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草园 疾病大全 网站导航

脊髓压迫症

部位背部
科室神经内科

脊髓压迫症系指脊椎管占位病变压迫脊髓引起功能障碍的一组疾病。

689人参与
治疗

1、脊髓压迫症的治疗原则是尽快去除病因,可行手术治疗者应及早进行,如切除椎管内占位性病变、椎板减压术及硬脊膜囊切开术等,恶性肿瘤或转移瘤可酌情手术、放疗或化疗。

2、急性脊髓压迫更需抓紧时机,在起病6小时内减压,如硬脊膜外脓肿应紧急手术并给予足量抗生素,脊柱结核在根治术同时抗痨治疗。

3、瘫痪肢体应积极进行康复治疗及功能训练,长期卧床者应防治泌尿系感染、褥疮、肺炎和肢体挛缩等并发症。

症状

1、急性脊髓压迫症:发病及进展迅速,常于数小时至数日内脊髓功能完全丧失,多表现脊髓横贯性损害,出现脊髓休克,病变以下呈迟缓性瘫,各种反射不能引出。

2、慢性脊髓压迫症 病情缓慢进展,早期症状体征可不明显。通常可分为三期: ①根痛期:出现神经根痛及脊膜刺激症状; ②脊髓部分受压期:表现脊髓半切综合征; ③脊髓完全受压期:出现脊髓完全横贯性损害。三期表现并非孤立,常相互重叠。

(1)神经根症状:表现根痛或局限性运动障碍。病变刺激后根分布区引起自发性疼痛,如电击、烧灼、刀割或撕裂样,咳嗽、排便和用力等加腹压动作可使疼痛加剧,改变体位可使症状减轻或加重。有时出现相应阶段束带感。随着病情进展,神经根症状可由一侧、间歇性转变为两侧、持续性。检查可发现感觉过敏带,后期为节段性感觉缺失。脊髓腹侧病变使前根受压,早期可出现前根刺激症状,支配肌群可见肌束陈动,以后出现肌无力或肌萎缩。根性症状对判定病变水平很有价值。

(2)感觉障碍:脊髓丘脑束受损产生对策躯体较病变水平低2-3个节段的痛温觉减退或缺失。由于脊髓感觉传导纤维有一定的排列顺序,有助于髓内外病变鉴别。髓外病变感觉障碍自下肢远端向上发展至受压节段;髓内病变早期出现病变节段支配区分离性感觉障碍,累及脊髓丘脑束时感觉障碍自病变节段向下发展,鞍区(S3-5)感觉保留至最后受累,称为“马鞍回避”;后索受压产生病变水平以下同侧深感缺失。晚期表现脊髓横贯性损害,病变水平以下各种感觉缺失。

(3)运动障碍:一侧锥体师受压引起病变以下对侧肢体痉挛性瘫痪,肌张力增高、腱反射亢进和出现病理征。双锥体束受压初期双下肢呈伸直样痉挛性瘫,晚期呈屈曲样痉挛性瘫。脊髓前高及前根受压可引起病变节段支配肌群弛缓性瘫痪,伴肌束震颤和肌萎缩。

(4)反射异常:受压节段后根、前根或前角受累时出现病变节段腱反射减弱或消失;锥体束受损出现损害水平以下腱反射亢进、腹壁和提睾反射消失、病理征阳性。

(5)自主神经症状:髓内病变时括约肌功能障碍较早出现,圆锥以上病变早期出现尿潴流和便秘,晚期出现反射性膀胱;圆锥、马尾病变出现尿便失禁。病变水平以下血管运动和泌汗功能障碍,可见少汗、无汗、皮肤干燥及脱屑。 (6)脊膜刺激症状:多因硬膜外病变引起,表现脊柱局部自发痛、叩击痛,活动受限如颈部抵抗和直腿抬高实验阳性等。

病因

1.肿瘤:常见,约占1/3以上,绝大多数起源于脊髓组织机临近结构,神经鞘膜瘤子约占47%,其次为脊膜瘤,髓内恶性胶质瘤不足11%;肺、乳房、肾及胃肠等转移瘤多见于硬膜外,脊柱恶性肿瘤可沿椎管周围静脉丛侵犯脊髓,淋巴瘤和白血病较少见;

2.炎症:脊髓非特意性炎症、结核性脑脊髓膜炎、严重金管狭窄、椎管内反复注药,以及多数椎间盘病变、反复手术和脊髓麻醉等可导致蛛网膜粘连,或压迫血管影响血液供应,引起脊髓、神经根受损症状。结核性和寄生虫等可引起慢性肉芽肿、蛛网膜炎和蛛网末囊肿等;化脓性炎症血行播散可引起急性硬膜外或硬膜下脓肿;

3.脊柱外伤:如骨折、脱位及椎管内血肿形成;

4.脊柱退行性病变:如椎间盘脱出、后纵韧带钙化和黄韧带肥厚等导致椎管狭窄;

5.先天性疾病:如露底凹陷症、环椎枕化、颈椎融合畸形等,脊髓血管畸形导致硬膜外和硬膜下血肿。

因此,急性脊髓压迫症多源于脊柱旁或硬膜外病因,慢性脊髓压迫症多由于髓内或硬膜下病因。

检查

欲确定病变的节段、性质及压迫程度,除根据临床神经体征外,有时需借助于适当的辅助检查。

1、脑脊液检查:脑脊液常规、生化检查及动力学变化对确定脊髓压迫症和程度很有价值。如病变造成脊髓蛛网膜下腔文化阻塞时,在阻塞水平以下测压力很低甚至测不出;部分性阻塞或未阻塞者压力正常甚至增高。压颈实验可证明椎管梗阻,但实验正常不能排除梗阻;如压颈上升较快、解除压力后下降较慢,或上升慢下降更慢提示不完全梗阻。椎管严重梗阻时CSF蛋白-细胞分离,蛋白含量超过10g/L时黄色的CSF流出后自动凝结,称为Froin征。通常梗阻愈完全、时间愈长、梗阻平面愈低,蛋白含量愈高。在梗阻平面以下腰穿放出CSF和压颈试验可能造成占位病灶移位使症状加重,应予注意。怀疑硬脊膜外脓肿时切忌在脊柱压痛处腰穿,以防导致蛛网膜下强感染。

2、影像学检查 ①脊柱X线平片:可发现脊柱骨折、脱位、错位、结核、骨质破坏及椎管狭窄,椎弓根变形或间距增宽、嘴间孔扩大、椎体后缘凹陷或骨质破坏等提示转移瘤; ②CT及MRI:可显示脊髓受压,MRI能清晰显示椎管内病变及性质、部位和边界等; ③脊髓造影:可显示脊髓梗阻界面,椎管完全梗阻时上行造影只显示压迫性病变下界,下行造影可显示病变上界。

预防

脊髓压迫症预后的决定因素很多,如病变性质、解除压迫可能性及程度,如髓外硬膜内肿瘤多为良性,手术切除预后良好;髓内肿瘤预后较差。通常受压时间愈短,脊髓功能损害愈小,愈可能恢复。急性脊髓压迫因不能充分发挥代偿功能,预后较差。

鉴别

1.急性脊髓炎:急性起病,呈横贯性脊髓损伤症状、体征,数小时至2-3日达到高峰。急性期椎管偶有梗阻,CSF蛋白含量可增高,MRI显示病变阶段脊髓水肿增粗,酷似髓内肿瘤,但随病情好转水肿可完全消退。

2.脊髓空洞症:起病隐袭,病程长,病变多位于下颈段及上胸段,需与髓内占位性病变鉴别。表现病变水平以下分离性感觉障碍,下肢锥体束征,皮肤营养改变明显,根痛少见。腰穿无梗阻现象,CSF检查正常,MRI可显示脊髓内长条形空洞。

并发症

脊髓压迫症压迫的时间越长,手术后预后越差;已有并发尿路感染,褥疮者预后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