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草园 疾病大全 网站导航

急性应激反应

部位头部

急性应激障碍是由剧烈的、异乎寻常的精神刺激、生活事件或持续困境的作用下引发的精神障碍。多数病人发病在时间上与精神刺激有关,症状与精神刺激的内容有关,其病程与预后也与及早消除精神因素有关。本症不包括癔症、神经症、心理因素所致生理障碍和精神病性障碍。表现有强烈恐惧体验的精神运动性兴奋,行为有一定的盲目性,或者为精神运动性抑制,甚至木僵。如果应激源被消除,症状往往历时短暂,预后良好,缓解完全。可发生在各年龄期,多见于青壮年,男女发病率无明显差异。

761人参与
治疗

一、心理治疗:

心因性精神障碍皆由明显强烈心理、社会因素应激所引起,因而心理治疗有着重要意义,应力争在与病人接触的情况下,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与病人交谈。同病人分析发病经过,进行解释,指导病人如何对待刺激。如何消除刺激。同时给予有力的心理和社会支持,缓冲病人的创伤性反应,使其树立信心战胜疾病。

二、环境治疗:

尽可能离开或更换环境,消除创伤体验,加速症状缓解。

三、药物治疗:

对焦虑、心烦不安者可选用催眠剂和抗焦虑剂,以延长生理睡眠,加强内抑制过程。常用药物有焦静安定,舒乐安定,水化氯醛等,要注意不可过量或长期应用。

症状

临床表现

初期为“茫然”阶段,以茫然、注意狭窄、意识清晰度下降、定向困难、不能理会外界的刺激为特点;随后,患者可以出现变化多端、形式丰富的症状,包括对周围环境的茫然、激越、愤怒、恐惧性焦虑、抑郁、绝望以及自主神经系统亢奋症状,如心动过速、震颤、出汗、面色潮红等。有时,患者不能回忆应激性事件。这些症状往往在24-48小时后开始减轻,一般持续时间不超过3天。如果症状存在时间超过4周,影响考虑诊断为“创伤后应激障碍”。

急性应激障碍还有一种临床亚型,称为“急性应激性精神病”,是指由强烈并持续一定时间的心理创伤性事件直接引起的精神病性障碍。以妄想、严重情感障碍为主,症状内容与应激源密切相关,较易被人理解。而与个人素质因素关系较小。一般病程时间也不超过1个月。

诊断标准

在CCMD-3中,急性应激障碍的诊断标准如下。

1、症状标准

以异乎寻常的和严重的精神刺激为原因,并至少有下列1项:

(1)有强烈恐惧体验的精神运动性兴奋,行为有一定的盲目性;

(2)有情感迟钝的精神运动性抑制(如反应性木僵),可有轻度意识模糊。

2、严重标准

社会功能严重受损

3、病程标准

在受此外后若干分钟至若干小时发病,病程短暂,一般持续数小时至1周,通常在1月内缓解。

4、排除标准

排除癔症、器质性精神障碍、非成瘾物质所致精神障碍及抑郁症。

病因

急性应激障碍出现与否以及严重程度与个体的心理素质、应对方式、当时躯体健康状态等密切相关。

检查

神经系统的检查,排除器质性病变;可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心电检查、胃镜检查等。

预防

战场应激反应的预防和干预

1. 提高军队心理筛查水平 Gunderson等调查发现,约17%的神经症病人在入伍前就有症状。Willians调查发现,有抑郁表现的新兵与其他新兵相比,具有更为明显的发病相关因素,包括家族精神病史、家族酗酒史和精神问题史。这些人员在残酷的战争条件下,极易产生适应性障碍而发生战场应激反应。如在新兵入伍时进行严格筛查,发现高危人群并限制入伍,可有效控制战场应激反应的发生率。

2.提高机体应激对抗水平 Natick科研中心研究认为,食用含有大量酪氨酸的高蛋白食物可明显提高参战人员对应激状态的耐受力,维生素、微量元素Zn对机体在应激反应的调节作用中也起一定的作用。睡眠剥夺情况下,短效催眠药对机体认知能力、警觉性的保持研究是另一个研究热点,英军在1982年的马尔维纳斯群岛之战中,即应用苯二氮类药物调节士兵睡眠和防治疲劳,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3.心理健康教育在应激反应中,认知评价起着关键作用,而教育是改变认知的重要途径。有研究表明,心理健康教育对新兵个性特征有积极影响。培养积极应对方式,并让个体了解到有些情绪反应并不意味着脆弱或无能,掩饰或回避会阻碍个体对社会支持的利用,不利于心理健康。美军5野战规范6“军人战斗应激预防措施”中专门规定,要对官兵进行心理学教育,临战前要特别注意部队的心理准备。

4.心理干预进行心理干预可减少战场应激反应引起的减员。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军精神减员仅占卫生减员的38%。由于战后加强了心理卫生研究,采取了心理干预,到朝鲜战争期间,精神减员占卫生减员的15%,越南战争降至12%,而经过挑选、受过严格训练的精锐部队几乎没有人发生战场应激反应。

有人提出了为减少应激适应障碍,应采取事前干预、事中干预和事后干预措施的观点。事前干预选择易发生应激适应障碍的个体或群体,进行系统的、有计划的心理训练。研究表明,渐进性肌肉放松训练、想像、生物反馈训练等均能不同程度地提高免疫功能。通过心理训练,可使正性情绪和积极应对分值显著增加,进而提高官兵的应激耐受力。事中干预指对已发生应激反应的个体提供一系列的心理学方法和技术,最常用的是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事后干预是对已确定的创伤后应激障碍及其他情况进行治疗。

如果应激源被消除,症状往往历时短暂,预后良好,缓解完全。减少剧烈的、异乎寻常的精神刺激、生活事件或持续困境的刺激作用可以起到一定的预防作用。

鉴别

需与急性脑器质性综合征;情感性精神病;癔症相鉴别。

并发症

可并发急性应激性精神病,是一种急性应激障碍的亚型由强烈并持续一定时间的心理创伤性事件直接引起的精神病性障碍。以妄想、严重情感障碍为主,症状内容与应激源密切相关,较易被人理解。急性或亚急性起病,经适当治疗,预后良好,恢复后精神正常,一般无人格缺陷。

【症状标准】

(1)病前遭受强烈精神刺激;

(2)以妄想或严重情感障碍为主,症状内容与精神刺激因素明显相关,而与个体素质因素关系较小。

【严重标准】社会功能和自知力严重受损。

【病程标准】病程短暂,仅个别病例超过1个月。消除病因或改换环境(如解除拘禁)后症状迅速缓解。

【排除标准】排除癔症性精神病,以及其他非心因性精神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