对组胺、醋酸、二甲苯、5-羟色胺,缓激肽等引起的毛细血管通透性升高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对蛋清、甲醛、右旋糖酐、5-羟色胺、角叉莱胶引起的大鼠足跖肿胀,巴豆油和二甲苯所致的小鼠耳肿胀均有显著的抑制作用。对大鼠棉球肉芽肿的形成也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抗炎的主要有效成分为皂苷,以人参二醇皂苷为主。

  抗炎作用与垂体-肾上腺系统有一定的关系,PNS能使大鼠肾上腺中维生素C含量下降,豚鼠腹腔注射 PNS,血浆中皮质类固醇浓度升高。但对摘除肾上腺的大鼠仍有明显的抗炎作用,说明PNS的抗炎作用不完全依赖于垂体-肾上腺系统。

  化妆品中的应用

  三七提取物在老鼠皮下注射中对足趾浮肿有抑制的作用,对和银子kb受体活化也有抑制作用,这是反映抗炎能力的一个指标,因此三七提取物据抗炎性,三七提取物对b-16黑色素细胞活性有促进作用,可增加黑色素的生成量,可用于黑发类制品。

  三七具有抗肝损伤作用。PNS可显著降低CCl4肝损伤小鼠血清ALT活性。甲醇提取物对CCl4、D一半乳糖胺引起的大鼠肝损伤,能显著降低大鼠血清中AST及乳酸脱氢酶(LDH)活性,使肝细胞变性坏死减轻。三七也具有抗肝纤维化作用,对二甲基亚硝胺中毒大鼠肝损伤,以三七粉治疗4周,使肝细胞变性坏死减轻,肝细胞间胶原纤维减少。对CCl4中毒肝纤维化大鼠,在给CCl4造型的同时,口服三七粉进行防治9周,可减轻肝脏脂肪变性、炎症细胞浸润、肝细胞变性坏死。减少成纤维细胞和胶原的增生。三七具有一定的利胆作用,三七注射液对a-异硫氰酸萘酯引起的家兔肝内阻塞性黄疸具有显著降低 血清胆红素,促进胆汁分泌作用。三七促进肝脏蛋白质合成,增加3H-TdR对受损肝脏DNA的掺入速率,增加3H-亮氨酸对肝脏蛋白质的掺入速率。

  人参皂苷Rh1对离体肝癌细胞有抑制作用。人参皂苷Rh可抑制小鼠黑色素瘤(B16)的生长,作用呈浓度依赖关系。三七皂苷在与刀豆蛋白(ConA)或植物血凝素(PHA)同时存在时,其诱导的小鼠脾细胞具有较强的抗瘤活性,可能是PNS增强了被激活的免疫细胞的杀伤能力。

  三七为治疗跌打损伤的常用药,有确切的镇痛作用。对小鼠扭体法、热板法及大鼠光辐射甩尾法等多种疼痛模型有镇痛作用。镇痛有效成分为人参二醇皂苷。

  保健功能

  1.扩张血管、降低血压,改善微循环,增加血流量,预防和治疗心脑组织缺血、缺氧症;

  2.促进蛋白质、核糖核酸(RNA)、脱氧核糖核酸(DNA)合成,强身健体;

  3.促进血液细胞新陈代谢,平衡调节血液细胞;

  4.双向调节中枢神经,提高脑力,增强学习和记忆能力;

  5.增强机体免疫功能,抗肿瘤;

  6.止血、活血化瘀;

  7.保肝、抗炎;

  8.延缓衰老;

  9.双向调节血糖、降低血脂、胆固醇、抑制动脉硬化

  适用人群

  1、心脑血管疾病患者。

  2、头昏眼花、剧烈头痛

  3、体质虚弱、、易疲劳、失眠、记忆力减退。

  4、脸色苍白、贫血、早衰。

  5、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出血 及慢性胃炎消化道出血

  6、支气管扩张、肺结核及肺脓肿等症。

  7、高血压、高血脂及贫血人群。

  8、各类血证患者(吐血、呕血、咳血、便血、尿血、淤血等)。

  9、体质虚弱、免疫力低下人群。

  10、妇女月经不调闭经痛经及产后恶露不停,小腹瘀滞疼痛等。

  11、生活节奏快的白领人士,保持心脑血管健康(生活节奏快 ,容易造成心、脑供血不足)。

  12、应酬多,经常饮酒的人士(三七可以促进受损肝中正常细胞的生长,亦可保护肝脏避免化学性的伤害,如酒精和四氯化碳)。

  13、脸上 长斑者。能有效祛除斑痕 如黄褐斑

  14、三七粉能有效抗衰老、美容护肤。

  其他功效

  镇静

  三七人参皂苷Rb1能显著减少小鼠的自发活动,使其安静;延长硫喷妥钠的睡眠时间,与戊巴比妥钠有协同作用;能对抗咖啡因、苯丙胺所引起的中枢兴奋作用。以上表明三七人参皂苷Rb1具有明显的中枢抑制作用。

  延缓衰老

  对免疫功能的影响

  三七影响免疫功能的主要成分是PNS和三七多糖。

  对代谢的影响

  其他作用

  三七对记忆获得障碍,记忆巩固障碍有一定改善作用。

  综上所述,与三七散瘀止血,消肿定痛功效相关的药理作用十分广泛,包括止血、抗血栓、促进造血、扩血管、降血压、抗心肌缺血、抗脑缺血、抗心律失常、抗动脉粥样硬化、抗炎、保肝、抗肿瘤、镇痛等作用,主要有效成分是PNS、PDS、PTS以及三七氨酸。

  经典药方

  治疗胃出血:三七粉末,每日服3次,每次数1.5 克,用温开水冲服。此法可治疗各种类型的胃出血。

  治疗冠心病:可用三七每日3次,每次1克,30天为一疗程。三七中所含的三七皂甙和黄酮类等有效成分,有明显的强心和扩张血管。增强冠状动脉血流量,降低动脉压,减少心肌耗氧量的作用。

  治疗心绞痛:三七粉末,每日2次,每次6克温开水冲服,效果颇佳。经此法治疗的有的原长期服用复方硝酸甘油片者,服用三七后即可停服;有的合并高血压者,服后血压缓缓下降,此法服用时间为15-30天。

  治疗高血脂:三七粉末,每日服3次,每日服0.6克,饭前用温开水冲服。一般1至2个月为1疗程。此法对冠心病、高血压、脑动脉硬化症伴有血脂及胆固醇增高患者有效,其总脂及胆固醇均有明显下降。

  去寻常:有人让13例青年寻常疣患者服用三七粉,每日3次,每次0.5-1克。 一般服用20-30天左右即痊愈,有效率达93%左右。

  治顽固性头痛:按规定剂量,开始时先服用三七片5片,此后每天相隔6小时服2次,可以止痛。三七治顽固性头痛机理主要是活血化瘀、疏经通络、祛风除湿。

  抗癌:三七能增强机体免疫系统防御功能。日本医学家给移植皮肤癌小白鼠食用从三七中提取的三七多糖A,结果治愈了小白鼠的皮肤癌。他们给患有肉瘤-180的小鼠食用三七多糖A,两星期后肿瘤缩小,5个星期后60%的小鼠肉瘤消失。他们认为,三七多糖A对人体子宫颈癌的抑制率高达90%。

  降低血清谷丙转氨酶:空腹服用三七粉,每日3次,每次1克,治疗肝胆疾患及原因不明的谷丙转氨酶增高,还可改善慢性肝炎的血浆蛋白。

  治吐血:鸡蛋一枚,打开,和三七末一钱,汁一小杯,陈酒半小杯,隔汤炖熟食之。(《同寿录》)

  治花柳毒淋,兼血淋者:药方:鲜小蓟根(一两,洗净锉细);上一味,用水煎三四沸,取清汤一大茶盅饮之,一日宜如此饮三次。若畏其性凉者,一次用六七钱亦可。

  临床:曾治一少年患此证,所便者血溺相杂,其血成丝、成块,间有脂膜,疼痛甚剧,且甚腥臭。屡次医治无效,授以此方,连服五日全愈。

  加减:如毒淋之兼血淋者,而与蛋子、三七、鲜小蓟根并用则效。小蓟于三鲜饮下曾言之。然彼则用治吐血,此则用治毒淋中之血淋,皆极效验,而其功用实犹不止此也。一十五六岁童子,项下起疙瘩数个,大如巨栗,皮色不变,发热作疼。知系阳证,俾浓煎鲜小蓟根汤,连连饮之,数日全消。盖其善消血中之热毒,又能化瘀开结,故有如此功效也。

  治产后血崩

  病症:产后血崩不止,口舌燥裂,不治之症也。然以大补药救之,往往有生者。予有奇方,名定崩救产汤。

  药方:人参一两,当归一两,黄芪一两,白术一两,三七根末三钱,水煎服。

  方解:此方亦补气血,不纯去止崩,而血自止,所以为妙。止三七根末乃止崩之味,然又是补药,同群共济,收功独神,血崩止而口舌燥裂亦愈也。倘惟图止崩,不去补虚,则血崩不止而死矣。

  治失血之症

  病症:失血之症,有从口鼻出者,有从九窍出者,有从手足皮毛之孔而出者,症似各异。吾有一方,可统治之,名收血汤。

  药方:熟地二两,生地一两,荆芥一钱,三七根末三钱,当归一两,黄芪一两,水煎服。

  方解:此方补血而不专补血,妙在兼补气也;止血而不专止血,妙在能引经也。血既归经,气又生血,自然火不沸腾,相安无事,何至有上中下之乱行哉。故无论各症用之而皆效也。

  《本草纲目新编》 “三七根,止血之神药也。无论上、中、下之血,凡有外越者,一味独用亦效,加入于补气补血药中则更神。盖此药得补而无沸腾之患,补红得此而有安静之休也。”

  《玉揪药解》 三七能“和营止血,通脉行瘀,行瘀血而剑新血。凡产后、经期、跌打、痈肿,一切瘀血皆破;凡吐衄、崩漏、刀伤、箭伤,一切新血皆止。”

  《本草汇言》 “三七味甘微苦,性平,无毒。”

  《本草求真》 “三七,世人仅知功能止血止痛。殊不知痛因血瘀而疼作,血因敷散而血止。三七气味苦温,能于血分化其血瘀。”

  《本草纲目拾遗》 “人参补气第一,三七补血第一,味同而功亦等,故称人参三七,为中药之最珍贵者。”

  《医学衷中参西录》 “三七,诸家多言性温,然单服其末数钱,未有觉温者。善化瘀血,又善止血妄行,为血衄要药。病愈后不至瘀血留于经络,证变虚劳(凡用药强止其血者,恒至血瘀经络成血痹虚劳)。兼治:便下血,女子血崩,痢病下血新红久不愈(宜与鸦胆子并用),肠中腐烂,浸成溃疡。所下之痢色紫腥臭,杂以脂膜,此乃膜烂欲穿(三七能腐化生新,是以治之)。为其善化瘀血,故又善治女子症瘕,月事不通,化瘀血而不伤新血,允为理血妙品。外用善治金疮,以其末敷伤口,立能血止痛愈。若跌打损伤,内连脏腑经络作疼痛者,敷之可消(当与大黄末等分,醋调敷)。”又云:“凡疮之毒在于骨者,皆可用三七托之外出也。”

专家解读

三七

【功效】 三七,又称田七,是一种常用的中药材,具有多种功效。其主要功效包括:

  1. 止血:三七具有显著的止血作用,常用于治疗各种出血症状,如吐血、便血、外伤出血等。
  2. 活血化瘀:三七能促进血液循环,消除瘀血,适用于治疗跌打损伤、瘀血肿痛等。
  3. 补血:三七有助于改善血虚症状,常用于调理身体虚弱、面色苍白等。
  4. 抗炎:三七具有一定的抗炎作用,可用于缓解炎症引起的疼痛和肿胀。
  5. 抗氧化:三七富含多种抗氧化成分,有助于延缓衰老,提升免疫力。

【禁忌】 在使用三七时,需要注意以下禁忌事项:

  1. 孕妇禁用:三七具有活血作用,孕妇使用可能导致流产
  2. 月经期慎用:女性在月经期间应慎用三七,以免加重出血。
  3. 过敏体质:对三七过敏者应避免使用。
  4. 过量使用:过量使用三七可能导致不良反应,如头晕、恶心等。

【配伍】 三七常与其他药材配伍使用,以增强疗效:

  1. 当归配伍:用于补血活血,调理月经不调
  2. 丹参配伍:用于治疗心血管疾病,如冠心病心绞痛
  3. 黄芪配伍:用于提升免疫力,调理身体虚弱。
  4. 川芎配伍:用于治疗头痛、风湿痛等。

【现代研究】 现代科学研究证实,三七含有多种有效成分,如三七皂苷、黄酮类化合物等。研究表明:

  1. 心血管保护:三七能扩张血管,降低血压,改善心肌供血。
  2. 抗血栓:三七具有抗血小板聚集作用,有助于预防血栓形成。
  3. 抗肿瘤:三七提取物对某些肿瘤细胞具有抑制作用。
  4. 神经保护:三七有助于保护神经系统,改善记忆力。

【特效】 三七在治疗以下特定疾病方面具有显著特效:

  1. 心血管疾病:如冠心病、心绞痛、高血压等。
  2. 跌打损伤:三七的活血化瘀作用对跌打损伤有良好疗效。
  3. 出血性疾病:如吐血、便血、外伤出血等。

【上市产品】 市场上常见的三七相关产品包括:

  1. 三七粉:便于服用,常用于日常保健和疾病治疗。
  2. 三七胶囊:便于携带和服用,适用于长期调理。
  3. 三七片:便于吞咽,适用于快速缓解症状。
  4. 三七口服液:吸收快,适用于需要快速见效的情况。

这些产品在药店和电商平台均有销售,消费者可根据自身需求选择合适的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