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草园 疾病大全 网站导航

鹦鹉热(鸟热,鸟疫,鹦鹉病,鹦鹉热衣原体感染,鸟病)

部位全身
科室消化内科

鹦鹉热(鸟疫)是人类、鸟类及一些哺乳动物均易感鹦鹉热衣原体(Chlamydia psittaci)所引起的自然疫源性衣原体病,典型的动物源性传染病。

人类鹦鹉热(鸟疫)通常是由于吸入染病鸟类的羽毛或粪便的尘埃或被染病鸟类咬伤所致,通过染病患者咳嗽的飞沫,性交传播极少。而人与人之间的传播可能与毒性很强的毒株有关。1879年,最初是由Ritter报告了该病,通常表现为高热、恶寒、头痛、肌痛、咳嗽和肺部浸润性病变等特征。一般症状颇似感冒,但多数患者都出现肺炎。

病理变化为伴单核细胞渗出的肺炎,与其他"原发性非典型性“肺炎相同(见上文的支原体肺炎,下文的病毒性肺炎)。

 

1920人参与
治疗

(一)治疗

避免与患鸟接触,注意个人防护。如果不慎得病,采用是用抗生素(四环素、多环西素)治疗鹦鹉热,用法与用量如下:

四环素0.5g,4次/d口服;或多西环素100mg,2次/d口服,10~14天为1疗程。一般服药48h后,绝大多数患者均可退热,但必须继续服用至少3~7天,为防止复发可继续服药至21天。

若不能口服时,可用四环素0.5g加入葡萄糖液200ml中静脉滴注。也可用青霉素G,每日200万U,肌注或静滴。

对症疗法亦应重视,进食困难者给予补液。呼吸窘迫者应给吸氧或作机械呼吸。


(二)预后

未经治疗,鹦鹉热可能致死,但多数病人在持续10~21天后,皆能渐恢复。少数严重病例可发生重型肺炎、心肌炎、黄疸及脑炎,导致死亡。多数患者退热后经1~3周即可恢复。若3个月内又出现症状即为复发,复发率约为21%。再感染次数不等,或有2~5次之多,但也有8~12年的带菌过程中反复发病的。抗生素应用前的病死率为20%~40%,今已降至2%以下。

 

症状

潜伏期 5~21天,短者3天,长者45天。大多突然发病,出现发热,寒战,周身不适和厌食。突然高热达39~40℃,可伴有恶寒战栗。体温持续升高2~3周,然后缓慢下降。有剧烈而弥漫性的头痛,可持续7~10天。过程可轻可重,视病人的年龄和病变范围而定。常大汗不止并有恶心呕吐。有肌痛、咽痛及胸痛等。肌痛累及全身,尤其是躯干和四肢。多数患者都有呼吸道症状,咳嗽多发生在第3~6病日,以干咳为主,但有时有粘液脓性痰。肺炎发生率高达85%~90%。病情发展时可出现发绀、烦躁、昏迷等。偶有鼻出血或斑疹,伴有缓脉。

未经治疗,鹦鹉热可能致死,病死率可达30%,同时出现玫瑰色斑疹、结节红斑或多形红斑,但多数病人在持续10~21天后,皆能渐恢复。 但如果出现脉搏和呼吸进行性显著加快为不祥征兆。
对暴发流行时的诊断,一般并无困难。在多发特定职业人群中,根据临床表现及流行病学接触史等,也不难诊断。根据病原学血清学的阳性结果,即可作出确诊。但在散发病例中误诊率高达80%~100%。

 

病因

(一)发病原因

鹦鹉热衣原体为革兰阴性、图形或椭圆形严格细胞内寄生有特殊发育周期的原核细胞型微生物。目前,除鹦鹉外,已报道有100余种禽类如鸡、鸭、鸽等可感染此病原体,可从病鸟传染给人,亦可在人群中传播,多由呼吸道传入。

新近论点认为鹦鹉热衣原体原是含异基因病原(heterogeneous)并致多种异相疾病的一大组群,在其诸多自然宿主中引起广谱的疾病,例如肠炎、胎盘炎、乳腺炎、多发关节炎、脑膜脑炎、肺炎、结膜炎及角膜结膜炎等等。

游离于细胞外的原始小体进入易感的宿主细胞,再组合成网状小体,并以二分裂方式反复增殖,进而聚合成有感染性的新一代原始小体,在宿主细胞内呈包涵体形。继之随被感染的宿主细胞的破裂而游离出来,再不断感染宿主健康细胞。完成其一个世代发育周期,通常需24~48h,有时或需更长时间。它们在细胞培养中的发育过程分为三期,首先是代谢基础组建期,然后是合成DNA、RNA及蛋白的盛期,最后则是感染性原始小体的成熟期。

(二)发病机制

鹦鹉热衣原体进入人体后,侵入易感细胞,并阻止吞噬体与溶酶体融合,在局部单核巨噬细胞中繁殖,通过细胞免疫亦可释放毒性物质入血通过血行散布至肺等器官。病变常见于肺部,也累及网状内皮系统。肺部病变是肺泡有炎症细胞浸润和渗出,肺泡腔可充满液体,偶见出血及大量纤维蛋白渗出。肺泡壁和肺间质组织明显增厚,出现水肿及坏死。胸膜、心、肾、神经系统及消化道可出现病变。在肺巨噬细胞、心包和心肌、肝星形细胞内均可见到嗜碱性包涵体。

 

检查

确诊可由细胞培养分离病原体。由于实验室获致鹦鹉热衣原体感染的事,已被充分证实,故细胞培养已少问津,而以血清学检查诊断为宜。如拟事培养,应在生物学安全可靠的隔离室内操作。急性病期间,血液和呼吸道分泌物皆可用于分离病原。重型病例可出现末梢血白细胞计数正常或稍有增减,淋巴细胞始终正常,嗜酸细胞减少,多数患者呈核左移或出现中毒颗粒,血沉加快。
血清学检查:依据血清中补体结合抗体效价的增长,为此可以急性期和3~6周恢复期血清进行测试。取发这些血清做补体结合试验,效价4倍以上增长即可确诊,若效价在1∶16以上也有诊断意义。间接免疫荧光检测特异抗体可用于早期快速诊断和流行病学调查。

其它辅助检查:

急性期患者血、痰、鼻咽分泌物或活检标本中分离病原体,阳性率通常仅11%~17%,且有实验室感染的可能,故少用于诊断。

必要时对接触过的可疑鸟类作病理及病原学检查,以确诊传染源及患者被感染的过程。

胸部X线摄片可见支气管炎型的肺浸润灶,以下叶为多。或表现为间质性肺炎,有时可见粟粒样实变灶。

 

预防

预防

(1)流行性鹦鹉热是能被预防的疾病,即通过检疫和对一切进口鹦鹉应用四环素。

(2)一定要避免与鸽棚内已感染的鸽子(如赛鸽和信鸽),其他发病的鸟类,羽毛尘埃及鸽笼内的东西接触。进口鹦鹉必须用金霉素处理过的饲料强制性喂养 45天以控制传播,这种办法一般(并非绝对)可消灭鸟血液和粪便中的病原体。这一措施也有助于控制本病在为出售而饲养的火鸡中流行。由于咳嗽的飞沫和痰液可以通过吸入而感染别人,所以当根据临床和流行病学背景(接触可能的传染源)怀疑本病时,应对病人严加隔离。

(3)预防非鹦鹉鸟类所致鹦鹉热困难较多,因此仍将成为人类感染的可能来源。采取综合性防治措施尤显必要。

 

鉴别

急性期应与伤寒、钩端螺旋体病、布氏杆菌病、Q热及病毒性感染等发热疾病相鉴别。一旦肺部出现病变及呼吸道症状时,应与细菌性肺炎鉴别。细菌性肺炎主要有感染性和理化性如放射线、毒气、药物以及变态反应性如过敏性肺炎等,临床所见绝大多数为细菌、病毒、衣原体、支原体、立克次体、真菌和寄生虫等引起的感染性肺炎,其中以细菌最为常见。

若病情较轻而又咳嗽不止时应与衣原体肺炎(衣原体肺炎的病原为肺炎衣原体(chlamydia pneumoniae),是新发现的一种衣原体,主要引起呼吸道和肺部感染,声音嘶哑、干咳、有时发热、咽痛等咽炎)鉴别。剧烈头痛应与脑膜炎(此病通常伴有细菌或病毒感染身体任何一部分的并发症,比如耳部、窦或上呼吸道感染。)鉴别。
 

并发症

严重患者可并发以下症状:

肺炎:发热,呼吸急促,持久干咳,可能有单边胸痛,深呼吸和咳嗽时胸痛,有小量痰或大量痰,可能含有血丝。

心肌炎:病人可有发热、疲乏、多汗、心慌、气急、心前区闷痛等。

心内膜炎:全身感染症状、心脏症状、栓塞及血管症状。

肺水肿 :临床上较常见的急性呼吸衰竭的病因。表现为极度呼吸困难,端坐呼吸,紫绀,大汗淋漓,阵发性咳嗽伴大量白色或粉红色泡沫痰,双肺布满对称性湿啰音,X线胸片可见两肺蝶形片状模糊阴影,晚期可出现休克甚至死亡。