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草园 药材大全 网站导航

石燕(石燕子,燕子石,大石燕)

性味

味甘、咸、性凉。归肾、膀胱经。

主治

除湿热,利小便,退目翳。治淋病,小便不通,带下,尿血,肠风痔漏,眼目障翳。

拉丁学名

Fossilia Spiriferis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1~3钱,或磨汁。外用:水磨点眼。

采集加工

采得后洗净泥土。捣碎或水飞,也有煅后敲碎或水飞用。

生长环境

为古生代腕足类石燕子科动物中华弓石燕及近缘动物的化石。产于湖南、广西、四川、山西、江西、陕西汉中等地。

识别特征

以状如蚶、色青黑、质坚硬、无杂石者为佳。  石燕   距今3.3亿年之前的石炭纪,生存着一种古无脊椎动物。它为介壳类,是腕足港的一属。其外贝体为横方形,向左右延伸时,逐渐收缩上翘开张,壳面具粗强的放射状褶线,状如燕翼,所以古人就将它称作“石燕”。   石燕原为海产动物,后因地质变迁,现多于山石间可以找到。在我国,石燕的产地很多,大多是在南方。其中,记载最早也最有名的是今湖南省祁阳县、零陵县,此处所出石燕曾作为贡品进奉。此外,湖北的南漳、宜昌,广东的高要,广西的象州、平南,云南的陆良,江西的宜春,浙江的龙泉,江苏的溧水,山西的太原、保德等地,也有石燕。许多地方因而将产地称作燕山、石燕洞。   石燕因其外形有动感而具备了一定德观赏性。清人屈大均《岭外代答》说:“石燕,今湖南永州所产绝佳。色黄而头、嘴、翅、脊了了。”正因为它有这样一个动感的特点,古人相传,一有适当时机,它就会“飞”。北魏郦道元著名的《水经注》就说:“其石或大或小,若母子焉,及雷风相薄,则石燕群飞,颉顽如真燕矣。”清代《昌化县志》说得更煞有介事:“云谷山石燕洞,其深莫测,时见石燕飞出。”倒是《云林石谱》得作者杜绾最有见识

本品似完整的瓦楞子状。长2~4cm,宽1.5~3.5cm,厚1.5~2cm。青灰色至土棕色。两面均有从后端至前缘的放射状纹理,基中一面凸度低于另一面,中部有似三角形隆起;另面有与隆起相应形状的凹槽,槽的纹理较细密,槽的前端向下略弯曲,呈半圆弧形突出。质坚硬,可砸碎,断面较粗糙,土黄色或青白色,对光照之具闪星样光泽。气微,味淡。以状如蚶、色青黑、质坚硬无杂石者为佳。

  【药 名】:石燕

  【拼 音】:SHIYAN

  【别 名】:石燕子(《圣惠方》)

  【处方名】:石燕、石燕子、燕子石、水飞石燕、煅石燕等处方中写石燕、石燕子、燕子石等均指生石燕,为原药洗净泥土晒干,敲碎或水飞入药者。煅石燕为净石燕在火上煅烧红透,取出放凉,敲碎或水飞入药者。

  【商品名】:石燕、中华弓石燕,以状如蚶、色青黑、质坚硬、无杂石者为佳。

  【拉丁名】:Cyrtiospirifer sinensis (Graban.)

  【药材来源】:为古生代腕足类石燕子科动物中华弓石燕及近缘动物的化石。

  【产地分布】:产于湖南、广西、四川、山西、江西、陕西汉中等地。

  【采收与储藏】:采得后洗净泥土。

  【化学成分】主要为碳酸钙,尚含少量磷酸及二氧化硅。

  药材炮制

  洗净泥土,晒干,捣碎或水飞,也有煅后敲碎或水飞用。

  ①《品汇精要》:"石燕,研细,水飞过用。"

  ②《医学入门》:"石燕,火煅醋淬七次,另研。"

  药材鉴别

  【性状鉴别】本品似完整的瓦楞子状,略呈肾脏形而扁,长2~4厘米,宽1.5~4厘米,表面青灰色至土棕色,两面中央隆起,具银杏叶般的纹理。其中一面在隆起的中部有一纵沟,一端较细向另一端展开,细端向下弯曲作鸟啄状,在其下面亦有一条横沟通向两侧。质坚如石,不易破碎;砸碎后,断面呈青灰色至棕色,或有部分为白色碎石堆集成颗粒状。气微,味淡。煅石燕的表面有一层白色光泽的薄膜,极易脱落,脱去此层,显朱红色或棕褐色,断面灰白色而粗糙。以状如蚶、色青黑,质坚硬、无杂石者为佳。

  【检验鉴别】(1)取本品粉末约1g,滴加稀盐酸5ml,即泡沸,发生二氧化碳气;将此气体通入氢氧化钙试液中,即产生白色沉淀。(检查碳酸盐)(2)取上述反应后的液体,滴加氢氧化钠试液中和后,滤过,滤液加草酸铵试液,即发生白色沉淀。(检查钙盐)

  性味归经

  【性味】甘,咸,凉;无毒。

  ①《日华子本草》:"凉,无毒。"

  ②《品汇精要》:"味淡,性凉。"

  ③《纲目》:"甘,凉,无毒。"

  ④《医林纂要》:"咸辛,寒。"

  【归经】入肾、肝经。

  《玉揪药解》:“入足少阴肾、足太阳膀胱经。”

  功用

  【功用主治】除湿热,利小便,退目翳。治淋病,小便不通,带下,尿血,肠风痔漏,眼目障翳。

  1、《唐本草》:"以水煮汁饮之,主淋。"

  2、《本草拾遗》:"主消渴,取水牛鼻和煮饮之。"

  3、《医学入门》:"偏治年久肠风痔漏,煮汁饮之。"

  4、《纲目》:"疗眼目障翳。"

  5、《玉楸药解》:"利水通经,止带,催生。治淋沥热涩,尿血便秘,消渴,带下,痔漏。"

  6、《医林纂要》:"功同石蟹,能祛风去瘀。"

  7、《食疗本草》:

  (一)在乳穴石洞中者,冬月采之,堪食。余月采者只堪治病,不堪食也。食如常法。

  (二)又,治法∶取石燕二十枚,和五味炒令熟,以酒一斗,浸三日,即每夜卧时饮一两盏,随性(多少)也。甚能补益,能吃食,令人健力也。

  8、《玉楸药解》:“利水通经,止带,催生。治淋沥热涩,尿血便秘,消渴,带下,痔漏。”

  9、《灵苑方》:治久患肠风痔漏,一、二十年不差,面色虚黄,饮食无味,及患脏腑损伤,多患泄泻,暑月常浑不止,及诸般淋沥,久患消渴,妇人月侯湛浊,赤白带下,多年不差:用石燕温水磨服,如弹丸大者一个,分三服,大小以此为准,晚食前更一服。若欲作散,须研细,水飞过,取白汁如泔乳者,澄,去水,曝干。每服半钱至一钱,清饭饮调下,温水亦得。图解

  石燕主要为碳酸钙,但主要为痰酸钙的中药作用差别非常悬殊。针对这种情况,聂文涛指出:《灵苑方》记载石燕治疗消渴,说明这是治疗的一种古代继发性消渴,伴进食障碍。

  【用法与用量】内服:煎汤,1~3钱,或磨汁。外用:水磨点眼。

  【药物配伍】:配桑白皮,利尿通淋;配葱白,温阳通气。

  【宜忌】体虚、无湿热及孕妇忌服。

  处方选录

  ①治伤寒小便不通,小腹胀满:石燕火煅为末。葱白汤调下一字。(《小儿卫生总微论方》石燕散)

  ②治小便淋痛:石燕子七枚(捣黍米大),新桑根白皮三两(锉)。拌匀,分作七贴。每贴用水一盏,煎七分,空心、午前各一服。(《简要济众方》)

  ③治血淋心烦:石燕子、商陆、赤小豆、红花等分。为末。每服-钱,葱白汤调下。(《圣惠方》)

  ④治沙石淋痛不可忍:石燕子(烧令通赤,水中淬一两次,捣研水飞,焙干)、滑石、石苇(去毛)、瞿麦穗各一两。为末,糊丸如梧桐子大。煎瞿麦、灯心汤下十丸,食前服,日二、三。(《三因方》石燕丸)

  ⑤治赤白带下,多年不止:石燕一枚。磨水服。(《徐氏家传方》)

  ⑥治久患肠风痔漏,一、二十年不差,面色虚黄,饮食无味,及患脏腑损伤,多患泄泻,暑月常浑不止,及诸般淋沥,久患消渴,妇人月侯湛浊,赤白带下,多年不差:用石燕温水磨服,如弹丸大者一个,分三服,大小以此为准,晚食前更一服。若欲作散,须研细,水飞过,取白汁如泔乳者,澄,去水,曝干。每服半钱至一钱,清饭饮调下,温水亦得。(《灵苑方》)

  ⑦治拳毛倒睫:石燕子一对。磨水点搽眼。先以镊子摘去拳毛,乃点药,后以黄连水洗之。(《乾坤生意》)

  ⑧牢牙止痛:石燕三对(火煅醋淬七次),青盐、乳香各一两,细辛半两。为末揩之,荆芥汤漱口。一方去乳香、细辛,加麝香。(《纲目》)

2126人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