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草园 医药资讯 网站导航

中医的治病原理

2018-07-09 22:24:30

  人体的阴阳平衡与否是中医判断人体是否生病的重要理念。中医学认为,人在正常情况下,机体处于阴阳平衡的状态,一旦阴阳失衡,人就会产生各种疾病。中医学把多种致病因素总称为“邪”,把人体抵抗疾病的能力称为“正”。中医治疗疾病就是在祛邪扶正中把我们人体的阴阳调理到平衡状态,从而达到治病的目的。中医的治法也是围绕着“邪”、“正”,以调整人体的阴阳平衡状态为目的。因此中医的治病方法总体上可概括为:辨证论治,祛邪扶正,维持阴阳平衡。

  中医治病的特点

  第一是整体化。中医学认为,人是统一的多系统、多层次综合而成的有机体。人体生病是与各种致病因素、人体的抗病能力、人体的局部与整体、内脏与体表、脏腑之间、气血津液之间等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结果。中医治病既着眼于引起疾病的特定病因,更注重恢复人体正气,以及针对疾病发展过程中不同阶段出现的不同情况的调整,还考虑改善病人的症状与体征、生活质量,或全面治疗,或分主次缓急,最终达到病、证、症全方位的痊愈或好转。

  第二是个性化。中医在治病时注重人与人之间的个体差异。因为人是自然界最复杂的有机体,除自然属性之外,还具有更复杂的社会、心理属性。如个体的遗传、体质、心理、性格特征等。另外每个人所生存的环境各不相同,包括自然环境如气候、地理等,以及社会环境如社会地位、经济条件、生活方式等方面的不同。中医治病除了审察病情外,还从病人的个体差异出发制定相应治法,可谓是“量身定治”。

  第三是平衡化。中医强调治疗的目的是“以平为期”, 即将病人的体质调回至阴阳平衡、气血调和、脏腑功能协调的状态。与现代系统论中“有序”的含义相一致。可见,中医早在数千年前就已经在其治则治法中体现了系统论中的”有序”之意,让发生病变的人体恢复到原来结构与功能的“有序”状态。

  中医在辨证时不仅要审察病情,还要考虑天时、地理、体质等方面,犹如了解军情一般的全面。因此有些医家也将中医治病看成是用兵作战。《医学源流论》中有一篇《用药如用兵论》。其全面、详尽、准确地阐述了“防病如防敌”、“治病如治寇”、“用药如用兵”等医理。

6079人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