枳壳
苦、辛、酸,微寒。归脾、胃经。
Aurantii Fructus
内服:煎汤,1~3钱(大剂0.5~2两);或入丸、散。外用:煎水洗或炒热熨。
7月果皮尚绿时采收,自中部横切为两半,晒干或低温干燥。
我国长江流域及其以南各省区均有栽培
落叶灌木或小乔木,高6米。枝干绿色,茎干上有刺。叶互生,掌状复叶,小叶三片,小叶无叶柄,最上面一片椭圆形或倒卵形,先端微凹;侧生的2片小叶椭圆状卵形,基部偏斜,叶边缘有波状锯齿;叶革质。花两性,单生,白色,径3.5-5cm,先叶开放,花期4-5月。果球形,径达五厘米,密生绒毛,有香气,10月成熟,黄色。
功效与作用
破气,行痰,消积。治胸膈痰滞,胸痞,胁胀,食积,噫气,呕逆,下痢后重,脱肛,子宫脱垂。
①《药性论》:治遍身风疹,肌中如麻豆恶痒,主肠风痔疾,心腹结气,两胁胀虚,关膈拥塞。
②《日华子本草》:健脾开胃,调五脏,下气,止呕逆,消痰。治反胃,霍乱泻痢,消食,破症结痃癖,五膈气,除风明目及肺气水肿,利大小肠,皮肤痒。痔肿可炙熨。
③《开宝本草》:主风痒麻痹,通利关节,劳气咳嗽,背膊闷倦,散留结、胸膈痰滞,逐水,消胀满、大肠风,安胃,止风痛。
④《珍珠囊》:破气,泄肺中不利之气。
⑤《医学启源》:《主治秘诀》云,破心下坚痞,利胸中气,化痰,消食。
⑥《纲目》:治里急后重。
⑦《现代实用中药》:治咳嗽,水肿,便秘,子宫下垂,脱肛。
使用注意
脾胃虚弱及孕妇慎服。
①《本草经琬》:肺气虚弱者忌之;脾胃虚,中气不运而痰涌喘急者忌之;咳嗽不因于风寒入肺气壅者,服之反能作剧;咳嗽阴虚火炎者,服之立至危殆;一概胎前产后,咸不宜服。
②《本草汇言》:如肝肾阴亏,血损营虚,胁肋隐痛者,勿用也。下痢日久,中气虚陷,愈下愈坠、愈后重急迫者,勿用也。
③《本草备要》:孕妇及气虚人忌用。
应用附方
①治五积六聚,不拘男妇老幼,但是气积,并皆治之:枳壳三斤,去穰,每个入巴豆仁一个。合定扎煮,慢火水煮一日,汤减再加热汤,勿用冷水,待时足汁尽去巴豆,切片晒干,勿炒,为末,醋煮面糊丸,梧子大。每服三、四十丸,随病汤使。(《秘传经验方》)
②治伤寒呃噫:枳壳25克(去穰,麸炒黄),木香5克。上细末。每服5克,白汤调下。未知,再与。(《本事方》)
③顺气止痢:甘草(炙)30克,枳壳(炒)120克。上为细末。每服5克,空心沸汤点服。(《婴童百问》宽肠枳壳散)
④治远年近日肠风下血不止:枳壳(烧成黑灰存性,为细末)25克,羊胫炭(为细末)15克。和令匀,用米饮一中盏,调下,空心腹,再服见效。(《博济方》乌金散)
⑤治大便下血:枳壳10克,乌梅肉15克,川黄连2.5克。共研细末,饭前开水冲下,分二次服。(《青海省中医验方汇编》)
⑥治直肠脱垂:十岁以下小儿,每日用枳壳50克,甘草5~15克。水煎,分三至五次服;成人每日用枳壳50~100克,升麻15克,炙甘草10~20克,台参、生黄芪,据身体强弱,适当增减,水煎分二次服。(《山东医刊》(11):9,1962)
⑦治产后生肠不收:枳壳100克。去穰煎汤,温浸良久即入。(《经验方》)
⑧治子宫脱垂:一枳壳25克,蓖麻根25克。水煎兑鸡汤服,每日二次。二枳壳25克,升麻5克。水煎服。(《草医草药简便验方汇编》)
⑨治小儿因惊气吐逆作搐,痰涎塑塞,手足掣疭,眼睛斜视:枳壳(去穰,麸炒)、淡豆豉等分。为末,每服一字,甚者2.5克,急惊,薄荷自然汁下,慢惊,荆芥汤入酒三、五点下;日三服。(《小儿痘疹方论》不惊丸)
⑩治小儿秘涩:枳壳(煨,去穰)、甘草各5克。以水煎服。(《全幼心鉴》)
⑾治风疹痒不止:枳壳150克,麸炒微黄,去瓤为末。每服10克,非时,水一中盏,煎至六分,去滓服。(《经验后方》)
⑿治牙齿疼痛:枳壳浸酒含漱。(《圣惠方》)
⒀治小儿软疖:次枳壳一个,去白,磨口平,以面糊抹边,合疖上,自出脓血尽,更无疤痕也。(《世医得效方》)
⒁清肺化痰丸:成份:胆南星(砂炒)30g,苦杏仁60g,法半夏(砂炒)60g,枳壳(炒)60g,黄芩(酒炙)60g,川贝母30g,麻黄(炙)30g,桔梗60g,白苏子30g,瓜蒌子60g,陈皮60g,莱菔子(炒)30g,款冬花(炙)30g,茯苓60g,甘草30g。功效:降气化痰,止咳平喘。用法用量:口服。水蜜丸每次6g,大蜜丸每次1丸;日2次。
药理作用1、增加冠脉流量和肾血流血,降低心肌氧耗量麻醉犬静脉注射0.02-0.5mg/kg,均呈升压效应,剂量大,升压明显。静脉灌注每分钟0.2mg/kg,;肾血流量增加75%,尿量增加一倍。有很强的诱发心肌节律的作用,其强度与肾上腺素相当,而比多巴胺和辛弗林强。枳壳中所含的辛弗林为肾上腺素 a-受体兴奋剂,对心脏B-受体也有一定的兴奋作用。有收缩血管,产生升高血压的作用。
对心、脑、肾等血流量的影响麻醉犬静脉注射枳实注射液(每1ml=4g生药)1ml/kg,有显著的增加脑血流量的作用。注射后脑血流量平均增加82.6±20.56ml/100g 脑重/分钟(P<0.01)。平均增加数相当于注射前脑血流量的86.4%。脑血管阻力指数平均降低0.428±0.12(P<0.01),有显着降低脑血管阻力的作用。静脉滴注1.5ml/kg 对脑血流量的影响不明显。麻醉犬静脉注射枳实注射液1.5ml/kg有显着的增加肾血流量的作用,平均增加64.5±9.4ml/100g肾重/分钟(P<0.01),平均增加数相当于注射前肾血流量的53.9%,肾血管阻力指数平均降低0.519±0.176(P<0.05),有显着的降低肾血管阻力的作用,但同样剂量静脉滴注则作用不明显。上述剂量静脉注射后在血压升高的同时,股动脉血流量均减少,平均减少量为用药前的41.3%,血管阻力亦增加。
2、利尿作用
犬静脉注射枳实注射液和N-甲基酪胺都有明显增加尿量的作用,同时血压与肾血管阻力明显增高。其利尿作用可能是通过抑制肾小管重吸收等其他作用而产生。另有研究认为枳实通过强心收缩肾血管,增高滤过压而发挥排钠利尿作用。
3、对胃肠平滑肌的作用
枳实煎剂对小鼠离体肠管部分呈抑制作用,而兔离体肠管则全部表现抑制。此作用可被乙酰胆碱所拮抗。但给胃痿及肠痿的犬灌胃100%枳实后却有兴奋作用,能使胃肠运动收缩节律增加。给犬灌胃100%浓缩枳实液1ml/kg,可见小肠消化间期综合肌电的周期和Ⅰ相时程缩短,Ⅱ相时程延长。表明枳实有增强小肠平滑肌紧张程度和位相性收缩功能。
4、对子宫平滑肌的作用
煎剂对未孕及已孕的兔离体子宫、在位子宫和未孕兔的子宫痿均有明显的兴奋作用,能使子宫收缩节律增加。但对小鼠离体子宫不论已孕或未孕部分起抑制作用。
5、抗变态反应的作用
枳实的热水溶性冻干的浸膏用于大鼠被动皮肤过敏反应(PCA)试验,100-3200mg/kg静脉注射,具有明显抑制能力。体外检测对大鼠腹膜肥大细胞释放组胺的能力亦显示较强的抗过敏活性,其主要有效成分为蜜桔黄素、柑桔黄酮和3,5,6,7,8,3',4'-七甲氧基黄酮。
性味苦;酸;性微寒 归经:肺;脾;肝;胃;大肠经功能主治:胸膈痞满;胁肋胀痛;食积不化;脘腹胀满;下痢后重;脱肛;子宫脱垂。
脾胃虚弱及孕妇慎服。
枳壳始载于《雷公炮炙论》。《本草图经》在枳实条下云:“枳壳,今京西江湖州郡皆有之,以南州者为佳,……旧说,七月、八月采者为实九月、十月采 者为壳。今医家多以皮厚而小者为枳实,完大者为壳。”《本草衍义》曰:“枳实、枳壳一物也,小则其性酷而速,大则其性详而缓。”《纲目》将枳实、枳壳合并于“枳”条下,云:“枳实、枳壳气味功用俱同,上世亦无分别。魏晋以来,始分实、壳之用。”综上所述,历代本草均认为枳壳、枳实为同一来源,以果实大小及成熟程度来区分,再参考“枳实”条下“品种考证”内容,宋以后原植物主要为酸橙,与今药用情况相同。
《本草纲目》:枳实、枳壳,气味功用俱同,上世亦无分别,魏、晋以来,始分实、壳之用。洁古张氏,东垣李氏,又分治高治下之说。大抵其功皆能利气,气下则痰喘止,气行则痞胀消,气通则痛刺止,气利则后重除,故以枳实利胸膈,枳壳利肠胃,然张仲景治胸痹痞满,以枳实为要药,诸方治下血痔痢,大肠秘塞,里急后重,又以枳壳为通用,则枳实不独治下,而枳壳不独治高也。盖自飞门至魄门,皆肺主之,三焦相通,一气而巳,则二物分之可也,不分亦无伤。《杜壬方》载瘦胎饮,张沽古《活法机要》改以枳术丸日服,令胎瘦易生,谓之束胎丸。而寇宗爽《衍义》言,胎壮则子有力易生,令服枳壳药,反致无力,兼子亦气弱难养,所谓缩胎易产者,大不然也。以理思之,寇氏之说,似觉为优,或胎前气盛壅滞者宜用之,所谓八、九月胎必用枳壳、苏梗以顺气,胎前无滞,则产后无虚也。若气禀弱者,即大非所宜矣。
《本草经疏》:枳壳,气味所主,与枳实大略相同。但枳实形小,其气全,其性烈,故善下达;枳壳形大,其气散,其性缓,故其行稍迟,是以能人胸膈肺胃之分及入大肠也。其主风痒麻痹,通利关节,止风痛者,盖肺主皮毛,胃主肌肉,风寒湿入于二经,则皮肤瘙痒,或作痛,或麻木,此药有苦泄辛散之功,兼能引诸风药入于二脏,故为治风所需,风邪既散,则关节自然通利矣。其疗劳气咳嗽,背膊闷倦者,盖亦指风寒郁于上焦,则肺气滞而为闷倦咳嗽。《经》曰:肺苦气上逆,急食苦以泄之,枳壳味苦,能泄至高之气,故主之也。又肺与大肠为表里,风邪入肺,则并入大肠,风热相搏而为肠风下血,苦寒下泄之气,则血热清而风自除矣。其主散留结胸膈痰滞,逐水,消胀满,安胃诸证,悉与枳实相同,第其气稍缓耳。""今世多用以治妇人胎气不安,或至八、九月为易产之剂,动辄资用,殊不知妇人怀孕,全赖气血以养胎,气血充足则胎自易产,且娠妇至八、九月精神困倦,四肢软弱,饮食减少,动息喘促,何莫非虚弱之症,而更用此耗散之药耶?
品种分类① 绿衣枳壳:为植物枸橘的近成熟果实,呈半圆球形,直径约2~3.5厘米。外皮橙褐色或绿黄色,散有众多小油点及网状隆起的皱纹,密被细柔毛。果实顶端的一面有明显的花柱残基,基部的一面有果柄痕或残留短果柄。横切面果皮厚4~6毫米,黄白色,沿外缘有1~2列棕黄色油点;瓤囊6~8瓣干缩呈棕褐色;中心柱宽4~6毫米。气香,汁胞味微酸苦。产福建、陕西等地。
② 酸橙枳壳:又名川枳壳、江枳壳。为植物酸橙的近成熟果实,多横切成半圆球形,直径4.5~5.5厘米。表面绿褐色或绿棕色,略粗糙,散生多数油点。顶端一面有花柱残基,基部一面有果柄痕。横切面果皮厚约6~12毫米,中果皮黄白色,边缘有1~2列棕黄色油点;瓤囊10~13瓣,棕褐色,每瓤囊中常有种子数粒;中心柱宽7~11毫米。气香,汁胞味苦而后酸。产四川、湖南、江西、浙江等地。
③ 香圆枳壳:又名江枳壳、川枳壳。为植物香圆的近成熟果实,外形与酸橙枳壳相似。表面褐色或棕褐色,花柱残基的周围通常有一圈金钱环。横断面果皮厚7~13毫米,中果皮呈灰白色或白色;瓤囊10~12瓣;中心柱宽4~7毫米。气香,汁胞味酸而后苦。产四川、江西、浙江等地。
④ 玳玳花枳壳:又名苏枳壳。为植物玳玳花的近成熟果实,通常横切为二,呈半圆球形,直径3~4厘米。表面青黄色或橙黄色,有众多细小的油点及网状皱纹顶端一面有微小凸起的花柱残基,基部的一面有残存的宿萼及果柄痕。横断面果皮厚5~10毫米,棕黄色;瓤囊9~12瓣;中心柱宽4~8毫米。气香,汁胞味苦而后酸。产江苏。
中药材鉴别性状鉴别
果实呈半球形,直径3-5.5cm。外皮绿褐色或棕褐色,略粗糙,散有众多小油点,中央有明显的花柱基痕或圆形果柄痕。切面中果皮厚0.6-1.2cm,黄白色较光滑,略向外翻,有维管束散布,边缘有棕黄色油点l-2列。质坚硬,不易折断,瓤囊7-12瓣,少数至15瓣,囊内汁胞干缩,棕黄色或暗棕色,质软,内藏种子。中轴坚实,宽5-9mm,黄白色,有一圈断续环列的维管束点。气香,味苦、微酸。以外果皮色绿褐、果肉厚、质坚硬、香气浓者为佳。
显微鉴别
果皮横切面:表皮细胞1列,较小,外被角质层,有气孔。中果皮薄壁细胞壁不均匀增厚,有较大细胞间隙,外侧有的细胞含草酸钙方晶,长至35μm;油室不规则排列成1-2列,卵圆形或长圆形,径向长325-1560μm,切向长260-715μm;维管束纵横散布。内侧细胞多切向延长,排列紧密。
粉末特征:灰黄色。
① 果皮表皮细胞多角形或不规则长方形,长7-20μm;气孔类圆形,直径17-27μm,副卫细胞5-8个。
② 中果皮细胞形状不一,壁不均匀增厚,厚7-17μm(不加热测量)。
③ 草酸钙结晶斜方形、菱形或多面形,长6-35μm,多存在于表皮层以下及瓤囊薄壁组织中。
④ 导管及管胞主为螺纹,稀有网纹导管,直径至17μm。
⑤ 汁囊组织淡黄色或无色,薄膜状,表面观表皮细胞狭长、皱缩,并与下层细胞交错排列。
③ 油室碎片可见。
含量测定
色谱条件与系统适用性试验
用十八烷基硅烷键合硅胶为填充剂;乙腈-水(21.5:80.5)(用磷酸调节pH值至3)为流动相;检测波长为283nm。理论板数按柚皮苷峰计算应不低于2000。对照品溶液的制备 精密称取减压干燥至恒重的柚皮苷对照品20mg,新橙皮苷20mg置50ml量瓶中,加甲醇至刻度,摇匀,精密量取5ml,置25ml量瓶中,加甲醇至刻度,摇匀,即得(每1ml中含柚皮苷80μg,新橙皮苷80μg)。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
取该品粗粉约0.2g,精密称定,置具塞锥形瓶中,精密加甲醇50ml,密塞,称定重量,加热回流1.5小时,放冷,密塞,再称定重量,用甲醇补足减失的重量,摇匀,滤过,精密量取续滤液10ml,蒸干,残渣加水3~5ml使溶解,放冷,通过聚酰胺柱(50~80目,2g,内径1.8cm,湿法装柱),以水25ml洗脱,弃去水液,再用甲醇50ml洗脱,收集洗脱液,转移至50ml量瓶中,加甲醇至刻度,摇匀,用微孔滤膜(0.45μm)滤过,取续滤液,即得。
测定法
分别精密吸取对照品溶液与供试品溶液各20μl,注入液相色谱仪,测定,即得。
该品含柚皮苷(C27H32O14)不得少于4.0%,新橙皮苷(C28H34O15)不得少于3.0%。
应用鉴别
生用气锐,炒用力缓。枳壳与枳实,本为一物,功效相近,然枳实小则性苦而速,枳壳大则性和而缓,是以气在胸中,则用枳壳,气在胸下,则用枳实,气滞则用枳壳,气坚则用枳实,此同中有异。
现代研究主要成分
各种枳壳均含挥发油和黄酮甙等物质.玳玳花未成熟果实的果皮中含新橙皮甙;果实成熟时, 新橙皮甙消失而柚皮甙增多.接近成熟的酸橙果实中含维生素C.从香圆和枸橘中分离得同一种生物碱样物质. 药理作用: 参见“枳实”.
临床报道
1. 治疗浅表性胃炎伴胃下垂 党参、黄芪、枳壳各30克,白术、紫河车各20克,白芍15克,当归、木香(后入)、黄连各10克,陈皮、炙甘草各6克.水煎服, 每日1剂,15天为1疗程.随证加减治疗35例, 结果: 显效15例,有效17例, 无效3例.服药1疗程者25例,2疗程者8例, 3疗程者2例,平均服药1.4疗程.〖福建中医药 1990;21(4):36〗
2. 治疗溃疡病
a. 海螵蛸、枳壳各12克,白芷、甘草、元胡、白芨各10克,痢特灵3.3克.中药共为细末后加入痢特灵粉混匀, 装入胶囊.每次6 粒,每日3次, 饭后服.2个月为1疗程.治疗胃与十二指肠溃疡108例,结果: 痊愈76例, 显效21例,好转8例, 无效3例.〖河北中医 1990;12(6):15〗
b. 香蕉粉60克,山药40克,生甘草、枳壳各20克,玄胡30克.将香蕉去皮, 和山药烘干,研末搅匀, 每次服6克,每日服3次, 30天为1个疗程.治疗消化性溃疡50例,结果痊愈39例, 好转10例,无效 1例.服药时间最短21天, 最长90天.〖浙江中医杂志 1991;26(6): 252〗
3. 治疗血淤型恶露不绝 川芎、当归、刘寄奴、桃仁各12g,蚤休、枳壳各20g,益母草、焦山楂各30g,炮姜6g,甘草3g.水煎服, 每日1剂.恶露干净、症状消除后停药.治疗68例,结果痊愈 63例, 好转3例,无效2例.实验研究表明:本方对家兔在体子宫有兴奋作用, 能使SD大鼠后肢注射甲醛而产生的炎症减轻.〖中医杂志 1990;31(11): 35〗
4. 治疗小儿外感咳嗽 杏仁、金沸草、苏子、半夏、焦楂曲、枳壳各10g .水煎2次,煎成200~250ml 药液, 少量分次频服,每日1剂.治疗198例, 结果:速效(服药后1天以内咳嗽止者)24例,显效(服药后2天以内咳嗽止者)56例, 有效(服药后3天以内咳嗽止者)102例,无效(服药后48小时咳嗽不减轻者)16例.〖辽宁中医杂志 1990;14(10): 36〗
专家解读
【功效】 枳壳是一种常见的中药材,主要来源于芸香科植物酸橙及其栽培变种的干燥未成熟果实。其主要功效包括:
枳壳广泛应用于中医临床,常用于调理脾胃、疏肝理气等方面。
【禁忌】 在使用枳壳时,需要注意以下禁忌事项:
- 脾胃虚弱者慎用:枳壳具有较强的行气作用,脾胃虚弱者服用可能导致脾胃功能进一步减弱。
- 孕妇忌用:枳壳的行气作用可能对孕妇及胎儿不利,应避免使用。
- 气虚者不宜:气虚患者服用枳壳可能加重气虚症状。
【配伍】 枳壳常与其他药材配伍使用,以增强疗效:
【现代研究】 现代科学研究揭示了枳壳的多种药理作用:
- 促进胃肠蠕动:枳壳中的有效成分能显著促进胃肠平滑肌的蠕动,有助于消化。
- 抗炎作用:枳壳提取物具有一定的抗炎作用,能够减轻炎症反应。
- 抗氧化作用:枳壳中含有丰富的黄酮类化合物,具有抗氧化活性,有助于清除自由基。
【特效】 枳壳在治疗以下特定疾病方面表现出较好的特效:
【上市产品】 市场上含有枳壳成分的相关产品较多,例如:
- 枳壳丸:主要用于治疗胸腹胀满、消化不良。
- 复方枳壳片:用于调理脾胃、行气止痛。
- 枳壳颗粒:便于冲泡服用,适用于日常调理脾胃功能。
这些产品在药店均有销售,使用时需根据说明书或医生建议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