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专家解读
- 治疗
- 症状
- 病因
- 检查
- 预防
- 鉴别
- 并发症
脉络膜炎介绍
脉络膜炎是一种眼科疾病,主要影响眼球内部的脉络膜。脉络膜是眼球壁中层的一部分,富含血管,负责为视网膜提供营养。当脉络膜发生炎症时,会导致视力模糊、眼痛、畏光等症状,严重时甚至可能引发视网膜脱落,威胁视力。
现代研究
现代科学研究表明,脉络膜炎的发病机制复杂,可能与自身免疫反应、感染、遗传等多种因素有关。通过高分辨率影像技术和分子生物学手段,研究人员发现,炎症细胞在脉络膜中的浸润和炎症因子的释放是疾病发展的关键环节。此外,基因多态性研究也揭示了某些基因变异与脉络膜炎易感性之间的关联。
在治疗方面,现代研究注重综合治疗策略,包括抗炎药物、免疫抑制剂和生物制剂的应用。临床试验表明,针对特定炎症因子的生物制剂在控制病情方面显示出良好效果。
特效药
目前,针对脉络膜炎并没有单一特效药,但有一些药物在临床治疗中表现出较好的疗效。例如,糖皮质激素类药物如泼尼松,可以迅速缓解炎症症状;免疫抑制剂如环孢素A、他克莫司等,适用于激素治疗效果不佳或需长期治疗的患者;新型生物制剂如抗VEGF药物和抗TNF-α药物,在特定病例中也显示出显著疗效。
上市产品
市场上已有多种用于治疗脉络膜炎的产品。常见的糖皮质激素类药物有泼尼松片、地塞米松眼药水等;免疫抑制剂方面,环孢素A胶囊、他克莫司胶囊等均有销售;生物制剂方面,抗VEGF药物如雷珠单抗注射液、抗TNF-α药物如英夫利昔单抗注射液等也在临床中得到广泛应用。
需要注意的是,这些药物的使用需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以最大程度地提高疗效并减少副作用。
1、查找病因:对原发病治疗,去除病因。
2、皮质类固醇:地塞米松0.75-1.5毫克,口服,每6-8小时一次;ACTH25-50毫克或地塞米松10毫克加入5%葡萄糖液500-1000毫升中,每日一次,静脉滴注。若要加强局部药物浓度可并用地塞米松2.0毫克和妥拉苏林12.5毫克球后注射,每周一次。
3、免疫抑制剂和非激素类抗炎药物及抗生素;参照虹膜睫状体炎治疗方法。
4、全身用药,血管扩张剂,能量合剂,维生素类药物等。
脉络膜因无感觉神经,病人无痛感。炎症初期因视网膜的光感觉器细胞受刺激,可有眼前闪光感。炎性产物进入玻璃体时,表现为玻璃体混浊,诉眼前有黑点飘动,视力呈不同程度下降,玻璃体混浊程度随炎症发展而加重。
当黄斑部受累水肿时,光感受器细胞排列改变,主觉视物变形,视物显大、显小征,视力锐减。当周边视网膜广泛受损时可表现夜盲征。视野检查有实性或虚性暗点。
分类:
按病变范围分
1、弥漫性脉络膜炎。(dffuse chorioiditis) 为多个渗出性病灶融合成片,晚期显示大块萎缩斑、病灶间组织正常。
2、播散性脉络膜炎:(disseminated chorioiditis)病灶区分散,大小不一。
3、局限性脉络膜炎:(circumseribed chorioiditis)病变局限于眼底某部分,黄斑区较常见。
检查外眼正常,检眼镜下可查见玻璃体内点状、絮状物悬浮,逆眼球转动方向运动。急性期有黄白色、斑片状渗出,部分融合。病灶微隆起,这是由于脉络膜血管扩张、渗透性增强,引起局限性水肿和细胞浸润所致。病变相应处视网膜亦可受累,病变吸收后,轻症者不显痕迹,重症者因色素上皮病变产生色素脱失或繁殖;脉络膜中、小血管层萎缩,大血管裸露;若全层萎缩则巩膜暴露,形成黑白相间的典型萎缩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