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专家解读
- 治疗
- 症状
- 病因
- 检查
- 预防
- 鉴别
- 并发症
布氏杆菌病介绍
布氏杆菌病(Brucellosis),又称波状热,是由布氏杆菌引起的一种人畜共患传染病。该病主要通过接触感染动物(如牛、羊、猪等)的体液、组织或食用未经充分加热的奶制品和肉类传播给人类。布氏杆菌病的临床表现多样,常见症状包括发热、寒战、出汗、乏力、关节痛和肌肉痛等。严重病例可累及多个器官系统,导致并发症如关节炎、心内膜炎和脑膜炎等。
现代研究
现代科学研究在布氏杆菌病的诊断、治疗和预防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应用,如PCR检测,显著提高了病原体的检测灵敏度和特异性。基因组学研究揭示了布氏杆菌的致病机制和耐药机制,为开发新型药物和疫苗提供了理论基础。此外,免疫学研究发现了多种与布氏杆菌感染相关的免疫调节因子,为免疫治疗策略的探索提供了新方向。
特效药
目前,布氏杆菌病尚无单一特效药,但多种抗生素联合使用可有效治疗该病。常用的治疗方案包括多西环素(Doxycycline)联合利福平(Rifampin)或链霉素(Streptomycin)。对于复杂或重症病例,可能需要延长治疗周期或采用更复杂的抗生素组合。值得注意的是,抗生素治疗需在医生指导下进行,以避免耐药性的产生。
上市产品
市场上已有多种用于布氏杆菌病诊断和治疗的产品。诊断方面,常见的有布氏杆菌抗原检测试剂盒和PCR检测试剂盒,如 Abbott 的 Brucella IgG/IgM 抗体检测试剂盒和 Bio-Rad 的 Brucella PCR 检测试剂盒。治疗方面,多西环素、利福平和链霉素等抗生素均有成熟的产品上市,如 Pfizer 的 Vibramycin(多西环素)和 Sanofi 的 Rifadin(利福平)。此外,一些生物制药公司也在研发针对布氏杆菌病的新型疫苗和免疫治疗药物,但尚未大规模上市。
总之,布氏杆菌病虽然是一种较为严重的传染病,但通过现代科学研究的不断深入和医疗技术的进步,其诊断和治疗手段已显著改善,患者的预后也得到了有效保障。
1.一般治疗
急性期应卧床休息,多饮水,进易消化饮食,保证热量。必要时给与解热镇痛剂及镇静剂。
2.病原治疗
抗菌药物主要用于急性期及慢性复发的病人。常用药物如下。
⑴链霉素与四环素联合:链霉素1g/日,分2次肌注;四环素2g/日,分4次口服,疗程3周。
⑵复方新诺明与链霉素联合:前者每次2片,3次/日;后者剂量同上。疗程3周。
3.慢性期的治疗
宜病原治疗与特异性脱敏疗法相结合。病原治疗同上。特异性脱敏疗法有:
⑴菌苗治疗:首次剂量为25万菌体/日,以后逐渐增加剂量,疗程结束时,菌苗可达1.5亿菌体/日,10~15日为1疗程。
⑵水解素及溶菌素治疗:首次剂量两者为1%1ml/日,逐步增至2ml/日,疗程10~15天。也可用于急性期病人。菌苗、水解素及溶菌素注后可出现反应,主要为寒战、发热、出汗、头痛、全身不适,个别重者还影响呼吸、血压。
4.其它
皮质激素对于重症者、睾丸肿痛、关节肌肉神经剧痛者及有心脑并发症者,均应采用。慢性期还可用物理疗法,如热疗、透热、水浴等。
1、急性期
①起病缓慢。突出表现为寒战、发热、多汗。发热平均为2~3周,数日至2周后再次发势,呈波浪起伏。热型多为弛张热,也可呈不规则热。常因大汗浸湿衣被,且与热退相伴,为本病另一突出特征。
②关节痛。主要为大关节,呈游走性,少数伴关节红肿,或肌肉疼痛。
④其它。男性可有睾丸炎或附睾炎,女性可患卵巢炎,孕妇可流产。腰骶神经病变,造成坐骨神经痛也较多见。
2、慢性期
可由急性期发展而来,也可无急性病史。常见症状有疲乏、出汗、头痛、低热、抑郁、烦躁、肌肉及关节酸痛。
流行病学发病以春夏为多,牧区发病率高。了解所到地区、职业、接触范围等情况有助诊断。
布氏杆菌首先感染家畜。家畜临床表现不明显。但怀孕的母畜则极易引起流产或死胎,所排出的羊水、胎盘、分泌物中含大量布氏杆菌,特别有传染力。而其皮毛,尿粪,奶液中均有此菌。排菌可长达三个月以上。人通过与家畜的接触,服用了污染的奶及畜肉,吸入了含菌的尘土或菌进入眼结合膜等途径,皆可遭受感染。
⑴血像:白细胞计数正常或偏低,淋巴细胞相对增多。
⑵细菌学检查:血、骨髓、尿均可作培养,早期血、骨髓培养阳性可达70%~80%。
⑶血清学检查:①血清凝集试验。病程2周以上可阳性,效价在1∶100以上,两次测定效价成倍上升,有助诊断。②补体结合试验。效价在1∶10以上为阳性。③抗人球蛋白试验。效价>1∶80为阳性。④皮内试验。将布氏杆菌素0.1ml注入前臂皮内,24~48小时局部肿块超过2.5×2.5cm以上为阳性。⑤荧光抗体测定也可应用。
【预防】
1.管理传染源
加强病畜管理,发现患畜应隔离于专设牧场中。流产胎盖应加生石灰深埋。患病的人应及时隔离至症状消失,血、尿培养阳性。病人的排泄物、污染物应予消毒。
2.切断传播途径
疫区的乳类、肉类及皮毛需严格消毒灭菌后才能外运。保护水源。
3.保护易感人畜
凡有可能感染本病的人员均应进行预防接种,目前多采用M-104冻活菌苗,划痕接种,免疫期1年。另外凡从事牲畜业的人员均应做好个人防护。牧区牲畜也应预防接种。
①化脓性脊柱炎:起病急,高热不呈间歇性,全身中毒症状重。白血球总数可达2万/mm3以上及中性白血球数增加。血培养阳性。椎旁脓肿或髂窝脓肿出现较早,将抽出的脓液进行细菌学的检查即能明确诊断。X线上表现骨破坏多于修复。
②脊柱结核:发病慢,低烧盗汗,无其他关节痛,血沉快,结核菌素皮内的试验呈强阳性,X线改变以骨质疏松及破坏为主,很少增生反应,后期常至脊柱后凸畸形。
并发症较罕见,但可感染心脏、脑和脑膜,以及引起神经、睾丸、胆囊、肝脏和骨的炎症。慢性病例通常导致长期健康不良,但本病罕有致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