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草园 疾病大全 网站导航

急性肾炎综合征

部位腰部
科室肾内科

一种病理学表现为肾小球内弥漫性炎性改变,临床表现为突然起病的血尿,红细胞管型,轻度蛋白尿,时常伴有高血压,水肿和氮质血症为特征的综合征。

483人参与
治疗

PSGN发生前对感染行抗微生物治疗似乎不能预防PSGN。如果在诊断时细菌感染存在,则应行抗微生物治疗,其他任何继发原因应该治疗免疫抑制药物是无效的,皮质类固醇激素可能使情况变坏。如果氮质血症和代谢性酸中毒存在,饮食蛋白质需限制。当循环过负荷,水肿或严重高血压存在时,钠摄入应减少。利尿剂(如噻嗪类,袢利尿剂)可能对于控制扩充的细胞外液容量有帮助。高血压需有力的治疗严重肾衰可能有透析必要。

症状

 急性肾小球肾炎根据有先驱感染史,浮肿、血尿、同时伴高血压和蛋白尿,诊断并不困难。急性期多有抗链球菌溶血素“0”效价增高,血清补体浓度下降,尿中FDP含量增高等更有助于诊断。

个别患者有以急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或高血压脑病为起初症状,或病初只有水肿及高血压而仅有轻微或无尿常规改变,对不典型病例应详细询问病史,系统查体结合化验综合分析,才能避免误诊,对临床诊断困难者,必要时做肾活检方能确诊。

病因

急性肾炎综合征的原型是链球菌后肾小球肾炎(PSGN),因为感染了A组β-溶血性链球菌的某些致肾炎菌株,如12型(伴咽炎)和49型(伴脓疱病)。PSGN在美国和欧洲的发病率正在下降。在世界上其他许多地区流行发生,大约5%~10%伴有咽炎,约25%伴有皮肤感染的患者发生PSGN。此疾病在大于3岁的儿童和年轻人中最常见,但也有5%的病人年龄超过50岁。从感染至肾小球肾炎起病有1~6周的潜伏期(平均2周)。

检查

尿蛋白排泄可每日>0.5~2g/m2 ;任意尿蛋白/肌酐比值可能<2(正常0.1~0.3)。尿沉渣中含异形红细胞,白细胞和肾小管细胞,管型包括红细胞管型和血红蛋白管型是特征性的,白细胞管型和颗粒管型(蛋白滴)较常见。

抗致病感染因子的抗体滴度通常在1~2周内上升。针对链球菌抗原产物的抗体增多能被测到:抗链球菌溶血素-O(ASO)是上呼吸道感染最好的指示,及脓皮病的抗透明质酸酶和抗脱氧核糖核酸酶B。在疾病活动期C3和C4通常降低。在80%的PSGN病例补体水平6~8周内可恢复正常,而实际上无一例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MPGN)会如此。冷球蛋白血症常常持续数月,而循环免疫复合物只能在几周内检测到。

小管功能时常因间质中的炎症改变而紊乱,导致尿浓缩能力和泌酸能力下降,肾单位溶质交换障碍。因为具有某些内在的肾小球肥大的能力,故小管功能缺陷通常发生在GFR明显降低前。随着肾小球功能紊乱逐渐进展,总滤过面积明显减少,GFR下降,氮质血症出现。GFR可从血清肌酐浓度或尿肌酐清除率估计,尽管GFR通常在1~3个月内恢复正常,蛋白尿可能持续6~12个月,镜下血尿可长达数年。轻度上呼吸道感染时尿沉渣的短暂变化可能再次发生。

在本综合征起病1~6周前,有喉咙痛,脓疱病或培养证实的链球菌感染的病史,及抗链球菌抗体血清滴度的升高可有助于诊断。红细胞管型在任何肾小球肾炎中都可见,但当与临床表现相联系时,强烈提示急性肾炎综合征。超声检查可帮助鉴别急性疾病(通常肾脏体积正常或稍大)与慢性疾病加重(肾脏缩小)。

预防

由于急性肾炎是溶血性链球菌感染后机体发生自身免疫反应引起的疾病,因此最根本的预防措施是预防溶血性链球菌的感染。如果平时能加强身体锻炼,增强体质,增加抵抗力,注意个人卫生,避免或减少上呼吸道、咽喉部及皮肤的感染,就能减少急性肾炎的发生。一旦发生上述感染,应及时选用适当的抗生素彻底治疗,其中以注射青霉素(80万单位,肌注,每天2次)效果最好,因为青霉素是杀菌药,能杀灭局部的细菌,清除局部的病灶,消除抗原,避免发生自身免疫反应。这样做虽然并不一定就能绝对避免急性肾炎的发生,但可以及时消灭"致肾炎菌株"的流行和扩散,减少急性肾炎的发生。并应在注射青霉素以后的2~3周内连续检查尿常规,以便能及早发现病情,及时给予治疗。对于反复发生的咽炎、扁桃体炎更要积极治疗。

预防急性肾炎主要防治能引起肾炎的其他有关的疾病(亦称肾炎的前驱病),尤其是防治溶血性链球菌感染所引起的一些疾病,如上呼吸道感染、急性扁桃体炎、咽炎、猩红热、丹毒脓疮等,人体感染上述疾病要经过一段时间才能引起肾炎,叫潜伏期。如上呼吸道感染、急性扁桃体炎,其潜伏期约一至二周;猩红热约二至三周;脓疮病约二至四周。潜伏期是机体发生反应的过程,在感染上述前驱病时,如能及时治疗则可阻止免疫反应的发生。据临床观察,扁桃体炎、咽炎及其他慢性感染病灶反复发病者,可引起急性肾炎并使其转为慢性肾炎。因此如果证实急性肾炎是由扁桃体炎引起,在适当时作扁桃体摘除,有助于治愈及预防复发。其他细菌、病毒、原虫等都能引起肾炎,因此,对引起肾炎前驱疾病的积极及时的防治,对预防急性肾炎的发生以及防止急性肾炎转为慢性肾炎均有重要意义。

鉴别

一、热性蛋白尿  在急性感染发热期间,病人可出现蛋白尿、管型尿或镜下血尿,极易与不典型或轻型急性肾小球肾炎相混淆。但热性蛋白尿没有潜伏期的阶段,无水肿及高血压,热退后尿常规迅速恢复正常。

二、慢性肾小球肾炎急性发作  慢性肾小球肾炎常在呼吸道感染后2-4天出现急性发作,其临床表现及尿常规变化与急性肾小球肾炎相似,但慢性者既往有肾炎的病史,可有贫血、低蛋白血症、高脂血症,血清补体浓度多正常偶有持续性降低,尿量不定而比重偏低。据此进行鉴别并不困难,对有些病例能明确是急性或慢性肾小球肾炎,除了肾穿刺进行病理鉴别诊断之外,临床上可根据病程和症状、体征及化验结果的动态变化来加以判断。

三、急性风湿病  急性风湿病以肾脏病变为突出表现者称为风湿性肾炎,肉眼血尿极少见,常有镜下血尿,尿蛋白少量至中量,血压一般不高,往往同时具有急性风湿热的其他表现,抗风湿治疗后尿蛋白明显好转,但镜下血尿持续时间较长。

四、过敏性紫癜肾炎或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性肾炎  过敏性紫癜或系统性红斑狼疮肾炎均可出现急性肾炎综合征,但这二者多有明显皮肤、关节改变。过敏性紫癜束臂试验阳性。红斑狼疮可找到红斑狼疮细胞,抗DNA抗体及抗核因子阳性。SLE往往伴有发热,因此只要详细询问病史及有选择性全面检查可以区别。必要时可做肾活检鉴别。

并发症

(1) 急性充血性心力衰竭:在小儿急性左心衰竭可成为急性肾炎的首发症状,如不及时鉴别和抢救,则可迅速致死。急性肾炎时,由于水钠潴留,全身水肿及血容量增加,肺循环瘀血很常见。因而在没有急性心衰的情况下,病人常有气促、咳嗽及肺底少许湿罗音等肺循环瘀血的症状,因病人同时存在呼吸道感染,故肺循环瘀血的存在易被忽视。反之,亦有将这种循环瘀血现象误认为急性心衰已经发生。因此,正确认识水钠潴留所引起的肺瘀血或急性肾炎并发急性心力衰竭是十分重要的。

(2)高血压脑病:以往高血压脑病在急性肾炎时的发病率为5%~10%,近年来和急性心力衰竭一样,其并发率明显降低,且较急性心力衰竭更少见,此可能与及时合理的治疗有关。常见症状是剧烈头痛及呕吐,继之出现视力障碍,意识模糊,嗜睡,并可发生阵发性惊厥或癫痫样发作,血压控制之后上述症状迅速好转或消失,无后遗症。

(3)急性肾功能衰竭:急性肾炎的急性期,肾小球内系膜细胞及内皮细胞大量增殖,毛细血管狭窄及毛细血管内凝血,病人尿量进一步减少(少尿或无尿)。蛋白质分解代谢产物大量滞留,则在急性期即可出现尿毒症综合征。

(4)继发细菌感染:急性肾炎由于全身抵抗力降低,易继发感染,最常见的是肺部和尿路感染,一旦发生继发感染,则应积极对症处理,以免引起原有病加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