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专家解读
- 治疗
- 症状
- 病因
- 检查
- 预防
- 鉴别
- 并发症
痰火介绍
痰火是一种中医术语,主要指由于痰邪内蕴,郁而化火所引起的一系列症状。在中医理论中,痰不仅指咳嗽时产生的痰液,还包括体内的一种病理产物,可以是湿痰、寒痰、热痰等。当痰邪与火热相结,便会形成痰火,导致多种疾病,如咳嗽、哮喘、眩晕、癫狂等。痰火的症状包括但不限于咳嗽痰多、痰黄稠黏、胸闷气短、心烦失眠、口苦咽干等。
现代研究
现代科学研究表明,痰火与多种炎症性疾病和代谢性疾病有关。例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支气管哮喘等呼吸系统疾病在中医辨证中常与痰火相关。研究发现,痰火证患者的体内炎症因子水平较高,如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等。此外,痰火还可能与代谢综合征、糖尿病等疾病有关,因为这些疾病患者的体内也存在炎症反应和代谢紊乱。
现代医学通过影像学、生物化学等手段,进一步揭示了痰火的病理机制。例如,胸部X光或CT检查可以发现肺部炎症、痰液潴留等病变;血液检查可以发现炎症指标升高。这些研究为痰火的治疗提供了科学依据。
特效药
在中医治疗中,针对痰火的特效药主要是清热化痰、润肺止咳的中药方剂。常见的中药方剂有:
- 清气化痰丸:主要成分包括黄芩、瓜蒌仁、半夏、陈皮等,具有清热化痰、理气止咳的功效。
- 贝母瓜蒌散:主要成分包括贝母、瓜蒌、天花粉、橘红等,用于清热化痰、润肺止咳。
- 礞石滚痰丸:主要成分包括礞石、黄芩、大黄等,适用于痰火壅盛、咳喘痰多的情况。
现代药物中,也有一些针对痰火症状的药物,如:
- 盐酸氨溴索:用于稀化痰液,促进排痰。
- 乙酰半胱氨酸:具有祛痰作用,适用于痰液黏稠不易咳出的情况。
上市产品
市场上针对痰火症状的相关产品较多,包括中药制剂和西药制剂。以下是一些常见的上市产品:
- 清气化痰丸:由多家中药企业生产,如同仁堂、云南白药等。
- 贝母瓜蒌散:常见品牌有同仁堂、九芝堂等。
- 盐酸氨溴索口服液/片剂:品牌包括沐舒坦、兰苏等。
- 乙酰半胱氨酸泡腾片/颗粒:品牌有富露施、金康速力等。
这些产品在药店和医疗机构均有销售,患者在使用时应根据自身情况和医生建议选择合适的药物。需要注意的是,中药治疗需辨证施治,最好在中医师的指导下使用。
从痰火论入手治疗癌症,研制出了含有人工牛黄、壁虎、蚤休、三七、麝香、川贝母、全蝎、黄连、山豆根、桅子、麦冬、桔梗、熟地、当归等的消瘤汤一号,以及含有硵砂、三七、血竭、乳香、没药、儿茶、硼砂、冰片、雄黄、枯矾、炒僵蚕等的消瘤汤二号,其与传统中医治癌方药不同的是:清火消炎并举;结合现代研究成果用药,如使用了可促进机体产生干扰素的中药半枝莲、桅子、黄芪等。李全国在实践中发现,痰火论并非完善,中医痰证还应分为肺痰、肾痰、脾痰和怪痰四类。怪痰多与遗传、神经、内分泌紊乱有关,怪痰引发的癌症多为痰火并举,治疗应滋阴降火。
痰和饮都是津液代谢障碍所形成的病理产物。一般以较稠浊的称为痰,清稀的称为饮。痰不仅是指咳吐出来有形可见的痰液,还包括瘰疬、痰核和停滞在脏腑经络等组织中的痰液,临床上可通过其所表现的证候来确定,这种痰称为"无形之痰".
系统淋巴细胞功能缺陷有关。多种中药具有调节人体免疫,甚至诱生干扰素的功能,完全可能通过活血化瘀、软坚散结来改善微循环,消除和缩小肿瘤。
痰湿的体质特点:
1.体形面色:体形肥胖,腹部肥满而松软,四肢浮肿,按之凹陷,性格比较温和,面部皮肤油脂较多,面色淡黄而暗,眼泡微浮,容易困倦,面少血色,白中常发青,且少光泽
2. 舌头:舌体胖大,苔滑腻,舌苔白腻或甜,舌边常有齿印成排
3. 口手和脚:口中粘腻,口唇色淡,很少感觉口渴,不想喝水,容易出汗,汗出后皮肤多凉,头身重困,关节疼痛重着、肌肤麻木不仁,易出现耳鸣,年过60 岁者中耳聋者多见
4. 感觉及睡眠:人体好倦缩,手足冰凉,胸闷,痰多,容易困倦,有关节酸痛、肌肤麻木、肠胃不适
5. 脉象:脉濡而滑
6. 喜好:懒动、嗜睡、身重如裹,喜食肥甘甜黏,夏天好过,冬天难熬
7. 大小便:大便次数多,不成形,尤其是早晨大便急,一泻为快,一夜三四次小便,且尿量多而色清如水
痰火为病。恶风发热。脉来弦数。全与伤寒无别。但听其咳嗽气急。可以知其为痰火也。夫痰火之起。由于脾经血少。胃火太甚。熬煎津液为痰。上传于肺。故令咳嗽气急。然胃火一动。相火翕然从之。所以恶寒发热。宜用舒中芍药汤三四剂后。脉宜和缓。若弦数不减。数大有力。是为孤阳无阴。多主于死。若脉来微减或细数者。法当看其痰色。如咳吐黄痰。胸中不快。食积生痰。宜用栝蒌枳实汤。如痰色青白。稀而不稠者。肾虚水沸为痰。宜用加味地黄汤。滋水以制火。不必拘于治痰也。又有初起之时。外无寒热诸症。内无烦热气急。但见神昏不安。肢体无力。
声音低小。饮食不进。脉来沉细无力者。宜用香砂六君子汤。甚则八味地黄丸。亦可用也。
舒中芍药汤
陈皮半夏白茯甘草柴胡黄芩枳壳桔梗白芍木通贝母栝蒌霜天冬有食加浓朴。
栝蒌枳实汤
加味地黄汤
香砂六君子汤
痰湿的“痰”并非只指一般概念中的痰,而是指人体津液的异常积留,是病理性的产物;“湿”分为内湿和外湿,外湿指空气潮湿、环境潮湿,如淋雨、居处潮湿等,外在湿气会侵犯人体而致病;内湿是指消化系统运作失宜,对水在体内的流动失控以致津液停聚,或因饮食水分过多,或因饮酒、乳酪、生冷饮料,而使体内津液聚停而形成内湿。此种体质者多伴有脾胃功能失调、内分泌失调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