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草园 药材大全 网站导航

蛋白尿

部位腰部
科室

肾内科,泌尿外科,中西医结合科,中医科

相关疾病

急进性肾炎,急性肾炎,链球菌感染后的急性肾小球肾炎,慢性肾炎,膜性肾小球肾炎,肾病综合征,微小病变性肾病,隐匿性肾小球肾炎,原发性IgA肾病,硬皮病

相关检查

葡萄糖可的松耐量试验,蛋白电泳,总胆红素(TBIL,STB),标准碳酸氢盐(SB),降钙素(CT),脑脊液β2微球蛋白(β2-MG),尿镁(Mg),尿血红蛋白(uHB),尿胱氨酸,尿丙酮

正常肾小球滤液中含少量小分子蛋白质,含量 20mg/100ml。通过肾小管再吸收,最后残留在尿液中蛋白质甚少,不超过70~100 mg/24h。用普通尿常规检查测不出,当尿中蛋白质含量增加,普通尿常规检查即可测出,称蛋白尿。

1394人参与
病因

病因分类

一、按蛋白尿发生机理分

(一)肾性蛋白尿

1.肾小球性蛋白尿 无论是原发还是继抓肾小球损害,是临床上最常见的蛋白质。肾小球滤过膜有病变,基底膜增厚,孔隙增大,蛋白漏出增加,甚至分子量更大的球蛋白亦可漏出。见于急性肾小球肾炎,各型慢性肾小球肾炎,IgA肾炎,隐匿性肾炎。继发性见于狼疮肾等自身免疫性疾患,糖尿病肾病,紫癫性肾炎,肾动脉硬化等。代谢性疾患见于痛风肾。

2.肾小管性蛋白尿 是指肾小球滤过正常,肾小管重吸收障碍,最常见各种原因引起的间质性肾炎,肾静脉血栓形成,肾动脉栓塞,重金属盐类中毒等。此类尿蛋白量较肾小球性蛋白量少。

3.肾组织性蛋白尿 又称分泌性蛋白尿。肾小球滤过功能和肾小管重吸收功能均正常,由于尿液形成过程中,肾小管代谢产生的蛋白质渗入尿液中所致,如肾小管拌和远曲肾小管产生的Tamm-Horsfall蛋白以蛋白(一种大分子糖蛋白),此种蛋白易形成管型和结石核心。

(二)非肾性蛋白尿

1.体液性蛋白尿 又称溢出性蛋白尿,肾小球滤过功能和肾小管重吸收功能均正常,由于血浆中含有大量小分子蛋白质由肾小球滤过,超过了肾小管的重吸收能力所致,如多发性骨髓瘤时,血浆中有大量轻链免疫球蛋白从尿中排出,称凝溶蛋白或称本一周蛋白(Benee.None protein)尿液加温至45~60℃,凝溶蛋白开始凝固,尿液浑浊,再继续加温至沸点时则溶解,尿液清凉,再冷却至60℃以下时又出现浑浊、沉淀或凝块。此试验是诊断多发性骨髓瘤最常用的方法。进而应多部位拍骨片,可发现骨质破坏(多在颅骨、肋骨、脊柱骨等)骨髓检查。可找到大量骨髓瘤细胞,是重要的确诊依据。

2.组织性蛋白尿 一些器官组织产生的蛋白经血液循环由肾小球滤出,从尿中排出,如恶性肿瘤尿中蛋白质,病毒感染产生的宿主蛋白等。

3.下尿路蛋白质混入尿液引起蛋白尿见于泌尿系统感染尼伤、泌尿道上皮细胞脱落和泌尿道分泌粘蛋白。

二、按蛋白尿的性质分

(一)功能性蛋白尿
是一种轻度良性蛋白尿,原因去除后可很快消失,24h尿蛋白定量一般不超过0.5g,其产生机理目前尚不清楚,可能是肾脏受到内外因素影响引起肾血管痉挛、充血、肾小球滤过率增加所致,见于剧烈运动、长途行军、高温环境。发烧、严寒环境、精神紧张、充血性心力衰竭等。

(二)病理性蛋自尿
是最常见最重要的蛋白尿,见于原发或继发肾脏疾患,一般尿蛋白量较多,尿沉渣中有红细胞、白细胞、营型,水肿,高血压等临床表现。

(三)体位性蛋自尿
其特点蛋白尿的出现与体位有关,长期站立,行走,脊柱前凸等。体位蛋白尿是由于肾静脉扭曲或前凸的脊柱压迫左肾静脉,引起暂时的循环障碍所致,卧位1h尿蛋白消失或减少。疑有体位性蛋白尿时,分别测清晨起床前,起床后尿中蛋白量可出现显著差别。脊柱前凸引起者,嘱患者背靠墙直立 10 min后观察,若尿蛋白出现可确立诊断。诊断体位性蛋白尿应慎重,需长时间随访,一般观察5年以上,病情无变化、肾功能持续正常,方可诊断。一旦发现持续性蛋白尿存在、功能有损害时,应及时纠正诊断,及时采取治疗措施

机 理

正常肾小球滤过膜允许分子量较小蛋白滤出如核糖核酸酶、溶菌酶、卵蛋白、肌肉释放的肌红蛋白、白蛋白、转铁蛋白、免疫球蛋白。尿中可有小于30 mg/min蛋白出现,但被肾小管几乎全部重吸收;当肾小球基底膜有损害时,基底膜增厚、孔隙增大,蛋白漏出增加或肾小管病变,蛋白再吸收能力下降,两者均可引起蛋白尿的增加。正常肾小球毛细血管壁带负电荷,故对带负电荷的蛋白质不易漏出称电屏障功能。基底膜的电屏障功能作用是很大的,有人提出肾小球壁固定负电荷减少,不仅会导致蛋白质大量进人泌尿腔,还会使分子较大的物质在系膜中积聚,甚至能影响循环中免疫复合物,使其在肾小球基底膜上沉积。

预防

1、宜食清谈易消化食物,忌海鲜、牛肉、羊肉、辛辣刺激食物,酒。

2、宜食新鲜蔬菜和适量水果,适量饮水、低糖、低脂。

3、所有肾病患者禁用链霉素,庆大霉素、丁胺卡那霉素等肾毒性药物,中药药物禁用木通、青木香等马兜铃酸类药物。

4、有水肿者应限盐,少饮水。水肿不重,可进低钠盐饮食;无浮肿不限制饮水和蛋白食物的入量,有血尿阴虚火旺者不宜用补药。

5、如有感冒、发烧、感染等情况出现,应及时咨询医生,以便及时治疗避免并发症和病情加重。

6、树立信心,坚持治疗保持心情愉快。

检查

(一)病史

根据蛋白尿的原因不同追问病史要有所侧重,如水肿史,高血压发生情况,糖尿病史,过敏性紫癫史,损伤肾脏药物使用史,重金属盐类中毒史,以及结缔组织疾病史,代谢疾病和痛风发作史。

(二)体格检查
注意水肿及浆膜腔积液情况,骨骼关节检查,贫血程度及心、肝、肾体征检查。眼底检查,急性肾炎眼底正常或轻度血管痉挛,慢性肾炎眼底动脉硬化,出血、渗出等,糖尿病肾病常常出现糖尿病眼底。

(三)实验室检查

尿蛋白检查可分定性、定量检查和特殊检查。

1.定性检查 最好是晨尿,晨尿最浓,且可排除体位性蛋白尿。定性检查只是筛选检查,每日尿量2000ml定性“+’的尿蛋白量比尿量400ml定性为“+’者多,因此不作为准确的尿蛋白含量指标。对肾脏疾病的诊断、病情的观察、疗效的判定均应以尿蛋白定量为宜。

2.尿蛋白定量检查 方法较多,有巴氏法、双缩豚法,磷钨酸法、读酸一、三氯化铁法等,以双缩豚法最准确,最常用。24h尿蛋白1g以下肾小球疾病机会少,常见原因肾盂肾炎,肾硬化,尿路梗阻,尿路肿瘤及结石等。尿蛋白1~3g最常见的原因是原发或继发肾小球疾患。24h尿蛋白定量在3.5g以上者见于原发或继发肾病综合征。

(四)尿蛋自特殊检查

常用尿蛋白电泳检查,可分辨出选择性蛋白尿和非选择性蛋白尿。多发性骨髓瘤的尿蛋白电泳检查对分型有帮助,可分以下五型:聊。IgG、IgA、IgE、IgD型。尿放免法是一种尿蛋白定性方法,尿常规阴性时,放射免疫法可表现阳性,其缺点假阳性率高。放射免疫法尿β2-m g测定对早期肾小管功能损害的诊断帮助较大。

鉴别

(一)急性肾小球肾炎

链球菌感染后,通过免疫复合物引起急性肾小球肾炎,潜伏期1~2周,平均10 d发病,上呼吸道感染后潜伏期6~12d,皮肤感染后潜伏期14~24d,也急性感染症状减轻或消失后出现水肿、高血压、血尿、蛋白尿和管型尿。24h尿蛋白定量 l~3 g。血总补体和补体C3降低,肾影像学检查肾脏增大,水肿从眼睑开始,以后从颜面部发展至全身。病程短,绝大多数可痊愈(90%左右)区别于慢性肾小球肾炎。

(二)慢性肾小球肾炎

临床分普通型、高血压型、肾病型、慢性肾炎急性发作型。其临床表现与急性肾炎相似,不同点是链球菌感染后潜伏期短,一般一周之内,最短5 d。水肿从下肢开始,从下向上蔓延,病程长,易复发,晚期常常有肾功能损害,以高血压型出现最早。眼底检查动脉变细,反光增强,眼底出血,渗出等与急性肾炎眼底小动脉痉挛不同。影像学检查肾脏缩小。

(三)肾盂肾炎

是感染疾患,全身感染中毒症状,腰痛、膀腕刺激症状,实验室检查为脓尿菌尿是其特点。24h尿蛋白定量一般在1g之内,很少超过2g。一般无水肿,血压不高,只有慢性肾孟肾炎晚期肾功能损害时,才表现水肿,高血压。

(四)系统性红斑狼疮

属于自身免疫性疾病,脱发,面部蝶形红斑,口腔溃疡,游走性关节炎,光过敏,雷诺现象,多脏器损害尤以心J、肾产经系统最多见,其中肾受损占第一位。其蛋白尿一般较多,部分患者以肾病综合征形式出现。实验室检查:自身抗体阳性,总补体和补体C3降低,约l/3病例血中可找到狼疮细胞。皮肤活检真皮变性萎缩。

(五)多发性骨髓瘤

老年男性好发,贫血重且与肾脏受损不相称。病情进展快,易损害肾功能,骨质破坏,骨骼疼痛,病理性骨折。肝、脾肿大,骨髓检查大量骨髓瘤细胞存在可确诊。其尿蛋白是溢出性蛋白尿。本一周氏尿蛋白阳性。

(六)其他

剧烈运动出现微量蛋白尿,发热出现蛋白尿,心力衰竭肾淤血引起蛋白尿,药物中毒引起蛋白尿,因有明确的病史和相应的体格检查,一 般诊断不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