泽泻
(水泻,芒芋,鹄泻,泽芝,及泻,禹孙,天鹅蛋,天秃)
味甘、淡,性寒。归肾、膀胱经。
Alismatis Rhizoma
煎汤,6-12克;或入丸、散。
12月下旬,大部分叶片枯黄时收获,挖出块茎,除去泥土、茎叶,留下中心小叶,以免干燥时流出黑汁液,用无烟煤火炕干,趁热放在筐内,除去茎叶及须根,洗净,用微火烘干,再撞去须根及粗皮。
生于沼泽边缘。喜温暖湿润的气候,幼苗喜荫蔽,成株喜阳光,怕寒冷,在海拔800m以下地区,一般都可栽培。
多年生沼生植物,高50-100cm。地下有块茎,球形,直径可达4.5cm, 外皮褐色,密生多数须根。叶根生;叶柄长达50cm,基部扩延成中鞘状,宽5-20mm ;叶片宽椭圆形至卵形,长5-18cm ,宽2-10cm,先端急尖或短尖,基部广楔形、圆形或稍心形,全缘,两面光滑;叶脉5-7条。花茎由叶丛中抽出,长10-100cm,花序通常有3-5轮分枝,分枝下有披针形或线形苞片,轮生的分枝常 再分枝,组成圆锥状复伞形花序,小花梗长短不等;小苞片披针形至线形,尖锐;萼片3,广卵形,绿色或稍带紫色,长2-3mm,宿存;花瓣倒卵形,膜质,较萼片小,白色,脱落;雄蕊6;雌蕊多数,离生;子房倒卵形,侧扁,花柱侧生。瘦果多数,扁平,倒卵形,长1.5-2mm,宽约1mm,背部有两 浅沟,褐色,花柱宿存。花期6-8月,果期7-9月。
泽泻是植物和中药材的统称。植物为多年生沼生草本,属泽泻科。其根状茎较短,基生。泽泻夏季开白花,排成大型轮状分枝的圆锥花序,花两性。野生泽泻一般生长在沼泽地,分布于中国、日本和印度等地。泽泻(根茎)又是传统的中药之一。中医理论认为其性寒,具有利水渗湿的功效。现代医学研究,泽泻可降低血清总胆固醇及三酰甘油含量,减缓动脉粥样硬化形成;泽泻及其制剂现代还用于治疗内耳眩晕症、血脂异常、遗精、脂肪肝及糖尿病等。但泽泻具有肝毒性、肾毒性,服用不当,能让肝脏、肾脏出现肿胀以及其他中毒症状。
现代研究化学成份
块茎含泻醇(alisol)A、B、C、泽泻醇A单乙酸酯(alisol A monoacetate),泽泻醇B单乙酸酯(alisol B monoacetate),泽泻醇C单乙酸醋(alisol C monoacetate)表泽泻醇(epialisol)A,泽泻薁醇(alismol),泽泻薁醇氧化物(alismoxide),16β-甲氧基泽泻醇B单乙酸酯(16β-methocyal-isol B monoacetate),16β-羟基泽泻醇B单乙酸酯 (16β-hydroxyal-isol B monoacetate),谷甾醇-3-O-硬脂酰基 -β-D-吡喃葡萄糖甙(sitosterol-3-O-steroyl-β-D-glucopyranoside)。还含胆碱(cho-line),糖和钾、钙、镁等元素。
药理作用
1.降血脂作用
泽泻的脂溶性部份对实验性高胆固醇血症家兔有明显的降胆固醇作用和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由其中分离得的泽泻醇A、B及泽泻醇A、B、C的乙酸酯,除泽泻醇B外,都有显着的降胆固醇作用。以0.1%的含量加入实验性高脂血症大鼠的饲料中,可使血胆固醇下降50%以上,其中以泽泻醇A-24-乙酸酯作用最强。泽泻的乙醇提取物、乙醇浸膏的乙酸乙酯提取物等,对实验性高胆固醇血症家兔和大鼠都有降血脂作用。乙酸乙酯提取物和其不溶于醋酸一水中的残留部分作用最强。醋酸乙酯提取物每日口服1g/kg,对饲以普通饲料的正常大鼠亦有明显的降胆固醇作用。用同位表标记法证明,泽泻醇A有抑制小鼠小肠酯化胆固醇的能力,并可使胆固醇在大鼠小肠内的吸收率降低34%,但不影响亚油酸的吸收。
2.对心血管系统的作用
泽泻浸膏给犬和家兔静脉注射,有轻度降压作用,并持续约30分钟左右。泽泻摩醇对各种实验动物有轻度降压作用,其降压作用并不明显影响血浆肾素和ACE活性或醛固酮水平。泽泻醇提物在体外对肾上腺素引起的兔离体主动脉条件收缩有缓慢的松弛作用。泽泻摩醇可抑制由血管紧张素引起的家兔主动脉条的收缩,其收缩作用具有剂量依赖性。泽泻摩醇用离体心脏灌流技术可见减少心输出量和心率以及左心室压力,但可增加冠脉流量。
3.利尿作用
用盐水负载的小鼠或大鼠做利尿实验,小鼠皮下注射泽泻醇A乙酸酯100mg/kg能增加尿液中K+的分泌量,但口服同样剂量则无效。大鼠口服泽泻醇A乙酸酯或泽泻醇B 30mg/kg剂量时,明显增加Na+的分泌量,与对照组比较P<0.05和P<0.01。
4. 对免疫功能的作用 有人认为, 泽泻可能不影响机体的免疫功能;但可能降低机体的细胞免疫功能, 且对迟发型超敏反应的抑制作用具有抗原特异性.实验表明, 泽泻煎剂10g/kg和20g/kg给小鼠灌胃, 连续5日, 能减慢小鼠网状内皮系统对碳粒的廓清速率, 其廓清指数(K)值明显低于对照组, 而对免疫器官(胸腺、脾脏、肝脏)重量无明显影响;同样剂量可使小鼠小鼠血清溶血素抗体(主要为IgM)含量稍有降低, 而对抗体IgG含量无明显影响.在抗原攻击前给小鼠泽泻煎剂10g/kg和20g/kg, 连续5日, 能显著抑制2, 4-二硝基氯苯(DNCB)引起的小鼠接触性皮炎(Ⅳ型变态反应), 而抗原攻击后给药对DNCB所致之接触形皮炎及对SRBC所致之小鼠迟发型足垫肿胀均无明显影响.
5. 其他作用 家兔皮下注射泽泻浸膏6g/kg 有轻度降血糖作用.但皮下注射煎剂5g/kg无此作用.
麻醉犬静脉注射泽泻浸膏以及麻醉兔泽泻醇提取物均有降压作用.泽泻醇提取物能缓慢松弛离体家兔胸主动脉平滑肌;能增加离体兔心冠脉流量, 对心率无明显影响, 对心肌收缩力有轻度抑制作用.
泽泻水煎剂对谷胺酸钠(MSG)诱发的肥胖大鼠有一定的减肥作用, 而对正常大鼠无明显影响.
在试管内, 泽泻能抑制结核杆菌的生长.
泽泻尚有抗血小板聚集、抗血栓形成及促进纤溶酶活性等作用.
备注:对动物实验表明泽泻会对肝脏和肾脏造成损害。
药(毒)理学毒性T(1.1.1.1)对小白鼠静脉注射的半数致死量为780mg/kg,腹腔注射为1270mg/kg,口服为4000mg/kg。按0.1%及1%浓度混于饮食中,饲大鼠2个半月,体重、内脏重量、肝脂肪量均无明显改变。泽泻含有刺激性物质内服可引起胃肠炎,贴于皮肤引起发泡,其叶可作为皮肤发红剂。羊吃此植物无害,而牛可引起中毒,表现血尿。 泽泻甲醇提取物小鼠静脉注射和腹腔注射的半数致死量分别为0.98和1.27g/kg。口服4.0g/kg。按1%比例拌于饲料中喂大鼠75天,未见明显毒性。以泽泻醇浸剂100mg/kg小鼠腹腔注射,观察72小时,无一死亡。以泽泻浸膏粉1g和2g/kg(相当临床用量的20和40倍)拌于饲料中喂大鼠,共3月,动物一般健康状况良好,体重增长,血清谷一丙转氨酶活性及血红蛋白量均与对照组无显着差异,但病理检查发现肝细胞和肾近曲小管细胞有不同程度的浊肿和变性,给药组比对照组明显,大剂量组比小剂量组明显,提水可能与给药有关,但心脏组织未见明显变化。
中医传承各家论述
1.《本草衍义》:泽泻,其功尤长于行水。 张仲景曰,水蓄渴烦,小便不利,或吐或泻,五苓散主之。方 用泽泻,故知其用长于行水。《本经》又引扁鹊云,多服病人眼涩,诚为行去其水。张仲景八味丸用之者,亦不过引接桂、附等归就肾经,别无他意。凡服泽泻散人,未有不小便多者;小便既多,肾气焉得复实?今人止泄精,多不敢用。
2.《医经溯洄集》:张仲景八味丸用泽泻,寇宗奭《本草衍义》云,不过接引桂、附等归就肾经,别无他意。愚谓地黄、山茱萸、白茯苓、牡丹皮皆肾经之药,固不待泽泻之接引而后至也。附子乃右肾命门之药,官桂能补下焦相火不足,亦不待乎泽泻之接引而后至矣。唯干山药虽独入手太阴经,然其功亦能强阴,且手太阴为足少阴之上原,原既有滋,流岂无益?且泽泻虽咸似泻肾,乃泻肾邪,非泻肾之本也,故五苓散用泽泻者,讵非泻肾邪乎?白茯苓亦伐肾邪,即所以补正耳。是则八味丸之用泽泻者非他,盖取其泻肾邪,养五脏,益气力,起阴气,补虚损之功。
3.《本草蒙筌》:泽泻,多服虽则目昏,暴服亦能明目,其义何也?盖泻伏水,去留垢,故明目;小便利,肾气虚,故目昏。二者不可不知。
4.《纲目》:泽泻,气平,味甘而淡,淡能渗泄,气味俱薄,所以利水而泄下。脾胃有湿热,则头重而目昏耳鸣,泽泻渗去其湿,则热亦随去,而土气得令,清气上行,天气明爽,故泽泻有养五脏、益气力、治头旋,聪明耳目之功,若久服则降令太过,清气不升,真阴潜耗,安得不目昏耶?仲景地黄丸,用茯苓、泽泻者,乃取其泻膀胱之邪气,非引接也,古人用补药,必兼泻邪,邪去则补药得力,一辟一阖,此乃玄妙,后世不知此理,专一于补,所以久服必至偏胜之害也。神农书列泽泻于上品,复云久服轻身、面生光,陶、苏皆以为信然,愚窃疑之。泽泻行水泻肾,久服且不可,又安有此神功耶,其谬可知。
5.《本草汇言》:方龙潭云,泽泻有固肾治水之功,然与猪苓又有不同者,盖猪苓利水,能分泄表间之邪;泽泻利水,能宣通内脏之湿。泽泻,利水之主药。利水,人皆知之矣:丹溪又谓能利膀胱、包络之火,膀胱包络有火,病癃闭结胀者,火泻则水行,行水则火降矣,水火二义,并行不悖。
6.《本草通玄》:《别录》称其止遗泄,而寇氏谓泄精者不敢用,抑何相刺谬也?盖相火妄动而遗泄者,得泽泻清之而精自藏,气虚下陷而精滑者,得泽泻降之而精愈滑矣。
7.《药品化义》:凡属泻病,小水必短数,以此(泽泻)清润肺气,通调水道,下输膀胱,主治水泻湿泻,使大便得实,则脾气自健也。因能利水道,令邪水去,则真水得养,故消渴能止。又能除湿热,通淋沥,分消痞满,透三焦蓄热停水,此为利水第一良品。
8.《本草正义》:泽泻,最善渗泄水道,专能通行小便。《本经》气味虽曰甘寒,兼以其生长水泽,因谓之寒,其实轻淡无味,甘于何有?此药功用,惟在淡则能通,《本经》称其治风寒湿痹,亦以轻能入络,淡能导湿耳,云治风寒,殊非其任。其能治乳难者,当以娩后无乳者言,此能通络渗泄,则可下乳汁,非产乳百病之通用品。其兼能滑痰化饮者,痰饮亦积水停湿为病,惟其滑利,故可消痰。总之,渗泄滑泻之药,必无补养之理。《本经》养五脏,益气力云云,已属溢美太过,而甄权竟谓可治肾虚精自出,大明且谓补女人血海,令人有子,洁古亦谓入肾经,去旧水,养新水。皆非药理之真。
9.《本经》:主风寒湿痹,乳难,消水,养五脏,益气力,肥健。
10.《别录》:补虚损五劳,除五脏痞满,起阴气,止泄精、消渴、淋沥,逐膀胱、三焦停水。
11.《药性论》:主肾虚精自出,治五淋,利膀胱热,宣通水道。
12.《日华子本草》:治五劳七伤,主头旋、耳虚鸣,筋骨孪缩,通小肠,止遗沥、尿血。
13.《医学启源》:治小便淋沥,去阴间汗。《主治秘诀》云, 去旧水,养新水,利小便,消水肿,渗泄止渴。
14. 李杲:去脬中留垢、心下水痞。
15.《纲目》:渗湿热,行痰饮,止呕吐、泻痢,疝痛,脚气。
性味:甘,寒。
《本经》:味甘,寒。
《别录》:咸,无毒。
《药性论》:味苦。
《医学启源》:气平,味甘。
《本草蒙筌》:甘酸,气寒。
归经:入肾、膀胱经。
《汤液本草》:入手太阳、少阴经。
《本草衍义补L遗》:入足太阳、少阴经。
《雷公炮制药性解》:入膀胱、肾、三焦、小肠四经。
《本草经巯》:入肾、脾。
【泽泻的功效】
利水,渗湿,泄热。
治小便不利,水肿胀满,呕吐,泻痢,痰饮,脚气,淋病,尿血。
利水渗湿:用于水湿内停之尿少、水肿、泻痢及湿热淋浊等证。
治胃内停水常配白术。
治尿道涩痛、小便不利常配木通、茯苓。
清泻肾火:用于阴虚火旺诸证。
【生理常识】
肾虚精滑者忌服。
《本草经集注》:畏海蛤、文蛤。
《别录》:扁鹊云,多服病人眼涩,诚为行去其水。
《医学入门》:凡淋、渴,水肿,肾虚所致者,不可用。
《本草经疏》:病人无湿无饮而阴虚,及肾气乏绝,阳衰精自流出,肾气不固精滑,目痛,虚寒作泄等侯,法咸忌之。
[3]《南方主要有毒植物》:本品全株有毒,以地下根头为甚。中毒症状:腹痛、腹泻等消化道症状,还能引起麻痹。解救方法:口服或胃管注入大量温开水,或淡盐水,1∶1000-l∶1500高锰酸钾溶液,0.5%鞣酸溶液。或用生理盐水或肥皂水300-500ml高位灌肠。
经典附方
泽泻汤《金匮要略》;泽泻汤《圣济总录》;三白散《本草纲目》;泽泻散《妇人良方》;泽泻散《宣明论方》
治臌胀水肿:白术、泽泻各25克.上为细末 煎服15克 茯苓汤调下.或丸亦可 服三十丸.(《保命集》白术散) 治水肿 小便不利:泽泻、白术各12克 车前子9克 茯苓皮15克西瓜皮24克.水煎服.(《全国中草药汇编》)
治妊娠气壅 身体腹胁浮肿 喘息促 大便难 小便涩:泽泻50克 桑根白皮50克(锉) 木通50克(锉) 枳壳50克(麸炒微黄 去瓤) 赤茯苓50克槟榔50克.上件药 捣粗罗为散 每服20克 以水一中盏 入生姜半分 煎至六分.去滓 每于食前温服 以稍利为效.(《圣惠方》泽泻散)
治心下支饮 其人苦冒眩:泽泻250克 白术100克.以水二升 煮取一升.分温服.(《金匮要略》泽泻汤)
治痰饮内停 头目晕眩 呕吐痰涎:泽泻、白术各9克 荷叶蒂5枚 菊花6克 佩兰3克.泡煎代茶.(《浙江中医药)1979 8:288清眩茶)
常见附方
①治臌胀水肿:白术、泽泻各25克。上为细末,煎服15克,茯苓汤调下,或丸亦可,服三十丸。(《素问病机保命集》白术散)
②治心下有支饮,其人苦冒眩:泽泻25克,白术100克。上二味,以水二升,煮取一升,分温服。(《金匮要略》泽泻汤)
③治冒暑霍乱,小便不利,头晕引饮:泽泻、白术、白茯苓各15克。水-盏,姜五片,灯心十茎,煎八分,温服。(《纲目》三白散)
④治妊娠遍身浮肿,上气喘急,大便不通,小便赤涩:泽泻,桑白皮(炒)、槟榔、赤茯苓各2.5克。姜水煎服。(《妇人良方》泽泻散)
⑤治湿热黄疸,面目身黄:茵陈、泽泻各50克,滑石15克。水煎服。(《千金方》)
⑥治寒湿脚气,有寒热者:泽泻、木瓜、柴胡、苍术、猪苓,木通、萆薢各25克。水煎服。(《外科正宗》)
⑦治小儿齁蛤,膈上壅热,涎潮:泽泻一分,蝉衣(全者)二十一个,黄明胶(手掌大一片,炙令焦)。上为细末.每服一钱,温米汤调下,日进二服,未愈再服。(《宣明论方》,泽泻散)
⑧治酒风,身热解惰,汗出如浴,恶风少气:泽泻、术各十分,麋衔五分。合,以三指撮,为后饭。(《素问》)
⑨治风虚多汗,恶风寒颤:泽泻、防风(去皮)、牡蛎(煅赤)、苍术(米泔浸,去皮,炒)各一两,桂(去租皮)三分。上五味,捣罗为细散。每服二钱匕,温粥饮调下,不计时。(《圣济总录》泽泻散)
⑩治肾脏风生疮:泽泻、皂荚,水煮烂,焙干为末,炼蜜为丸,如桐子大。空心,以温酒下十五丸至二十丸。(《经验方》)
⑾治虚劳膀胱气滞,腰中重,小便淋:泽泻一两,牡丹三分,桂心三分,甘草三分(炙微赤,锉),榆白皮三分(锉),白术三分,赤茯苓一两,木通一两(锉)。上药粗捣罗为散。每服三钱,以水一中盏,煎至六分,去滓,食前温服。(《圣惠方》泽泻散)
⑿治五种腰痛:泽泻半两,桂(去粗皮)三分,白术、白茯苓(去黑皮)、甘草(炙,锉)各一两,牛膝(酒浸,切,焙)、干姜(炮)各半两,杜仲(去粗皮,锉,炒)三分。上八味,粗捣筛。每服三钱匕,水一盏,煎至七分,去滓,空心、日午,夜卧温服。(《圣济总录》泽泻汤)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6-12克;或入丸、散。
注意事项
1、肾虚精滑无湿热者禁服。
2、《本草经集注》:畏海蛤、文蛤。
3、《别录》:扁鹊云,多服病人眼。
4、《医学入门》:凡淋、渴,水肿,肾虚所致者,不可用。
5、《本草经疏》:病人无湿无饮而阴虚,及肾气乏绝,阳衰精自流出,肾气不固精滑,目痛,虚寒作泄等侯,法咸忌之。
不良反应及治疗
《南方主要有毒植物》:本品全株有毒,以地下根头为甚。中毒症状:腹痛、腹泻等消化道症状,还能引起麻痹。解救方法:口服或胃管注入大量温开水,或淡盐水,1∶1000-l∶1500高锰酸钾溶液,0.5%鞣酸溶液。或用生理盐水或肥皂水300-500ml高位灌肠。
文献记载
《纲目》:楼氏医家系世传,博学全善辑
《本事方》:宋.许叔微撰
《千金方》:唐.孙思邈撰
《普济方》:明太祖第五子周定王主持,教授滕硕、长史刘醇等人执笔汇编 1406年
《用药法象》:金.李杲撰
《博济方》:宋.王兖撰
《圣惠方》:宋太宗太平兴国三年,官修药方百卷
《本草汇言》:倪朱漠编.公元1624年
《本草备要》:汪昂编著 公元1694年,清康熙33年
《本草衍义》:寇宗爽编著 公元1116年,宋政和6年
《丹溪心法》:元.朱震亨著述,明.程充校订
《本草经疏》:明.缪希雍撰,又名《神农本草经疏》
《药品化义》:明.贾所学撰,清.李延昰补订
《本经疏证》:清.邹谢撰 公元1832年
《本草正义》:张山雷编著 公元1920年
《本草新编》:清.陈士铎著
《经验良方》:清.姚俊辑
《雷公炮炙论》:清末.张骥辑
《本草纲目》:明代.李时珍著
《南方主要有毒植物》:广东省农林水科学技术服务经济作物队 编著 1970年
膳食价值【泽泻知识介绍】:
冬季茎叶开始枯萎时采挖,洗净,干燥,除去须根及粗皮。主产于福建、四川、江西等地。冬季茎叶开始枯萎时采挖、洗净,用微火烘干,再撞去须根及粗皮,以水润透切片、晒干,生用;麸炒或盐水炒用。
泽泻块茎呈类球形、椭圆或卵圆形,长2至7厘米,直径2至6厘米。表面黄白色或淡黄棕色,有不规则的横向环状浅沟纹及多数细小突起的须根痕,底部有的有瘤状芽痕。质坚实,断面黄白色,粉性,有多数细孔,气微,味微苦。以块大、色黄白、光滑、质充实、粉性足者为佳。
【泽泻补充信息】:
根据炮制方法的不同,分为泽泻、盐泽泻、麸泽泻、土炒泽泻、酒泽泻、焦泽泻,炮制后贮干燥容器内,盐泽泻、麸炒泽泻、土炒泽泻、酒泽泻、焦泽泻密闭,置通风干燥处,防霉,防蛀。
【泽泻适合人群】:
肾虚精滑无湿热者禁服。
【泽泻食疗作用】:
微甘、味淡,性寒。归肾、膀胱经。质坚降利。
治小便不利、水肿、淋浊、带下等症,常与茯苓、猪苓、车前子等配伍;治泄泻及痰饮所致的眩晕,可与白?配伍。此外,本引用于肾阴不足、虚火亢盛,配地黄、山茱萸等同用,有泻泄相火作用。泽泻利水力佳,实有伤阴之可能,更无补阴之效用,张景岳谓:「补阴不利水,利水不补阴」可资参考,故临床应尚须注意。
【泽泻食物相克】:
本品与海蛤、文蛤相克。
【泽泻做法指导】:
1.利水渗湿。本品甘淡能渗利水湿,可用于水湿内停所致的小便不利、泄泻、水肿等。常与茯苓等同用。
2.泻肾火。本品入肾经而泻肾火,常用于肾火亢盛的头晕、耳鸣、心烦等症状。
泽泻淡渗利湿,性寒泄热,善泄肾经虚火,利膀胱湿热,故为泄热利湿之品。凡水湿内停之证,均为常用。
专家解读
【功效】 泽泻是一种常见的中药材,主要功效包括利水渗湿、清热泻火。常用于治疗小便不利、水肿、痰饮、泄泻、淋浊、带下、遗精等症状。由于其具有较好的利尿作用,常用于湿热下注引起的各类疾病。
【禁忌】 使用泽泻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禁忌:
- 脾胃虚寒者慎用:泽泻性寒,脾胃虚寒者服用可能导致胃部不适。
- 孕妇忌用:泽泻有较强的利尿作用,孕妇使用可能对胎儿不利。
- 无湿热者不宜长期服用:长期服用可能导致体内阳气受损。
【配伍】 泽泻常与其他药材配伍使用,以增强疗效:
【现代研究】 现代科学研究显示,泽泻含有多种有效成分,如泽泻醇、泽泻苷等,具有以下作用:
- 利尿作用:泽泻能显著增加尿量,促进体内水分排出。
- 降血脂作用:泽泻提取物能有效降低血液中的胆固醇和甘油三酯水平。
- 抗炎作用:泽泻具有一定的抗炎效果,可用于治疗炎症性疾病。
【特效】 泽泻在治疗高血脂症方面具有一定的特效。研究表明,泽泻中的活性成分能有效调节血脂,改善动脉粥样硬化,对预防和治疗高血脂症有显著效果。
【上市产品】 市场上含有泽泻的相关产品较多,常见的有:
- 泽泻片:主要用于利尿、降血脂。
- 复方泽泻胶囊:常用于治疗湿热下注引起的各类症状。
- 泽泻颗粒:便于冲服,适用于需要利水渗湿的患者。
这些产品在使用时应遵循医嘱,注意剂量和禁忌事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