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草园
当前位置:百草堂 > 疾病大全 > 疱疹性咽峡炎
疱疹性咽峡炎

疱疹性咽峡炎

部位

颈部

疱疹性咽峡炎这是一种急性传染性,发热性疾病,是由许多A组柯萨奇病毒,偶尔也有其他肠道病毒所引起,其特点为疱疹溃疡性粘膜损害。该病有流行趋势,常见于婴幼儿。

  • 专家解读
  • 治疗
  • 症状
  • 病因
  • 检查
  • 预防
  • 鉴别
  • 并发症

疱疹性咽峡炎

疱疹性咽峡炎是一种常见的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性疾病,主要由肠道病毒引起,尤其是柯萨奇病毒A组。该病多见于1-7岁的儿童,尤其是在夏季和秋季高发。主要症状包括突发高热、咽痛、流涎、拒食、呕吐等,查体可见咽部充血,咽腭弓、悬雍垂、软腭等处有疱疹和溃疡

现代研究

现代科学研究表明,疱疹性咽峡炎的病原体主要通过粪-口途径传播,也可通过飞沫传播。病毒侵入人体后,主要在咽部黏膜细胞内复制,导致局部炎症反应和疱疹形成。近年来,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使得病毒检测更加快速和准确,有助于早期诊断和治疗。

研究发现,疱疹性咽峡炎的病情轻重不一,多数患儿在一周内可自愈,但部分患儿可能出现高热惊厥、心肌炎等并发症。免疫学研究显示,机体的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在病毒清除中起重要作用。

特效药

目前,针对疱疹性咽峡炎尚无特效的抗病毒药物。治疗主要以对症支持治疗为主,包括退热、止痛、补液等。常用的药物包括布洛芬、对乙酰氨基酚等退热药,以及局部应用的抗病毒药物如利巴韦林喷剂。

上市产品

市场上针对疱疹性咽峡炎的药物主要是对症治疗药物,如布洛芬混悬液、对乙酰氨基酚口服溶液等。此外,一些中成药如清热解毒口服液、蓝芩口服液等也被用于辅助治疗。需要注意的是,使用任何药物都应在医生指导下进行,避免自行用药。

近年来,一些新型的抗病毒药物正在研发中,但尚未大规模上市。家长在发现孩子出现疑似症状时,应及时就医,遵循医嘱进行治疗。同时,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加强手部清洁,是预防疱疹性咽峡炎的重要措施。

主要是对症治疗。

注意口腔卫生,保持口腔清洁。可用淡水漱口,用10%硝酸银涂于溃疡或用咽喉灵丹,硼散等吹播咽部以减轻咽痛症状。口服维生素C及B等。抗生素对病毒性咽炎无效。但如有发热,应给予抗菌药物治疗,以便控制继发性细菌感染。

[临床症状]

该病有流行趋势,常见于婴幼儿,临床特征为骤起高热伴有咽喉痛、头痛、厌食,并常有颈,腹和四肢疼痛。在婴儿常发生呕吐和惊厥,起病2日内口腔粘膜出现少数(很少多于12个)小的(直径1~2mm)灰白色疱疹,周围绕以红晕,多见于扁体前部,但也可位于软腭,扁桃体,悬雍垂,舌部等,在以后的24小时内水泡破溃变为浅溃疡,直径一般在5mm以下,1-5日内愈合。并发症少见:症状一般7日内消失。在感染后能产生持久的免疫,但A组中其他型病毒或其他肠道病毒也可能引起再次发病。

此病如单独发生,常无全身症状。患儿表现为起病急、突发高热、早期伴有流鼻涕,继而大一些的孩子会自诉口腔疼痛或拒食,小一些的宝宝则表现为烦躁、哭闹、流口水,尿色黄、短少,大便干燥成球。检查时,可见患儿上腭、口腔黏膜、咽后壁、扁桃体等口腔黏膜出现灰白色小疱疹,大约在1-2天内疱疹破溃形成溃疡。一般疱疹性咽峡炎往往都伴有牙龈一碰就出血,口腔内有臭味,还会伴有颌下淋巴结肿大,但很少波及口腔外部的皮肤。

[诊断方法]

可根据症状和特征性口腔损害作出诊断。最好通过从损害处分离到病毒或通过特征性抗体滴度升高加以证实,但这些检查并不推荐常规采用。鉴别诊断包括疱疹性口腔炎(特点为任何季节均可发病,呈现更大的,持续更久的溃疡),复发性口疮和Bednar口疮(很少发生于咽部,而已一般无全身症状)。柯萨奇A组10型病毒也会引起类似病变(淋巴结性咽炎),但口咽部损害突出,呈现白色到黄色小结。治疗为对症处理。

疱疹性咽峡炎系好发于儿童的特殊发热性疾病。临床特征为骤起高热伴有咽喉痛、头痛、厌食、并常有颈、腹和四肢疼痛。在婴儿常发生呕吐和惊厥。起病2日内口腔粘膜出现少数(很少多于12个)小的(直径1~2mm)灰白色疱疹,周围绕以红晕,多见于扁桃体前部,但也可位于软腭、扁桃体、悬雍垂、舌部等。在以后的24小时内水泡破溃变为浅溃疡,直径一般在5mm以下,1~5日内愈合。并发症少见。症状一般7日内消失。在感染后能产生持久的免疫,但A组中其他型病毒或其他肠道病毒也可能引起再次发病。

本症系由数型柯萨奇及埃可病毒所引起,最常见的为9型柯萨奇A组病毒(1、2、3、4、5、6、8、10及22),其它柯萨奇A组病毒、某些型柯萨奇B组病毒以及9、16、17型埃可病毒也偶有发现。偶尔也有其他肠道病毒所引起。

[发病原因]

为什么孩子容易患急性呼吸道感染呢?

小儿急性呼吸道感染的常见原因有:

1.呼吸道屏障功能不足,例如小的孩子没有鼻毛,阻挡不住空气中的粗糙异物。

2.呼吸道粘膜柔嫩,容易受到各种刺激(寒冷、刺激性气体等)而发生充血、肿胀甚至炎症反应。

3.呼吸道分泌出抵抗细菌、病毒的免疫物质不足,不能充分杀灭入侵的病原体。

4.呼吸道表面有一种带无数纤毛的细胞,这些纤毛好像一把大扫除的刷子一样,不断将吸入并粘附在呼吸道上的小颗粒如粉尘、病菌等向外清扫,排到喉头咳出,但小儿呼吸道上的这种纤毛活动比较微弱,因此“自洁”功能也就相对地差。

人在生活中是要不断地呼吸以维持生命的,这样每天随吸气进入呼吸道的细菌、病毒、有害气体、粉尘等,不可胜数,加上上述小儿呼吸道种种防御功能的不足,所以很容易发生各种急性呼吸道感染。

根据急性发热起病,口腔有丘疹水疱性损害及培养出柯萨奇或埃可病毒,即可诊断。它与一些口腔有水疱的病毒性疾病鉴别。实验室检查白细胞增高,取咽部疱液或大便,经组织培养或接种于乳鼠可得致病病毒,同时可取急性期及恢复期血清进行特殊的中和抗体、补体结合或血凝抑制试验,以助确诊。

[预防措施]

疱疹性咽峡炎为儿童夏季常见病,预防此病,家长要注意保持孩子个人和室内的卫生,尽量不带孩子去嘈杂的公共场所。

[护理指导]

1.疱疹性咽峡炎口腔疼痛明显,患儿大多都有拒食现象。应该注意给患儿补充营养,食物不宜过热,应该清淡一些,不油腻,并富有营养,进食困难时可以采取大静脉营养合剂。

2.为防止继发感染,局部使用止痛剂和抗病毒药物,一定注意口腔卫生。患儿用过的食具一定要进行沸水消毒处理,避免造成染。

3.忌食刺激性食物,如酸、甜、辣、咸、热、硬等,避免刺激口腔破溃部位引起疼痛。

4.可取绿豆100克、苦瓜50克、薏米150克、大米100克煮粥,放凉后适量给患儿食用。

减轻不适的方法是:注意口腔卫生,保持口腔清洁。可用淡水漱口,用10%硝酸银涂于溃疡或用咽喉灵丹,硼散等吹播咽部以减轻咽痛症状。口服维生素C及B等。抗生素对病毒性咽炎无效。但如有发热,应给予抗菌药物治疗,以便控制继发性细菌感染。

它与一些口腔有水疱的病毒性疾病鉴别。

常继发于急性鼻炎肺炎、流行性感冒疟疾、流行性脑膜炎,亦可单独发生,除咽部外,口腔粘膜亦可发生疱疹

此病如单独发生,常无全身症状。咽部疼痛,影响吞咽。婴幼儿患病,常表现为进食时哭吵,不愿进食,颌下淋巴结肿大有压痛,有时伴有发热.检查咽部疱疹多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