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草园 药材大全 网站导航

芥子(芥菜子,青菜子,黄芥子)

性味

辛,温。归肺经。

主治

温肺豁痰利气,散结通络止痛。用于寒痰喘咳,胸胁胀痛,痰滞经络,关节麻木、疼痛,痰湿流注,阴疽肿毒。

拉丁学名

Sinapis Semen

用法用量

3~9克。外用适量。

采集加工

夏末秋初果实成熟时采割植株,晒干,打下种子,除去杂质即可得。

生长环境

喜温暖湿润气候,耐寒,耐旱,怕积水,对土壤要求不高。盐碱地不宜种植,以肥沃的砂质壤土和粘壤土种植生长良好,忌贫瘠、低洼和积水环境。不同季节可春播或秋播。

识别特征

一年生草本,高50-150cm。无毛,有时具刺毛,常带粉霜。茎有分枝。基生叶叶柄有小裂片;叶片宽卵形至倒卵形,长15-35cm,宽5-17cm,先端圆钝,不分裂或大头羽裂,边缘有缺刻或齿牙;下部叶较小,边缘有缺刻,有时具圆钝锯齿,不抱茎;上部叶窄被针形至条形,具不明显疏齿或全缘。总状花序花后延长;花淡黄色;花瓣4,鲜黄色,宽椭圆形或宽楔形,长达1.l-1.4cm,先端平截,全缘,基部具爪;雄蕊64长2短,长雄蕊长8mm,短雄蕊长6mm;雌蕊1,子房圆柱形,长约lmm,花柱细,柱头头状。长均果条形,长3-5.5cm,具细喙,长6-12mm;果梗长5-15mm。种子近球形,直径l-1.8mm,鲜黄色至黄棕色,少数为暗红棕色,表面具网纹。花期4-5月,果期5-6月。

  药理作用

  刺激作用

  芥子含黑芥子甙,甙本身无刺激作用,但遇水后经芥子酶的作用生成挥发油,主要成分为异硫氰酸烯丙酯,有刺鼻辛辣味及刺激作用。应用于皮肤,有温暖的感觉并使之发红,甚至引起水泡、脓疱。通常将芥子粉除去脂肪油后做成芥子硬膏使用,用作抗刺激剂(刺激性药物使用于皮肤局部,其作用不仅限于用药部位,并牵涉到其他部位,产生治疗作用时,称为抗刺激作用,治疗神经痛、风湿痛、胸膜炎及扭伤等。使用前先用微温的水湿润,以加强芥子酶的作用(沸水则抑制芥子酶的作用)。应用时间不超过15-30分钟,皮肤敏感者只能应用5-10分钟。芥子粉用作调味剂,使唾液分泌及淀粉酶后性增加,使心脏体积和心率减少。小量可刺激胃粘膜增加胃液及胰液的分泌,有时可缓解顽固性呃逆。内服大量可迅速引起呕吐,可用于麻醉性药物中毒之治疗。

  其他作用

  豚鼠饲以芥属植物可使甲状腺摄取的作用受抑制且血清中SCN-升高。但并未发现食物中SCN-的含量与摄取的抑制有何关系。也有报告给动物长期喂饲芥属植物可使其甲状腺肿大,此可能由于分泌了过多的促甲状腺激素所致。家兔静脉注射芥子生理盐水浸出液,血压先有轻度上升,后则下降,呼吸增快。内服可作刺激性祛痰药,并治疗腹痛,过量可致胃肠道炎症。

  性味辛,温。

  归经:肺经。

  功能主治:温肺豁痰利气,散结通络止痛。用于寒痰喘咳,胸胁胀痛,痰滞经络,关节麻木、疼痛,痰湿流注,阴疽肿毒。

  【作用】

  芥子泥对皮肤有刺激作用, 可引起皮肤潮红、疼痛、充血等, 时间稍久则产生水泡, 其刺激作用与芥子甙水解产生异硫氰酸烯丙酯(挥发性油)有关.

  内服可作刺激性祛痰药, 并治疗腹痛, 过量可致胃肠道炎症.1:3水浸剂试管稀释法, 对堇色毛癣菌、许兰黄癣菌等有抑制作用.

  【性味】辛,热。

  ①《千金·食治》:"味辛,有毒。"

  ②《纲目》:"辛,热,无毒。"

  ③《四川中药志》:"性温,味辛,无毒。"

  【归经】《得配本草》:"入手太阴经。"

  【功用主治】温中散寒,利气豁痰,通经络,消肿毒。治胃寒吐食,心腹疼痛,肺寒咳嗽,痛痹,喉痹,阴疽,流痰,跌打损伤。

  ①《别录》:"主射工及注气发无恒处,丸服之;或捣为末,酢和涂之。"

  ②陶弘景:"归鼻。去一切邪恶疰气,喉痹。"

  ③《日华子本草》:"治风毒肿及麻痹,醋研敷之;扑损瘀血,腰痛肾冷,和生姜研微暖涂贴;心痛,酒醋服之。"

  ④《日用本草》:"研末水调涂顶囟,止衄血。"

  ⑤《纲目》:"温中散寒,豁痰利窍。治胃寒吐食,肺寒咳嗽,风冷气痛,口噤唇紧。消散痈肿、瘀血。"

  ⑥《分类草药性》:"消肿毒,止血痢。"

  【用法与用量】内服:煎汤,5~15克;或入丸、散。外用:研末调敷。

  【宜忌】肺虚咳嗽及阻虚火旺者忌服。

  ①《纲目》:"多食昏目动火,泄气伤精。"

  ②《得配本草》:"阴虚火盛,气虚久嗽者忌用。"

  【选方】

  ①治感寒无汗:水调芥子末填脐内,以热物隔衣熨之,取汗出妙。(《简便单方》)

  ②治上气呕吐:芥子二升,末之,蜜丸,寅时井花水服,如梧子七丸,日二服;亦可作散,空腹服之;及可酒浸服,并治脐下绞痛。(《千金方》)

  ③治妇人中风,口噤、舌本缩:芥子一升,细研,以醋三升,煎取一升,涂颔颊下。(《圣惠方》)

  ④治关节炎:芥末一两,醋适量。

  ⑤治阴证伤寒,腹痛厥逆:芥菜子研末,水调贴脐上。(《生生编》)

  ⑥治大人小儿痈肿:芥子末,汤和敷纸上贴之。(《千金方》)

  ⑦治肿及瘰疬:小芥子捣末,醋和作饼子,贴。数看,消即止,恐损肉。(《补缺肘后方》)

  ⑧治咽喉闭塞不通甚者:芥子三两,捣,细罗为散,以水蜜调为膏,涂于外喉下熁之,干即易之。(《圣惠方》)

  ⑨治耳聋:芥子捣碎,以人乳和,绵裹内之。(《千金方》)

  ⑩治眉毛不生:芥菜子、半夏等分。为末,生姜自然汁调搽。(《孙天仁集效方》)

  常用配方

  治老人痰气喘咳,胸满懒食 (《韩氏医通》三子养亲汤) 治痰涎伏在心隔上下,忽患胸背、手脚、颈项、腰胯隐痛不可忍,连筋骨,牵引钓痛,坐卧不宁,时时走易不定,或令人头痛可不举,或神意昏倦多睡,或饮食无味,痰唾稠粘,夜间喉中如锯声,多流睡涎,手脚重,腿冷痹,气脉不通等 (《三因方》控涎丹)

  治胸胁痰饮:芥子五钱,白术一两。为末,枣肉和捣为丸,梧子大。每清晨白汤下百丸。(《本草汇言》引《摘玄方》)

  治风湿涎痰,结成痞块:外用芥子为末,醋调敷患上。内用白芥子为末,神曲打糊丸梧子大。每服三钱;清晨参枣汤下。(《方脉正宗》)

  治淋巴结核:芥子、葱头各3g。捣烂。敷患处,隔日1次,每次4~5小时。(《中级医刊》1959)

  治脚气肿痛:芥子、白芷各等分。为末,姜汁和。涂之。(《本草述钩元》)

  治疟疾:芥子一两。炒为末,米饭为丸。一日尽服,久疟顿止。(《药性通考》)

  治反胃,吐食上气,及羸弱不欲动:芥子,晒干,为末。酒服方寸匕。(《普济方》)

  治痘疹入目,风眼疫眼,及火欣热之眼目:芥子(如食料者)一两,大蒜(杵烂)一钱,醋一钱。上三味,如麦饼。贴足心,钱大。(《眼科锦囊》)

  治肿毒初起:芥子末,醋调涂之。(《濒湖集简方》)

  治小儿乳癖:芥子研末水调,摊膏贴之,以平为期。(《本草权度》)

  治肉刺:芥子捣如粉,以醋调敷之,密封,经宿揭去,自然落下。(《圣济总录》)

  治伤寒后 肺中风冷 失音不语:白芥子五合(研碎).用酒煮令沸半熟 带热包裹熨项颈周延 冷则易之.(《普济方》芥子酒熨方)

  治牙痛:白芥子、舶上莎罗、芸薹子各一两.捣细罗为散.每用一字 如患左边疼 即吹右鼻中 如患右边 即吹左鼻中.仍先净洗鼻中 吹药即验.(《圣惠方》白芥子吹鼻散)

 

1257人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