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草园
当前位置:百草堂 > 疾病大全 > 乳痈
乳痈

乳痈

(急性乳腺炎)

部位

胸部

科室

妇科

是指即急性乳腺炎,病名。痈肿之发于乳房者。出《肘后救卒方》卷五。又名(疒乇)乳、妬乳、乳毒、吹你、吹乳、内吹、外吹、乳根痈、乳疯等。多因肝气郁滞,胃热壅塞,乳汁瘀积,兼感风寒之邪结聚而发。《诸病源候论·妇人杂病》:“亦有因乳汁蓄结,与血相搏,蕴积生热,结聚而成乳痈者”。

初起者,证见乳房部出现大小不等之硬结,始觉胀痛,乳汁吮吸不畅而郁滞,渐感全身恶寒发烧,或头痛,肢节不适。继则肿块增大,焮红痛加,寒热不退,甚则疼痛加剧,全身酸痛乏力,局部肿块由硬而软变,有波动感,为脓已成。该病之早期,治宜舒肝理气,活血清热,通乳散结。多见于妇女产后,其病因有因肝气郁结,胃热壅滞;或因乳汁积滞;或乳儿吸乳时损伤乳头,感染热毒;或产后血虚,感受外邪,以致湿热蕴结,气血凝滞而成。

西医认为本病多因产后抵抗力下降,乳头破损,乳汁淤积,细菌沿淋巴管、乳管侵入乳房,继发感染而成。其致病菌多为金黄色葡萄球菌,其次为白色葡萄球菌和大肠杆菌。治疗内服可选栝楼牛蒡汤,或橘叶散,或和乳汤加减;外治法当用吸吮乳汁,配合如意金黄散,或蒲公英捣烂敷贴,或用隔蒜灸,或以交替湿热外敷,或热熨疗之。若脓已成,则应尽快手术切开引流,脓出身热、剧痛立止。或脓尚未成者,则可选托里解毒之剂,方选托里透脓汤之类。亦可按辨证情况而施治。

  • 治疗
  • 症状
  • 病因
  • 检查
  • 预防
  • 鉴别
  • 并发症

中医治疗方法

(1)局部治疗:

①如意金黄散以白酒调成糊状,粘敷病变局部。

②鲜蒲公英60~120g,葱白30~60g,捣烂成糊状,敷于患处,用绷带或三角巾扎紧,每天换药1次。

③三黄膏外敷: 三黄膏,即黄柏大黄黄芩各等份,研成细面,用凉开水、蜂蜜或等量凡士林调成膏。

④芙蓉膏外敷:芙蓉膏有清热解毒、活血化瘀消肿的作用。

配方1:用芙蓉叶研成细面,用香油或茶叶水调,也可加等量凡士林调成膏。

配方2:芙蓉叶、大黄、黄柏、泽兰叶各24g,片6g,共研细末,用黄酒调敷或用凡士林调为软膏外敷。

(2)汤饮治疗:

①鲜蒲公英250g,水煎服。

②细叶远志全草15~20棵,水煎服。

鹿角粉3~9g,开水冲服。

④蒲公英、野菊花各9g,水煎服,每天1付。

⑤括楼牛蒡汤:熟牛蒡、生山栀、金银花连翘各9g,全括楼(打碎)、蒲公英各12g,皮、橘叶各4.5g,柴胡6g,黄苓9g。水煎服,每天1付。

五味消毒饮:金银花、蒲公英、地丁各30g,连翘、野菊花板蓝根赤芍各15g。水煎服,每天1付。本方主要有清热解毒、消肿散结、活血祛淤作用,为控制全身中毒症状的有效方剂。

⑦疮疡饮:山甲珠、皂刺、当归尾、天花粉陈皮各9g,乳香没药各6g,金银花、赤芍、蒲公英各30g,水煎服,每天1付。本方具有活血化瘀、清热解毒、消肿软坚作用。

⑧金银花、蒲公英、括楼各30g,柴胡、黄芩、王不留行青皮各15g,皂刺、赤芍、丝瓜络各30g。水煎服,每天1付。

⑨全括楼1个(重100~200g),水煎服,并将药渣趁热敷于患处。

牛蒡子叶30g水煎代茶饮,每天1付。用于乳汁淤滞期。

其他中医治疗:针灸治疗急性乳腺炎,现代报道始见于五十年代初。但临床资料最为丰富的则在八、九十年代。针灸、挑治、刺血、拔罐、腕踝针、火针等法,都有较好的效果。一般认为,病程愈短,针灸效果愈好,在24小时内治疗更佳;病程过长或已化脓者,疗效往往较差。就本文所收载的文章的病例统计,各种穴位刺激法对本病平均有效率达到95~98%左右。

[民间灸法]

1.艾火灸

取穴:肩井、乳根、内关、曲池、足三里。

配穴:乳汁壅胀加膻中、少泽;头痛发热加合谷、风池。

灸法:艾条悬灸,每穴施灸5~10分钟,每日1次。

2.隔葱灸

取葱白适量,洗净后捣如糊膏状,敷于患处,厚约0.2厘米。然后点燃艾条悬灸,每次施灸15~30分钟,每日灸治1~2次,3次为一疗程。

3.隔蒜灸

选取患处或邻经俞穴,每次每穴施灸5~7壮,每日灸治 1~2次,3次为一疗程。

[古代验方]

(1)乳痈灸乳根(《神灸经纶》)。

(2)膺窗、临泣(足)、神封、乳根、足三里、下巨虚、下廉、天溪、侠溪,均治乳痈。乳妒灸两手鱼际14壮(《针灸资生经》)。

乳痈西医治疗方法

药物治疗:1.早期注射休息,暂停患侧乳房哺乳,清洁乳头、乳晕,促进乳汁排泄(用吸乳器或吸吮),凡需切开引流者应终止哺乳。

2.局部用25%硫酸镁湿热敷、理疗。

3.早期可采用青霉素80万~100万U加1%~2%普鲁卡因10ml溶于等渗水10~20ml中,在肿块周围封闭注射。

4.全身应用抗生素。为防治严重感染及败血症,根据细菌培养及药敏选用抗生素,必要时静脉滴注抗生素。

手术治疗:

一旦脓肿形成应及时手术,切开引流。浅表的小脓肿可在局麻下进行,大而深的脓肿应在静脉麻醉下进行。在脓肿中央、波动最明显处作切口,但乳房深部或乳房后脓肿可能无明显波动感。切口要足够大,以乳头为中心呈放射方向,或沿乳房下皮肤皱褶处作弧形切口。进入脓腔后,用手指探查,打通所有脓肿内的间隔,以保证引流通畅。如属乳房后脓肿,应将手指深入乳腺后间隙,轻轻推开,使脓液通畅流出。哑铃状脓肿,必要时可作对口引流。所有脓肿切开后应放置引流物,每日换药。脓液应常规作培养与药物敏感试验。

1。多为哺乳妇女,尤以未满月的初产妇为多见。

2。初起乳房内有疼痛性肿块,微红或皮肤不红,排乳不畅,可有乳头破裂糜烂。化脓时乳房红肿疼痛加重,肿块变软,有应指感,溃破或切开引流后肿痛减轻。如脓液流出不畅、肿痛不消,可有“传囊”之变。溃后不收口、渗流乳汁或脓液,可形成乳漏。

3。多有恶寒发热头痛,周身不适等症。

4。腋下可有臀核肿大疼痛。

5。外周血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增高。

初期:乳房肿块胀痛,皮肤不红或微红,乳汁排泄不畅,伴恶寒发热,头痛,胸闷不舒,口干口苦,舌苔薄黄,脉弦数。疏肝清热、逋乳消

酿脓期:乳房肿块逐渐增大,皮肤锨红灼热,疼痛剧烈,呈持续性啄样痛,高热不退,口渴喜饮,肿块按之应指,舌红苔黄,脉弦数。清热解毒透脓。

溃脓期:脓肿破溃,流出黄白脓液或乳汁,肿痛渐消,舌淡红,苔薄黄,脉略数。扶正托毒。

多因乳头破碎,风邪外袭,或乳汁淤积,乳络阻滞,郁而化热所致。以发热,乳房部结块、肿胀疼痛,溃后脓出稠厚为主要表现的痈病类疾病。

本病相当于西医学所说的急性乳腺炎

急性乳腺炎的发病原因是,乳汁不能外流,出现瘀积,使局部乳房组织活力降低,造成有利于细菌繁殖的条件。因此,从根本上说,乳汁瘀积和细菌感染是本病的两在原因,预防乳腺炎的主要措施是防止乳汁瘀积和细菌感染。

1、防止乳头破裂。乳头破裂既容易乳汁瘀积,又有可能因伤口而发生细菌感染。

(1)怀6个月以后,每天用毛巾蘸水落石出擦洗乳头塞入小儿中,避免咬破;

(2)不要让小儿养成含乳头睡眠的习惯;

(3)哺乳后,用水洗净乳头,用细软的布衬在乳头衣服之间,避免擦伤。

2、积极治疗乳头破裂,防止出现并发症。

(1)轻度乳头破裂仍可哺乳,但在哺乳后局部涂敷10%复方安息香酸酊,或10%鱼肝油铋剂,下次浦乳前洗洗;

(2)重度乳头破裂,哺乳时疼痛剧烈,可用乳头罩间接哺乳;或用吸奶器吸出后,用奶瓶哺食小儿;

(3)对乳头上的www.ruxian999.org.cn痂皮,不要强行撕去可用植物油涂,待其变软,慢慢撕掉。

(4)猪油适量,用微火化

3、防止乳汁瘀积。

(1)产后应尽早哺乳;

(2)哺乳前热敷乳房以促进乳汁通畅。如果产妇感到乳房胀痛更要及时热敷,热敷后用手按捏乳房,提拔乳头;

(3)婴儿吸吮能力不足或婴儿食量小而乳汁分泌多者,要用吸奶器吸尽乳汁;

(4)注意清洗乳头,涤除乳腺管口积垢。

4、保持乳房清洁,防止细菌感染。产前清洗乳房,去除乳头部粘垢;哺乳前要清洗乳头,尤其是乳头已有破裂者;避免对乳房的挤压,穿衣服要宽松。

5、宜常作自我按摩。产妇要养成自我按摩乳房的习惯。方法:一手用热毛巾托住乳房,另一手放在乳房的上侧,以顺时针方向转向按摩。如果乳房感到胀痛,或者乳房上有肿块时,手法可以重一些。在自我按摩的同时,可稍用力挤压乳房,把乳汁从乳头挤出,反复几次后,乳腺管就通畅了。一般每天按摩1次,每次15-20分钟。

6、少吃有刺激性的食物,如葱、、蒜等。中医认为,急性乳腺炎是由于内有蕴热、热毒壅结而成。因此在饮食上要少吃热性食物,以免助火生疮。

7、食物药预防。可以常吃些海带,海带有软坚散结作用,凉拌吃或炖肉吃,可预防急性乳腺炎;有急性乳腺炎先期症状者,可用蒲公英30克,陈皮6克,水煎服,每日1剂。

1。乳疽:为乳房深部结块,疼痛较轻,皮色不变,即使酿脓,皮色亦不变,应指不显,酿脓、破溃及愈合均较缓慢。

2。粉刺性乳:多有先天性乳头凹陷畸形,先在乳晕部出现肿块,乳头中常有粉渣样物排出,急性发作时红肿热痛,溃脓时脓液中夹有粉渣样物质。

3。乳痨:初起乳房内结块如李,不痛不痒,边界不清,皮肉相连,肿块化脓破溃后流脓清稀,夹有败絮样物质,疮口不易收敛,多形成瘘管,病程缓慢,以年月计。

发病较快,乳房部红肿热痛,范围较大,溃后皮肉腐烂坏死,甚至热毒内攻,病情较乳重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